四月十八日,愛益工坊社團志愿者在西安市新城區長樂中路街道西光社區免費為居民檢修家電。
本報記者 李旭佳文/圖
4月18日,在西安市新城區長樂中路街道西光社區廣場,陜西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馮青華正帶領愛益工坊社團志愿者將印有“免費維修電器”字樣的紅色條幅掛在樹上。
工具箱剛放下,等候多時的居民便圍了上來?!翱伤惆涯銈兣蝸韲D!”居民李芝榮抱著足浴盆來到維修臺前說,“這個足浴盆我用了很久,突然指示燈不亮了,你給瞧瞧?!?span style="display:none">OEy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話音未落,居民王小瑩也把電飯煲擱上維修臺。她說:“煮著飯突然就不工作了!”……轉眼間,已有不少社區居民拿著有問題的小家電在愛益工坊社團的維修臺前排起了隊。
“電飯煲不通電了。您登記一下信息。修好了,我們會送過來。”……忙碌的馮青華一一回應。在他身旁,志愿者正用絕緣膠帶纏裹電線,對現場就能維修的家電進行維修。
愛益工坊社團已是第5次來該社區“義診”,師生們獨創的“把脈問診+現場教學”模式,在解決群眾實際需求的同時,讓家電維修變成生動的實踐課堂。
6年來,馮青華率領這支“家電急診團隊”穿梭于西安街巷與陜北村落,累計開展“公益診療”300多場,義務維修1900余件家電,為群眾節省近10萬元,對8000余人次進行培訓,將家電養護的“金鑰匙”遞到群眾手中。
為何投身公益事業?“我從小就看到父親身體力行幫助鄉鄰。他總教導我要向雷鋒學習。”馮青華說,這份家訓深深烙印在他心中。2018年,作為特殊引進人才,他從新疆來到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開啟教育生涯。
2019年,一個創新理念在馮青華心中萌芽:“技術不應成為鎖在教室的陳列品。”他決心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生技能實訓與社會公益深度結合,使專業技術轉化為惠民利民的實踐力量。
同年4月,承載“德技共進,服務社會”理念的愛益工坊社團應運而生。
這個最初僅有數名成員的小團隊,如今已成為超百人的志愿隊伍——從校園義務維修起步,逐步將志愿服務范圍擴展至社區、鄉村甚至偏遠山區,在開展家電診療、用電安全科普等服務的同時,創新實施舊電器再生計劃,轉化技術專利1項,實現公益服務與科研創新的有機融合。
“技術是冰冷的,但用技術服務社會是溫暖的。”馮青華這樣詮釋團隊價值。
大二學生王銳是愛益工坊社團核心成員之一,在公益實踐中實現了個人成長?!敖涍^多次實踐,常見的家電故障我基本能精準診斷。這個將技術提升與社會服務深度交融的社團,讓我掌握了系統化的電器維修技能。”王銳說。
“每件電器都有3次‘生命’?!瘪T青華介紹團隊研發的電器“重生檔案”,首次維修延續使用價值,無法修復的拆解教學,無法教學的零件進入創新實驗室“重生”。
這種廢舊電器通過“維修—教學—研發”的綠色循環模式讓公益產生裂變效應。在子洲縣苗家坪鎮艾家河村,志愿者先后為村民義務維修600多件家電。該村村委會撰寫感謝信稱贊社團“把技能留在鄉村,把情懷灑在田間地頭”。
“每次到陜北入戶維修,大家都背著工具翻山越嶺。老鄉對我們很熱情,我感覺做公益非常有價值?!敝驹刚邚埣蜗杞榻B,2021年以來,社團每年都會到艾家河村開展“家電義診”。
部分商業維修平臺虛報故障、高價收費……愛益工坊社團的公益實踐,與當前家電維修市場的亂象形成鮮明對比。
“通過維修平臺維修家電費用很高。學生娃娃上門服務不僅分文不收,還教我們用電常識?!?月18日,68歲的西光社區居民李道芳說,她家的空調壞了,家里有臥床的家人,幸好遇到愛益工坊社團“上門服務”。
李道芳的困惑也是馮青華一直思考的問題?!霸陔娮赢a品更新換代日益頻繁的當下,大量淘汰的廢舊家電加劇了生態環境壓力。與此同時,偏遠地區受限于經濟、交通等條件,群眾無力更換故障電器,面臨維修無門的困境?!瘪T青華說,其實80%的電器可通過基礎維護、更換零件修復。希望用更多公益服務點亮綠色生活。
從傳承雷鋒精神到服務鄉村振興,愛益工坊社團的公益實踐持續拓展,涵蓋校園電器義診、留守兒童關愛、適老化幫扶、校園電路升級、家電維修技術培訓等領域。
“我們將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融入職業素養培育,引導青年學子在技術服務中踐行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馮青華說,這支以焊槍為“筆”的公益團隊,將書寫更多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32748-0.html公益服務點亮綠色生活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 不負春光,和孩子共享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