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數據,2019年全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為70148億元,比2018年增長12.4%,占GDP比重為7.08%。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引領下,大健康產業進入快速發展和迭代升級階段,受消費觀念、政策引導、技術進步、模式創新等多方面影響,不同類型客群、不同健康目的的健康服務需求不斷細化,形成了多個具有爆發潛力的熱門領域,包括定制健康管理、老年介護、母嬰護理、運動康復、社區健康管理、國際醫療旅游、健康教育、健康O2O服務、互聯網醫療等。
健康體檢是健康服務領域最成熟市場,也是人們接受度最高的健康服務品種。除了要提供基本體檢和預防等常規服務,考慮不同人群在不同條件下的健康管理需求,健康體檢服務的內容和方式也在發生變化。除了普通體檢外,還有功能醫學檢測、重大疾病風險評估等更深層次的健康體檢。
① 功能醫學檢測。針對的是全身各器官功能狀態、修復能力的總體評估,包括基因檢測、免疫力檢測、環境毒素檢測、內分泌檢測、微量元素檢測等。重大疾病風險評估最典型的是腫瘤早篩,據易凱資本發布的《中國健康產業2019白皮書》,腫瘤早篩是一項可以真正改變腫瘤治療格局的技術,未來預計將達到萬億級的市場規模。目前國內深度健康體檢服務的發展還處于早期,有一些面向高端人群的健康服務企業開始涉足該領域,比如第一健康采用會員制的健康管家服務模式,以體檢為入口、聚合了腫瘤早篩、慢病管理、名醫診療等服務。
② 定制健康管理。以專業健康體檢、第三方專業慢病管理機構等為主的健康管理產業正在迎來蓬勃發展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健康管理觀念越來越普及的發達城市,陸續出現了私人醫生服務機構,如慈銘奧亞國際醫療會所、北京頤年康盛、上海之緣等,這些機構面向高收入人群及其家人提供會員制服務。
“介護”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興起,作為全球養老服務發展的典范,率先提出日常護理服務、專科護理服務和精神生活護理三個維度提供連續性、持續性的關懷與照顧,輔助性介入老年人生活。
目前提供老年服務的機構主要以引進專業的介護人才和配備養老服務設備設施的形式切入,提供一站式的老年介護服務。從衍生出的業態形式來看,主要有以下三類:
① 托老所——以短時性和通勤性為特點,為生活能夠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提供日托服務,讓依賴熟悉社區和人際圈的老人實現“養老不離家”,不少托老所甚至與幼兒園結合,實現異曲同工之妙。
② 長者服務中心——將專業介護服務引入社區,服務形式以上門服務和就近提供為主,主要由地產開發商與國際先進介護機構進行合作,構建“長者飯堂”、“銀發學院”、“健康小站”等養老配套型服務,如“太和?自在城”和日醫學館在老年介護培訓、養老產業運營等多方面開展的合作。
③ 高端頤養院——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可以免除一切后顧之憂,全權由養老機構提供飲食起居、健康護理、生活照料、清潔衛生、文娛活動等綜合性養老服務。在經營上以床位費和會員費(附加其他服務)為盈利點,如日本誠信香里園、上海親和源養老院等。
母嬰護理服務正在走入尋常百姓家,從市場規模和占比來看,母嬰照護機構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和其他經濟較發達地區展開業務,動輒月薪過萬的“專業月嫂”和“明星同款”的高端月子會所已經成為常態。
母嬰市場服務覆蓋待產期、恢復期和后母嬰期,母嬰照護則重點關注產后1-2個月母嬰照料專業護理服務,目前市場化的母嬰照護主要從兩個方面獲得:
① 公立醫院附屬的照護機構:醫院對孕嬰服務進行優化和延展,通過與母嬰護理專業技術團隊合作建設醫療級月子中心,形成一站式的服務鏈條,例如附設于漢中華西婦產醫院內的華西醫療級月子中心;和睦家依托強大的婦產科、兒科專家團隊以及專業護理團隊,打造“卓月”產后康復中心,24小時為產婦和寶寶保駕護航。
② 品牌照護機構:通過購買或租賃物業,改造成會所式或酒店式的月子中心,通常軟硬件設備齊全,價格相對比較高,也易于形成品牌效應在區域內連鎖開設,是目前市場上最為主要的模式。典型案例如喜喜月子、喜之家、安恩貝、貝瑞佳等。
運動康復是體育、醫學、健康等多領域交叉復合業態,通過器械、徒手手法、患者主動運動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對術后恢復、運動損傷、慢病調理、亞健康身體機能改善等需求提供科學運動方案及指導。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是明確推進打開運動康復資本市場的政策,指出要大力發展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和積極促進康體結合。
目前開設各類運動康復機構的社會資本主要有如下幾類:其一、擁有醫療資質,并布局線下運動康復診所的體創動力、弘道運動等企業,這類實體運動康復為資本入局的主流方向,其二、提供線上、線下運動指導和康復相結合的惠跑、德美醫療等企業,線上數據整合,線下提供品牌服務,其三、開發運動康復APP的WELL健康等企業,通過“互聯網+醫療”提供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做骨骼肌肉運動康復的APP,可以通過視頻提供康復指導。
社區健康管理是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和醫療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產生的,目前在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作為社區醫院(門診)的市場補充,線下在社區內建設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常規體檢、健康評估、慢病管理、運動指導等健康管理服務;線上整合三甲醫院、專家、健康管理師、護理團隊等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遠程醫患交流、診間預約、轉診綠色通道等服務。
目前,社區健康管理中心建設依托兩大驅動主體。
① 為實現配套升級、打造“家門口的健康管家”的地產商——出于戰略需要涉足醫療、健康等領域,通過收購兼并醫療健康類企業、與健康類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等方式,依托地產存量優勢,以健康管理中心/健康小屋等形式迅速在自有品牌的社區中鋪開,塑造健康社區、提升物業品牌價值。
地產商參與建設的社區健康管理中心
數據來源:東灘智庫整理
② 致力于資源整合、構建“全方位健康管理閉環”的健康服務商——通過品牌授權、運營托管、戰略合作等多種合作方式,最大化實現社區健康管理中心的品牌效益。其中包括有基于公立醫療背景的北大醫療,通過與地產商戰略合作在全國各地開設分支機構,提供社區醫療健康管理服務;基于健康信息化的IT企業東軟熙康,形成了融合健康小屋、慢病管理、家庭E伴侶、互聯網診療、上門護理等服務的智慧醫養網絡;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健康運營企業妙健康,專門為社區健康管理中心提供線上解決方案,專注于數據連接能力,運用大數據加人工智能,推出以數值的方式來評定個人健康的綜合型指數即健康行為指數;基于醫療設備研發制造企業惠斯安普,免費提供設備檢測服務,為當地居民提供生命全周期服務、個性化定制的健康方案。
健康教育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在針對專業人才(健康管理師、營養師、介乎人員等)的健康職業培訓,二是針對社會大眾的健康知識普及。前者主要建立在國家政策導向和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現狀之上,后者則主要建立在社會大眾健康意識的喚醒和提升上。
目前針對專業人才的培訓主要由專業培訓機構以行業委托培訓和個人技能提升為目的開展,多具備教學資質,能夠頒發國家認可的相關資質證書,從市場上提供該類服務的機構來看,既有“大而全”綜合培訓機構,也有“小而專”的職業教育機構,主要以“線上教學+線下模擬+基地實訓”的形式教學。
數據來源:東灘智庫整理
這些專業機構往往也具備一定的公益屬性,會不定期針對社會公眾、企業員工、相關健康服務類企業開展以健康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通過講座、指導、倡議等形式實現健康知識普及,同時實現自身品牌的推廣及其他盈利收入。
O2O的本質是打通線上線下渠道,利用互聯網工具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大健康領域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面:
① 發展較為成熟的O2O+健康休閑。上門按摩、上門美容、上門美甲......似乎在一夜之間占據了城市的各個廣告屏幕,曾經必須走出小區或者前往商場才能享受的到的健康服務,如今只要打開一款APP,下個訂單,就可以在自己家獲得。以理大師(中式按摩)、容么么(生活美容)、河貍家(美容美妝)為代表的生活健康類O2O服務,不僅預示著一種新的生活和商業模式的轉變,同時也在改變許多人的生活。
② 浪潮涌動的O2O+醫療保健。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的相互結合,使醫院、醫生、醫藥、患者之間的供需關系得以重構,目前互聯網巨頭、科技企業和移動醫療服務商切入O2O醫療市場主要將火力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構建線上線下服務閉環。春雨醫生、丁香園、青蘋果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重點城市開設線下診所,將線上流量導入線下診所,實現產業鏈的自有化。二是布局醫藥O2O。以新零售為契機,各大醫藥電商和零售藥店全面布局醫藥O2O,阿里健康與廣州白云山醫藥集團合作,利用后者豐富的藥品產品、龐大的零售網絡和成熟的藥房托管系統,共同探索和開發藥品“線上到線下”營銷模式。
③ 潛力巨大的慢病管理O2O服務。慢性病患病率不斷上升,心腦血管疾病、癌癥、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呈井噴式發展,慢病管理服務周期長,市場空間大。目前介入慢病管理的主要O2O平臺,有做綜合慢病管理的如青梧桐、大醫在線、愛億生健康等平臺,更多的是做專病管理的平臺,如糖尿病的掌上糖醫、血糖高管、大糖醫等平臺,心血管病的掌上心電、益體康、博迪加等平臺。
世界旅游組織從醫療旅游服務主題的角度出發,將醫療旅游定義為以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修養為主題的旅游服務,梳理目前的常見的醫療旅游服務方向,主要由三類構成:一是度假康養式的旅游,通過放松身心、調理飲食等達到療養目的;二是特色專科類的旅游,以修復和重塑為目的的身體的優化型治療;三是疾病治療類的旅游,例如借助國外的儀器設備治療疑難雜癥或進行手術。
隨著個性服務衍生,醫療旅游產品細分化明顯,醫療旅游服務范疇變得更為多樣。為了便于消費者能夠更方便快捷的獲取權威的診斷和先進、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市場上涌現出兩類服務機構激活醫療旅游市場:
① 國際旅行社/國際旅游機構——在傳統旅游服務業基礎上衍生出的新興業務,通過優質的線路設計和豐富的醫療合作資源,為中高端客戶打造海外健康醫療,如首爾江南醫療旅游中心,通過從機場接送、醫院介紹、醫療旅游商品咨詢、酒店預訂、周邊旅游景點介紹等一站式服務,并針對性的提出診療咨詢預約、翻譯連接、診療信息對接等個性化服務,開啟韓國“美麗之旅”。
② 主體專業醫療旅游中介——為國內有醫療需求的患者提供全球優選專業醫療資源和平臺,零距離接觸和體驗國際高端醫療服務,綜合型機構如盛諾一家,服務內容包括出國看病(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新加坡)、遠程會診、出國體檢等,專科類機構如醫諾達,為腫瘤患者對接歐美權威醫院和專家,提供全程化、定制化的醫療服務和安排。
數據來源:東灘智庫整理
任何互聯網醫院的建立都離不開“執業許可證”、“線上診療能力”和“實體機構”和“政府監管”四個重要的關鍵詞,在此基礎上,公立醫院基于自身強大的醫療資質開始了醫療服務的互聯網化,而互聯網平臺和醫療服務企業則利用互聯網技術提供更智慧的醫療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1100家互聯網醫院。隨著互聯網醫療企業、公立醫院、政府、協會等多方協作的合作模式建立,互聯網醫院已經從前期在經濟發達、IT企業集中、互聯網意識強、醫療資源相對較豐富的地區(如廣東、浙江、上海等地)的布局,逐步轉向貴州、寧夏、廣西等醫療資源欠發達地區應用,用以提高醫療資源的服務效率,在業務范疇上覆蓋醫療服務、醫療云服務/信息化、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醫藥/醫藥電商、健康管理等多個領域。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691-0.html健康服務行業有哪些熱門領域?(健康服務行業的9個熱門領域)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大健康產業數商云智慧供應鏈平臺功能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