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一場浩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后,互聯網醫療貌似又被大家推到了風口浪尖,前有丁香醫生超38億次總瀏覽量,后有微醫、微脈在線義診服務千萬人口,在疫情之后百業待興之際,醫療行業好像找到了前進的助推器,廣大實體醫院也是積極加入到了互聯網醫院的建設浪潮之中。
近年來,醫療服務領域新形態不斷涌現,“互聯網+醫療”作為其中突出的一種,在掛號結算、遠程診療、咨詢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而早在2015年全國首個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成立,標志著“互聯網+醫療”模式已經從概念走向了實體建設階段。
在2016年國家出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與傳統醫療資源不能滿足民眾看病就醫的市場需求的背景下,“互聯網醫院”應運而生,并且已經經過三個發展重要發展時期。
在互聯網醫院的發展過程中,總結來說主要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散亂到規范,從試探到規范發展的過程。
第一個階段主要發生在2015年-2016年,在這個階段國家頒布《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并且在2016年底,微醫與桐鄉市政府在烏鎮聯合成立全國首個互聯網醫院,而在同一年,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立浙一互聯網醫院,這是第一家由三家醫院牽頭成立的互聯網醫院。這個階段并沒有針對互聯網醫院的政策文件,各個企業嘗試創新探索,互聯網醫院開始在部分地區出現,我們可以稱之為互聯網醫院的試水探索期。
第二個階段出現在2017年底,國家衛計委泄漏出一份《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和《關于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要求以前設置審批的互聯網醫院、云醫院、網絡醫院等,設置審批的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在本辦法發布后15日內予以撤銷,讓剛剛興起的互聯網醫院陷入沉寂,行業的發展進入了寒冬,我們可以稱之為政策嚴厲監管期。
第三個階段主要出現在2018年,國家衛健委連續頒布《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三大文件,分別對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服務的管理作出了詳細規定,標志著互聯網醫院已經進入規范發展階段。
目前大多數醫療機構都還停留在第二階段:網絡化醫院,而在這次的互聯網醫院建設潮中,大家都將向互聯網醫院甚至智慧醫院發起沖擊,所以互聯網醫院的前景還是很光明的。
這種互聯網醫院主要是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大環境中,以早期提供醫療服務的互聯網企業為主體建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早期以掛號服務起家的微醫集團建立的烏鎮互聯網醫院以及以醫生論壇發展起來的丁香園建立的銀川丁香互聯網醫院。
申報條件:這種互聯網企業在申報成立互聯網醫院時必須要有掛靠的實體醫院,不管是自建、收購或合作,只要有掛靠的實體醫院即可。
這種模式的互聯網醫院主要是將醫院的服務能力由線下轉向了線上,使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不用再局限于本地,全國用戶均可登陸互聯網醫院進行就診,并且也緩解了實體醫院的就醫壓力,使部分服務可以轉移至線上不用再去占用醫院資源。
這種互聯網醫院主要是通過招投標的形式讓第三方技術公司提供技術服務進行建設,典型醫院由: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四川華西醫院等。
從互聯網醫院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到,有一個詞始終伴隨著互聯網醫院的發展,并且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個詞就是“政策”,由于醫療行業的嚴謹性與專業性,并且醫療是一項普民的大事業。
所以國家首先會根據中國現狀進行政策制定,隨后各個醫療從業單位和個人也必須以國家政策為導向進行醫療事業的發展,所以從事醫療行業的人員上的第一節課就應該是學習國家政策了。
國內醫療需求持續增長,醫療資源供需不平衡
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需求持續攀升,雖然醫療供給量在增加,但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結構不合理仍為目前醫療健康領域主要的痛點問題。
由上圖可以看出,中國老齡化人口加重,并且常見的慢性病患病率也是逐年增加,而中國的三甲醫院承載了過多的診療人數,使得優質醫院資源不能發揮其真正的科研、看危急重癥的使命,這就使得醫院急需一種互聯網手段可以幫助醫院分流患者,使部分復診、開藥的患者可以通過線上進行相應的診療活動,釋放醫院資源,并且可以通過遠程會診的方式幫助一二級醫院提高診療能力與范圍。
在國家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中明確規定醫院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才能評選智慧醫院,所以行政命令同樣也推動著互聯網醫院的建設。
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
互聯網醫院承載能力基本覆蓋了患者診前、診中、診后的所有環節,并且在部分流程中起到了提質增效的作用。
診前:診前主要是提供導分診能力,利用互聯網的高觸達性和便捷性,讓患者在不用到醫院即可完成導分診、預約掛號、病歷收集等過程。
診中:在診中環節,互聯網醫院更多的是延續了實體互聯網醫院的能力,是對現有的醫療資源的補充,讓醫生和患者在不占用醫院資源的前提下完成診斷、處方、購藥等過程,真正做到醫院看大病,線上看小病看慢病。
診后:在診后環節中,是互聯網醫院真正發揮作用的環節,在以往的診療流程中,當患者結束院內的診療過程后,醫生便失去了對患者管理,后續的用藥依從性,治療效果都無法追蹤,并且真正影響患者病情的環節恰恰發生在診后環節,據統計中國患者由于用藥依從性差導致治療效果下降超過50%,所以互聯網醫院通過建立醫生和患者診后溝通平臺,解決了醫生和患者無法在院外進行溝通、醫生無法監測患者數據等缺失能力。
由于中國老齡化人口急劇增長,并且慢病發病率也在逐漸升高,所以國家對于慢病管理的衛生費用支出也在急劇增長,2017年底由慢病支出所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接近70%左右,所以慢病管理將成為下一個藍海市場。
在國家頒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倡導從以醫療為中心轉為以健康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即是對個人健康進行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互聯網醫療的優勢就在于起強大的連接能力,能夠打破行業壁壘,實現優質資源的跨界融合,互聯網醫院能夠打通“醫—藥—險”三大領域,通過家庭醫生服務實現醫療服務前置,為患者提供日常身體檢測、生活作息管理、疾病防治指導等。
隨著5G與物聯網、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和成熟,醫院數字化進程將顯著加快,智能終端的演進和普及,用戶的健康數據將更加全面立體,并且遠程實時會診、應急救援指導、智能查房以及5G遠程手術都降快普及應用。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685-0.html互聯網醫院是什么意思?(附互聯網醫院發展歷程和發展趨勢)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