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二日,在渭南市富平縣城關街道新莊村,村民在灌溉麥田。本報記者 許奧博攝
本報記者 孫丹
2月11日,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渭南市臨渭區故市鎮板北村廣袤的田野已悄然蘇醒。“正月初六,我就給小麥澆上了今春頭茬水。”在地里忙碌的村民張夏告訴記者。
入冬以來,由于缺乏有效降水,我省局部地區出現旱情或旱象。各地小麥能否“喝”好水,關乎全年糧食收成。眼下,陜西春灌工作陸續開始。各地群眾搶抓農時,在田間地頭施肥噴藥;各大灌區陸續開閘放水,澆灌田地……
水庫、水渠、灌區織密水網,潺潺春水流向田間地頭。截至2月12日,全省大型灌區春灌斗口引水量達2305萬立方米,灌溉農田33萬畝次。
破冰清淤引水來
2月11日,在省交口抽渭灌區渠首現場,機組轟鳴,渠水涌流。
“今年冬小麥前期旺長,導致莖節加長、嫩葉量大。根據土壤墑情報告,我們在2月3日開機灌溉,目前每秒引水14.8立方米,日均灌溉農田1萬余畝。”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副主任李浩清說。
近期氣溫回升,為應對旱情,我省各灌區迅速開始部署春灌。寶雞峽灌區利用冬春灌溉間隙,儲備6座水庫水源,通過渠庫聯控聯調,優先保障春灌抗旱用水;東雷二黃灌區針對河道偏移、取水困難等問題,投入挖掘機、挖泥船等設備,目前已從黃河主河道開挖出一條長1500米、寬10米的引水渠,滿足灌溉需求。
2月12日,渭南市東雷二期抽黃工程管理中心太里一級站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機在河道里揮舞著“手臂”,挖溝清淤;岸上的工作人員操縱著機器,打撈進水閘口的冰凌和雜物,從黃河“拉”回來的水順著渠道奔向良田沃野……
太里一級站是東雷二期抽黃灌區的樞紐,從黃河直接取水,閘站合一,承擔大荔、蒲城、富平、臨渭四縣(區)126.5萬畝農田的灌溉供水任務。
“2月6日至8日,黃河冰凌激增,冰塊堵到了站前,給春灌帶來極大挑戰。”太里一級站黨支部書記楊曉峰說,“我們迅速開展破冰、引流行動,確保春灌供水不間斷。”
潺潺春水進田間
灌渠清水悠悠,田疇生機盎然。
2月12日,記者來到富平縣城關街道新莊村,看到一條條水帶掠過泛青的麥苗,順著田壟蜿蜒鋪開。
“有水心里就有底。麥苗喝飽水,夏糧才有好收成。”在田里忙碌的村民趙林義說,“即將進入小麥返青拔節、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我們不敢怠慢,都在與時間賽跑。”
同樣忙碌的還有省涇惠渠灌區呂村農民用水者協會的工作人員。春灌開始以來,呂村農民用水者協會加大灌區聯系頻次,協調春灌用水,同時積極維護村民用水秩序,指導農民線上繳費。遇到在外務工人員來不及澆地等情況,他們也會幫忙協調。
“我們在地里設置了農業水價宣傳牌,明碼標價,錢花在哪里農民一目了然。”呂村農民用水者協會會長韓富吉說,農民的節水意識也進一步提升。
陜西各灌區持續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讓群眾放心用水、明白繳費。同時,各灌區優化灌溉制度,指導農民科學灌溉、節水灌溉,全省灌溉工作精細化水平持續提高。
科學灌溉保豐收
2月12日下午,在涇陽縣三渠鎮涇惠渠灌溉試驗站,工作人員對剛取回的土壤樣本進行檢測分析。
“小麥從返青、拔節到灌漿,啥時候澆水都有講究。我們定期在灌區上、中、下游取樣,通過檢測土壤含水量判斷墑情,指導農民科學灌溉,方便灌區水源調配。”涇惠渠灌溉試驗站工作人員曹曉華介紹。
本輪春灌,涇惠渠灌溉試驗站負責指導附近地區135萬畝土地的灌溉。“科學春灌,既能利用好水資源,又能保障糧食豐收。”曹曉華說。
在涇惠渠調度中心,工作人員緊盯智慧大屏,實時監測相關數據。該調度中心依托“灌區大數據平臺”,能捕捉到涇惠渠各個測點的實時水情、閘門的瞬時水位、供水統計等數據,為水資源調度提供數據支撐,讓春灌更精準。
數字賦能,春灌更高效。今年春灌,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省交口抽渭灌區進一步提升智慧水利農灌服務水平,全面實施線上繳費,自主研發的交口抽渭農業灌溉管理平臺已綁定用戶5萬戶。
“我們計劃以供水服務為紐帶,打破灌區管理者、農戶及農業服務行業等各要素主體間的溝通壁壘,打造交口灌區數字孿生‘智慧農灌’新模式。”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總規劃師、灌溉科科長韓延安說。
“目前,全省春灌用水工作已陸續開始。各灌區將積極推進灌溉用水精細化管理,合理制定用水計劃,科學調配現有水源,全力保障夏糧豐產豐收。”省水利廳農村水利水電處工程師胡戰峰表示。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32477-0.html不誤農時不負春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4.0A2鮮牛奶驚艷登場!一口嘗鮮,解鎖營養新高度
下一篇: 榆林至西安城際低空物流航線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