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創傷解決大問題!這不僅是患者想的,也是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的脊柱外科醫生們在做的。
近日,脊柱外科成功完成了經肌間隙入路頸椎椎板成形術,這一突破性術式使雙手肌肉力量0級(端不了碗、拿不住筷子)的患者,術后第六天就能在助行器輔助下,下地活動、功能鍛煉了!
該患者是一位78歲高齡的老人,患有多節段頸椎管狹窄,由于一次外傷導致了脊髓損傷,四肢麻木無力,雙手的屈肌力0級,雙下肢肌力4-級,端碗、拿筷子、拉拉鏈等簡單動作都成了難題,也無法下地行走。“患者的情況,必須要做手術。”脊柱外科臧全金主任表示,傳統的頸椎椎板成形術(單開門手術)適用于多節段頸椎管狹窄或脊髓損傷患者,因操作難度相對較低,有一定經驗的脊柱外科醫生都可完成;但由于手術時需要廣泛剝離肌肉,出血量相對較多,手術創傷相對較大,很多單開門手術患者出院后門診復查時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大夫,我脖子疼,怎么辦?”有些患者甚至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降低了手術效果。
如何用更小的創傷解決患者的大問題?臧全金主任帶領團隊查看大量文獻發現:頸部肌肉力量和軸性疼痛癥狀密切相關,其中肌肉-韌帶復合體形成的張力帶結構對于局部生物力學起著重要作用,保留后路肌肉-韌帶復合體可有效減少肌肉的萎縮及脂肪浸潤,保護頸后肌肉容積及力量。
“經肌間隙入路是通過正常的肌肉間隙進入,可以保留椎旁肌肉的起止點,減少術中出血,縮短恢復時間。相比傳統手術入路具有明顯的優勢,可大大減少手術創傷,縮短術后臥床時間,加快術后康復,術后肌肉無失神經支配和缺血性改變,并發癥少。”為減少患者痛苦,降低手術并發癥,臧全金主任帶領脊柱外科團隊從臨床實際出發,于3月18日,在西北地區率先開展經肌間隙入路單開門手術治療頸脊髓損傷(經文獻及新聞查詢,目前西北地區尚無相應技術報道。)患者78歲高齡,年齡大,合并內科疾病多,手術及麻醉風險高。但在脊柱外科團隊精湛醫療技術的保障下,患者術后第二天便可佩戴頸托在床邊坐起,第六天已在助行器輔助下下地活動功能鍛煉。
創傷小、恢復快,這種手術適合哪些病人?
“適合于頸頸椎的后縱韌帶骨化,多節的還有頸椎管狹窄的病人,以及在這基礎上由于外傷導致的脊髓損傷,或者是脊髓性頸椎病的病人。”臧全金主任表示,這種經肌間隙入路的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型術,是微創的,能保留頸椎的肌肉、減少血運破壞和術后疼痛,減少術后并發癥,也利于康復。
除此之外,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脊柱外科在頸椎、胸椎、腰椎各個節段都開展了很多的新技術,復雜疑難病例、翻修病例等都有很多創新的微創的手術,頸椎的人工關節置換術(3D打印可動人工頸椎)更是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腰椎的人工關節,我們正在研究中,將來有可能也去做一些領先的臨床實驗。”臧全金說道。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臨床經驗的積累,相信經肌間隙入路椎板成形術將在更多醫院得到應用和推廣,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脊柱外科將繼續致力于技術創新和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4490-0.html經肌間隙入路椎板成形術在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成功開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春日出行防蜱蟲 疾控機構提示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