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彭先生在2周前常規體檢時發現自己夜間心率緩慢,遂于外院行動態心電圖檢查,提示夜間存在竇性停博、房室傳導阻滯,甚至有長達11.3秒間心臟無逸搏代償,意味著心臟完全靜止,在完善其他的相關檢查,排除心臟的器質性病變后,醫生告訴彭先生,他這種情況應該植入起搏器,否則就會有“一睡不醒”即睡夢中猝死的風險。這對于正值壯年的彭先生無異于當頭一棒,他認為自己還年輕,白天日常生活時癥狀不明顯,就面臨要植入起搏器,終生攜帶起搏器生活,漫長人生中反復更換起搏器電池的壓力,彭先生陷入深深的絕望中。
在他及家人憂心不已時,經過多方咨詢、查閱資料后,他滿懷期望地就診西安交大二附院,了解病情和患者訴求后,鄭強蓀院長設計手術方案,盧紫薇醫生收治入院,完善術前檢查后由萬招飛副主任醫師、杜梅醫師行迷走神經消融手術。
患者術前動態心電圖
術中標測消融的靶點
術前測量P-R間期為212ms
消融結束后測量P-R間期為172ms
術后動態心電圖片段
鄭強蓀院長介紹到,心血管系統的生理功能受自主神經系統的調控,其中迷走神經張力過高常導致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等緩慢性心律失常及血管迷走性暈厥。經高頻電刺激確定迷走神經叢,透壁消融心房外膜迷走神經叢末梢,選擇性地造成迷走神經的損傷,不破壞其他神經的消融療法,能改良竇房結和房室結的神經支配功能,解除夜間迷走神經張力過高而造成的竇房結與全心臟傳導系統的抑制作用,對自主神經反射異常導致的緩慢性心律失常起到顯著療效,真正實現了介入無植入的目的,為一些緩慢性心律失常的病患帶來新選擇。
心血管病院自開展國家衛健委“破壁行動”以來,踐行“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為鏈條”的理念,打破傳統學科劃分與專業設置壁壘,根據患者病情與訴求,量身定制“精準化、個體化”治療方案,本例患者特點為年輕、排除心臟其他疾患、間歇性房室阻滯完全、停搏時間長,猝死風險高,但抗拒植入式起搏治療,經過鄭強蓀院長團隊的治療、心血管病院護理團隊的精心護理,患者已康復出院,并送來了誠摯的感謝。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3749-0.html西安交大二附院個體化消融治療術喚醒“沉睡”的心臟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艾葉,有哪些作用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