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暴利行業卻盈利日漸困難的局面正在湯臣倍健身上上演。日前,湯臣倍健發布的前三季度業績數據顯示,期內凈利潤14.13億元至15.00億元,同比下降9.77%至15.03%,而其業績失速也早有預兆。對于不增利的解釋,該公司在公告中歸結為品牌推廣、電商平臺投入較上年同期增加和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數十年發展,成功穿越保健品行業亂象并成長為頭部企業的湯臣倍健,正在一邊面對著重營銷輕研發的爭議,一邊還面臨著國內外巨頭競相搶食保健品市場的紅海。
膳食營養補充劑知名企業湯臣倍健近日發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期內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13億元至15.00億元,同比下降9.77%至15.03%。凈利下滑的態勢在下半年有所改善——數字顯示,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65億元至4.52億元,同比增長25%至55%。
對于這樣的三季度表現,湯臣倍健方面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境內線下業務收入環比改善;境內線上業務實現一定幅度增長;境外Life-Space Group Pty Ltd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基于上述,預計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收入較去年同期略微增長。”對于增收不增利的解釋,該公司稱:由于品牌推廣、電商平臺投入較上年同期增加和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預計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一邊是高毛利,一邊是大手筆的支出;身在暴利的保健品行業卻依然難盈利的局面正在湯臣倍健身上上演?!断M鈦度》注意到,10月11日,湯臣倍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近些年公司加大在抖音、快手等新電商渠道的布局,這部分提升較快。2022年上半年,公司線上直營業務毛利率為75.3%。與此同時,湯臣倍健也預計2022年公司銷售費用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具體的花費涉及線上費用投入的提升、孵化新品牌,做新渠道的探索等方面。
重資砸在銷售費用的同時,湯臣倍健常常因“輕研發”而引起業內爭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湯臣倍健的研發費用約為6529萬元,同比增長了29.98%。但相比銷售費用,無論是體量,還是增速都相對遜色。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湯臣倍健的銷售費用為13.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8.47%。“主要為報告期平臺費用及品牌推廣費增加所致。”該公司公告顯示。
對于湯臣倍健在銷售費用上的傾斜,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消費鈦度》分析稱:“高銷售費用水平是保健品企業的一個常態。湯臣倍健作為保健品市場的一個重要參與者,營銷驅動可能在短期內是難以改變的。”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曾表示“從整個工業化進程來說,國外的市場跟品牌已經進入了固化,所以他們更多的資源是放在研發上;而國內工業化起步晚,各個品牌還是在搶品牌認知,企業的側重點不一樣,周期不一樣。”他說,因此“湯臣倍健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在非典時期飛升,在新冠疫情流行時代顯現下滑——湯臣倍健歷經數十年發展,穿越了國內保健品市場的亂象,成長為該領域的頭部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湯臣倍健創立于1995年,2002年起系統地將膳食營養補充劑(VDS)引入中國非直銷領域,選擇通過藥店、商超等消費終端渠道進入國內膳食營養補充劑市場,并一直是其主要深耕渠道。
線下藥店等渠道曾是湯臣倍健發家的關鍵。有分析人士指出,經過了“腦白金”、“中華鱉精”等保健品的狂轟亂炸后,國人對于保健品的態度越來越審慎,“權健事件”更是讓保健品行業的直銷模式蒙上陰霾。在亂象叢生的行業中,湯臣倍健以藥店渠道收獲了消費者的信任。2010年湯臣倍健在深圳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并簽約當時被輿論熱捧的體育明星姚明,從渠道驅動轉向品牌驅動。
然而隨著電商的崛起,市場環境此消彼長。湯臣倍健打造的線下護城河,在保健品銷售渠道變換主陣地后變得脆弱。華創證券數據顯示,膳食營養補充劑銷售線上渠道占比從2010年的2.9%一路飆升至2020年的42.7%,超越直銷渠道排名第一。
查閱湯臣倍健歷年半年報可見,除2016年上半年外,2011年上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湯臣倍健歸母凈利潤及扣非歸母凈利潤增速基本維持在兩位數。202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是湯臣倍健近年來半年報中首次出現凈利下滑。其業績失速也早有預兆:2018年至2021年,湯臣倍健營收實際增幅分別為39.86%、20.94%、15.83%和15.38%,湯臣倍健的業績增速已經明顯放緩。
具體到業務板塊來看,當下湯臣倍健旗下“三駕馬車”有兩駕已呈現失速。公開資料顯示,湯臣倍健旗下有主品牌湯臣倍健、關節護理品牌“健力多”以及境外收購品牌Life-Space;此外,還有健視佳、BYHEALTH等。今年上半年,主品牌湯臣倍健收入23.61億,同比下降7.91%;健力多收入7.33億,同比下降13.83%。Life-Space國內收入1.77億,同比增長49.69%。
9月28日湯臣倍健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今年公司加大對Life-Space品牌的資源投入,下半年啟動主品牌鈣和多種維生素兩大基礎營養品類沖冠戰略。”
盡管湯臣倍健面臨一定的增長困境,但保健品仍然是一個有著近2000億規模且持續增長的行業。歐睿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維生素與膳食補充劑(VDS)行業總規模為1892億元,同比增長6.60%。歐睿預測到2026年,VDS市場零售額會達到2516億,2021-2026年CAGR為5.86%。
人均來看,2021年,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人均消費20美元,同比增長6.3%,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約為美國的20%,以美國為參照,國內VDS人均消費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近年來,國內VDS行業呈現兩個新趨勢,一是老齡人口帶來的銀發經濟,二是年輕人群對膳食健康的新增需求,這均有可能為國內VDS市場帶來新增量。
2021年,湯臣倍健份額為10.3%,居第一位;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市場份額分別為6.0%與5.0%。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線上渠道的打通,湯臣倍健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無限極、安利紐崔萊、完美、東阿阿膠等,部分乳制品企業也已進場搶食。
2015年末,合生元大額舉債收購澳洲保健品牌Swisse,以76億元人民幣收購Swisse 83%的股份。2017年末,中國飛鶴以2800萬美元收購美國第三大、女性市場排名第一的營養健康補充劑公司VITAMIN WORLD。電商渠道的興起,新消費品牌的催生,對于湯臣倍健而言也是潛在的威脅。
“從整個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湯臣倍健顯現出一定的問題是很正常的,畢竟當前市場參與者越來越多,大量的保健品的企業、國際巨頭也在進入,國內大量藥企也在布局保健品市場,正在日益‘紅?;?rsquo;,所以湯臣倍健受到競爭環境的壓力是很明顯的。”朱丹蓬表示,隨著產業鏈的完整、品質的夯實,如果湯臣倍健能在場景創新、服務體系完善、客戶粘性加強上再加一把火的話,對于其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年初,湯臣倍健董事長梁允超提出了湯臣倍健向強科技企業轉型的新年暢想。圈出“強科技”的湯臣倍健,也正在面臨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關注與考問。“半年時間又過去了,公司抗衰老項目的研發有何進展呢?”“能否主動公布一些科研項目的具體進程?提振股市信心?”面對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的問題,湯臣倍健回復稱,基于前瞻性基礎研究成果的相關產品商業化周期存在不確定性,與國內保健食品相關法規政策有關。
《消費鈦度》嘗試向湯臣倍健方面了解新品牌孵化的進展,對方表示一切以公司正式公告發布為準。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253-0.html湯臣倍健,賺錢難了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 和時代賽跑:當邁瑞醫療不再是制造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