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前,他因腹部疼痛在當地醫院確診為急性闌尾炎,并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原以為術后能很快康復,可腹脹和隱痛卻像影子一樣纏著他,吃不好睡不安。幾經打聽,他慕名來到長安區醫院。這份沉甸甸的信任,不僅是對醫院普外科實力的認可,更是對科室在圍手術期康復領域多年深耕的回響。
圍手術期康復:從“術后管”到“全程護”
“手術成功,遠不是終點。”陳怡院長在查房時解釋到,“很多人以為下了手術臺就萬事大吉,恰恰忽略了康復這關鍵一步。圍手術期康復,不是簡單的術后照看,而是從手術前評估、手術中配合到手術后恢復的全鏈條守護。我們的目標,是讓患者不僅‘活下來’,更要‘活得有質量、有尊嚴’。”
正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普通外科早在數年前就構建起一套完善的圍手術期康復體系。手術前,康復團隊聯手外科、麻醉科專家,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評估和康復計劃,打好基礎;手術中,從體位的精心安放到創傷的最小化處理,每一個細節都為術后順利恢復鋪路;手術后,康復介入爭分奪秒——呼吸訓練、肢體活動指導、飲食調理,每一步都精準到位。這種“全程守護”的模式,讓許多和道先生一樣的患者少走了許多彎路,康復快人一步。
中西醫結合:1+1>2的康復新解
“西醫擅長精準‘治標’,中醫注重整體‘調理’,雙劍合璧,才能真正為患者打通康復的坦途。”薛孝斌主任在為道先生制定方案時這樣解釋。而在中西醫結合的康復實踐中,護士團隊憑借專業的中醫適宜技術操作,成為了連接西醫治療與中醫調理的重要紐帶。
面對道先生頑固的術后腹脹,團隊打出了“組合拳”:西醫的腹部物理療法快速激活胃腸動力,護士則每日準時來到床旁,嫻熟地為他進行穴位貼敷——選取中脘、足三里等關鍵穴位,將溫熱的藥貼精準固定,通過藥物滲透疏通經絡;同時配合針灸,纖細的銀針在護士手中穩準刺入穴位,輕柔捻轉間幫他理氣通腑。雙管齊下,效果立竿見影。
這樣的場景在科室已是常態:術后疼痛的患者,在西醫鎮痛的基礎上,護士會及時進行艾灸,溫和的熱力透過艾條滲入穴位,緩解肌肉緊張;胃腸功能紊亂時,護士手把手教患者按揉腹部,配合耳穴壓豆,通過刺激耳廓穴位調節臟腑功能。她們不僅熟練掌握貼敷、艾灸、針灸、推拿、耳穴壓豆等多項中醫適宜技術,還會根據患者恢復情況調整操作頻率和力度,用細致的觀察和耐心的操作,讓中醫調理的溫和力量滲透到康復的每一個環節。
道先生由衷感慨:“以前就知道吃西藥、做理療,真沒想到護士姑娘們用這幾根銀針、幾片溫熱的藥貼,效果這么明顯,整個人都松快了!她們每次來操作都輕聲細語,問我舒服不舒服,比親人還貼心。”
康復路上,溫暖的守護從未缺席
如今,道先生的身體很快好轉,惱人的腹脹隱痛消失,緊鎖的眉頭也舒展開了,整個人精神煥發。他動情地說:“來之前心里七上八下,是這里醫生護士的耐心和專業給了我信心。陳怡院長再忙,每天都會來看看我,問問感覺怎么樣;薛孝斌副主任、強華旗、高成棟主治醫師手把手教我康復動作;護士們不僅操作中醫技術細心,還總提醒我什么時候該翻身、怎么咳嗽保護傷口,那份細致和用心,比什么良藥都暖人心!”
在西安市長安區醫院,道先生的故事不是個例。許多患者帶著病痛和焦慮而來,最終帶著笑容和希望踏上歸途。這背后,是普通外科對圍手術期康復理念的執著堅守,是中西醫結合技術的不懈探索與精進,更是醫生與護士團隊用專業和熱忱共同書寫的守護篇章。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7343-0.html不負跨越千里的信賴,普通外科點亮術后康復希望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陜西省零售藥店開辦“一件事”上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