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馬相
廚房和餐桌是充滿煙火氣的溫馨角落,但也可能是藏著肝炎病毒的“溫床”。甲肝、戊肝等通過消化道傳播的肝炎,常借著食物、餐具悄悄“潛入”人體,而預防的關鍵,就藏在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生活細節里。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即將到來之際,記者采訪了西安市紅會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軍寧,教大家如何守護廚房、餐桌邊的健康防線。
食材處理:別讓“臟東西”溜進鍋里
買菜回來直接切、生熟案板混用,這些習慣可能正在給肝炎病毒以可乘之機。王軍寧提醒,甲肝病毒能在蔬菜、水果表面存活數天,而貝類、毛蚶等水產品如果生長在被污染的水域,體內會富集大量病毒,簡單沖洗根本殺不死。因此,廚房做飯一定要注意,根莖類蔬菜要去皮,葉菜類要用流水沖洗至少30秒,最好浸泡5分鐘后再沖洗;貝類、蟶子等海鮮,需先放在清水里吐沙24小時,烹飪前用牙刷仔細刷洗外殼。
切生肉、生海鮮的刀和案板,必須與切熟食、水果的嚴格分開。不少家庭圖方便,一把刀從頭用到尾,殊不知生食材上的病毒會通過刀具污染涼菜、熟食,比如涼拌黃瓜、鹵味拼盤,這些直接入口的食物一旦被污染,會讓感染風險陡增。
烹飪火候:“七分熟”的鮮美可能藏著風險
夜市里的烤生蠔、日式料理中的刺身、火鍋里“涮幾秒就吃”的毛肚……這些追求“鮮嫩”的吃法,也暗藏肝炎傳播的隱患。王軍寧說,甲肝、戊肝病毒對高溫敏感,80℃以上持續加熱1分鐘就能被滅活,但很多人追求“鮮嫩”吃法,這可能暗藏感染風險。“尤其是涮火鍋、煮海鮮,看著食材變色就撈出來,其實可能沒熟透。”王軍寧建議,烹飪海鮮時,至少保證貝類開口后再煮3分鐘,肉類徹底變色、無血絲后再食用,別為了口感影響健康。
此外,剩菜的處理也容易出問題。有些人把剩菜放冰箱,第二天直接拿出來熱一下就吃,卻不知甲肝病毒在4℃環境下能存活數周,剩菜需徹底加熱(中心溫度達70℃以上),而且最好分成小份儲存,避免反復加熱。
餐具衛生:家有老人小孩盡量“分餐制”
“家里來人吃飯,用公筷公勺太見外了吧?”這是很多人的想法,卻可能讓肝炎病毒通過唾液悄悄傳播。雖然乙肝、丙肝主要通過血液傳播,但甲肝、戊肝患者的唾液中也含有病毒,共餐時若餐具消毒不到位,風險會大大增加。
“用洗潔精簡單沖洗的碗筷,仍可能殘留甲肝病毒;而用沸水浸泡10分鐘或使用消毒柜的‘高溫模式’,才能有效殺滅病毒。”王軍寧建議,家庭餐具每次使用后,先用流水沖洗,再高溫消毒,尤其聚餐后更要加強清潔。
給孩子喂飯時,很多家長習慣自己先嚼碎食物再喂,這種“愛的舉動”其實很危險。一旦家長攜帶肝炎病毒,很可能通過唾液把病毒傳給免疫力較弱的孩子。改用輔食剪將食物剪碎或用研磨碗處理,才是更安全的選擇。
肝臟功能較弱的老人、免疫力尚未完善的兒童,是肝炎病毒的“重點攻擊對象”。王軍寧提醒,家有老人小孩,更要注意“分餐制”,每人一套專屬餐具,夾菜用公筷,盛湯用公勺。剩菜最好單獨分裝,避免多人反復接觸。此外,接種甲肝、戊肝疫苗是性價比最高的預防方式,尤其是經常在外就餐、喜歡吃生冷食物的人,建議提前接種,給肝臟加一道“防護罩”。
廚房、餐桌邊的防護,說到底是對生活細節的較真。把好“入口關”,讓每一頓飯都吃得安心,就是對肝臟最好的守護。
編輯:韋瑞娜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6174-0.html把好“入口關” 就是對肝臟最好的守護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高溫多雨季 別讓蚊蟲“叮”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