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獲得偉大航路咨詢公眾號(ID:wdhlzx)官方授權發表
“陽康”后消費者正在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
自疫情政策調整為“放開”后,消費者對于外出比以往更加謹慎,調研顯示,近9成的消費者在“放開”后的一周內沒有出過門,幾乎所有用品都是在網上進行,買菜、零食、飲料、防疫衛生用品、生活必需品等,這在“放開”之前是沒有過的。
不少消費者表示自己曾有過“隔離”的經歷,有的是“密接”、有的是“無癥狀”,但在隔離期間有人送飯有人送水,自己每天幾乎不用擔心生活方面的問題,但在“放開”后,買藥、買菜、買物資都成為自己必須做的事,要為了搶到菜、藥、飲料、水果等定鬧鐘,上不同平臺對比價格、新鮮度等,這種經歷令其一生難忘,也表示不想再經歷一遍了。
“放開”后居家的時間被迫拉長,也給了消費者更多宅家的空閑時間,但這次與“放開居家”與隔離居家不同,前者是主動居家,后者是被動居家,在家的心態也有所變化。
“陽性焦慮”
根據我們調研顯示,近86%的消費者表示在“放開”后進入焦慮狀態,特別是對于“進入決賽圈”部分的人來說,身邊的人陸續都陽,家里有小孩,有老人,總是會擔心有一天自己會“陽”,會影響到家人。
不少還沒“陽”的消費者表示,每天總是擔心自己要變“陽”,可是一天過后還是沒陽,仍可以繼續上班,有時候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無癥狀陽過了。
對此,“陽康”消費者有話說:“還沖決賽圈呢,我們都下一把了[偷笑」”。
近7成消費者經歷“小陽人”
在我們調研的消費者中,有近7成的人“陽過”,并表示已轉陰,進入“陽康”階段;“小陽人”的經歷使其更加看重飲食健康與營養搭配方面的問題;近5成的人開始正在飲食中加入更多營養元素,近3成的人開始購買中藥養生材料,計劃加入日常飲食中。
對于新病毒XBB,陽康后的消費者則期待更多專家可以提供避免“復陽”的建議,不論是飲食還是藥材方面。
疫情“放開”的政策影響到了每一位消費者的生活習慣,近4成的人表示在陽康后心態崩了,身體疲勞,工作一會就會累,情緒不穩定,經常被領導或同事言語“觸及到心靈”,于是便做了離職的決定,計劃先回家休息一段時間再回來工作。部分人認為在陽康后“想開了”,生活不止有工作,生命健康與開心更重要。
近3成的人在“陽后”就提辭職了,長期高壓上班焦慮,頭疼還失眠,陽后請假公司還不允許,但辭職后發現存款并不夠自己生活3個月。部分受到社交媒體的影響,辭職后的錢只夠生活2個月。
有6成的人表示有足夠的錢夠自己日常生活開銷,盡管年前辭職,但由于已經找好下家,所以并不擔心錢的問題;部分人雖然已經辭職,但自己有存款,家里父母也會支持,所以即使回到工作的城市,也還是有足夠的錢購物食物。
“放開”之后,近3成消費者表示由于病假在家,薪資受到影響,因而開始考慮食物成本的問題,在“放開”之前比較少購買打折食品,高價食品只在部分食品上進行采購,日常生活食品并不會再考慮高價購買;
近5成消費者表示通過線上買菜平臺開始采購一些不知名的品牌的食品,高性價比是首選。幾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表示,他們現在在購買之前總是會仔細對比價格,即使是便宜的食品。
總體來說,由于疫情管控政策的變化,消費者在幾乎每一個食品類別的消費都增加了,“小陽人”導致花更多時間在家,也影響了飲食的行為與食物的選擇。
增長幅度最大的類別是水果(消費量增加了近30%,消費量減少了10%)和蔬菜及肉類(消費量增加了25%,減少了8%)。
酒水與方便速食是兩個普遍下降的類別之一,總體來說,陽康僅有2%的人嘗試喝酒,且在酒后有不良反應;方便速食(26%的人食用量減小)的下降體現出消費者對其營養價值的不認同。
接下來是乳制品,38%表示他們攝入更多的乳制品,認為在陽康后需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非酒精飲料出現較大增長,特別是電解質飲料,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零食與巧克力(增長8%,減少3%)的食用量也有所增加,但沒有谷物和咖啡(增長12%,減少5%)那么多。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很多人都意識到喝咖啡可能導致更嚴重,但仍有很多“咖啡星人”保持每天一杯的數量。
近7成的消費者表示家禽肉類(增長21%,減少5%)消費量的增長。
海鮮類與干果類消費量略微下降,近4成的人表示醫生建議陽康后不能吃海鮮。近7成的人表示在陽康后沒有嘗試過堅果。
近5成的消費者表示現在的水果購買頻率明顯比之前高太多了,幾乎每周會購買3次或以上;蔬菜的購買頻率也有提升,大概每周會購買1-2次;冷凍食品也有所提升;方便食品、咖啡、堅果、罐頭食品受到影響有所下降。
一直在各app買買買,全是吃的,美團,京東,山姆,冰箱和零食柜都塞滿了,可惜沒胃口吃。
——目標104
根據調研顯示,近6成的人在陽康后有咳嗽的情況,其中有近8成消費者嘗試食療方法。近5成的人口味變淡,吃東西感覺不到味道。近7成的人經常感到身體乏累;值得注意的是,僅有2成的人在陽康后飯量恢復正常狀態;睡眠、食欲、頭暈等問題一直伴隨很長一段時間。
“陽后”不同株占比
根據消費者調研結果,我們劃分出來18種“株”,近7成的人是“多元株”的狀態,即存在2種或2種以上的情況,既有酸痛感,也有刀片嗓,還有懷孕感(吃什么都想吐);近6成的人存在炫飯的情況,近2 成的人是“干飯株”,學習株與幸運株占比較低。
隊友中了炫飯株的第一晚,有點咳嗽,晚飯后,又吃了6個三文魚壽司,2個鰻魚壽司,一碗羅宋湯,一包瓜子,一個橙,2聽可樂。半夜發燒,今天上午38.5,1個雞蛋,1杯牛奶,2杯檸檬水,未完待續。
——不洗臉的貓
我們必須直面一個現實問題,中藥成分將會正式進入到食品領域,并被廣泛應用;溫補湯受到年輕消費者青睞,新冠病毒的肆虐,使得中藥再次發光發熱,并被新世代年輕人放大,喜愛。以后的食品如果沒有中藥成分,可能將不會被年輕人作為首選。對張伯禮、徐文兵、葛又文等專家面對疫情的中醫治療辦法比較認可;但對網絡“磚家”的話持質疑態度。
對食療認知度與接受度較高
對于健康方面的求知欲有增無減。如:引發肺炎、咳嗽、體虛、勞累、嗅覺障礙等癥狀的原因。
中藥成為年輕人首選治療“后遺癥”,用于緩解咳嗽、潤肺、補氣血等癥狀,常用中藥藥材有陳皮、麥冬、甘草、羅漢果、川貝、太子參、橙子、黃芪、當歸、紅棗、枸杞、黨參、桂圓、黃姜、金銀花、蒲公英、魚腥草、西洋參。
水果治療為第二選擇;西柚、橙子、奇異果、檸檬。對于水果的各種功能被挖了出來,水煮蘋果治療腹瀉、喉嚨痛喝熱橙子、冰糖梨花椒緩解咳嗽、紅棗大蔥生姜紅糖緩解發熱、檸檬鹽水緩解鼻塞。
水果的功能被用到護膚維度,百香果含有氨基酸、維生素,有美白養顏、抗氧化的功效;藍莓富含花青素,能夠有效降低陽過對肌膚的傷害,具備皮膚美白,抗氧化功效。除此之外,還有西紅柿、葡萄、檸檬、桑葚、草莓、獼猴桃等水果具備美白護膚的效果。
我天然免疫,身邊的人都陽了,基本上沒吃藥,天天老火湯就好了,發燒也沒超過38度,其他癥狀都很輕。建議老火湯:茨實蓮子淮山薏米沙參玉竹,加上赤靈芝,土茯苓,橄欖,蜜棗,豬脊骨。大火滾半小時再小火兩個小時,下鹽即可。
—— 緣來緣去
在“陽”期間及之后的身體恢復期,是否可以食用肉、蛋、奶,是消費者較為在意的。
嗓子疼,咳嗽是“后遺癥”之一,也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近8成的人存在類似情況,并認為可以通過一些藥物或偏方來進行治療。
近6成的人認為,可以通過食療來解決咳嗽、嗓子疼等“后遺癥”,39%的人認為嗓子疼不能喝牛奶,喝完后會加重病情。
13%的人認為喝牛奶可以緩解嗓子疼痛,28%的人認為喝牛奶可以提高免疫力,補充蛋白質。也有人認為還是要看自身情況,乳糖是否耐受是能否喝牛奶的決定因素。
26%的人認為咳嗽不能吃雞蛋,并認為有些專家的觀點不可取;24%的人認為在吃完雞蛋后發燒是由于在消化時產生熱量,所以在高燒時吃只會加重;
34%的人認為在陽期間與陽后不能吃肉,吃肉會感到惡心,不易消化與吸收,身體正處于恢復期,會導致脹肚,應該喝肉湯補充營養。
早上退燒到37 ℃,早餐吃了一個雞蛋,溫度一路升到40.2 ℃,還怎么都退不下來,布洛芬膠囊也吃了,腳也泡了,人都燒木掉了。
——寧清淺
74%的消費者表示陽了也必須要喝咖啡,認為喝咖啡可以減輕頭痛,幫助病毒排出體外。
孕期陽了,就是頭疼,不發燒趕緊來一杯,又不能吃止痛藥,美式咖啡續命吧,畢竟從未間斷過。
—— 你的小可愛
26%的消費者表示陽了就別喝了,因為陽了喝咖啡味覺不對,喝起來味道怪怪的,沒有香味,只有苦味,甚至像白開水.
不介意喝、8點喝了一杯很濃的黑咖、現在過去4個小時了、非常難受、惡心心慌難受、已陽。
——靜兒
我今天下午喝的,現在還心臟突突的,而且現在心率已經是正常水平了,還是有點難受,再也不作死了。
——我是不是失去嗅覺了
18%的消費者表示陽康后喝咖啡沒有不良反應。
我也喝咖啡,身體沒啥感覺就是感覺不像以前那么好喝了,不知道啥原因。
——張妙妙
近8成的人在“陽”之前幾乎不在家做飯,“陽康”后近6成的人宅家做飯成為基礎課,開始在網上學習各種養生飲食方式,對于身體蛋白質的攝入也有所提高。
咖啡與奶茶甚至比健康早餐還要重要,盡管處于“陽康”期間,還是會每天至少一杯。
調研顯示,保健品與巧克力都有所增加,更加注重健康的消費者將保健品納入到了日常恢復元氣飲食食品之中,而巧克力則是用于恢復嗅覺,認為比香油更有效。
陽后情緒對飲食的影響
在經歷“小陽人”后,有不少年輕消費者表示對生活與工作失去激情,不僅身體還沒有恢復元氣,情緒也不穩定,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情失控。
26%的消費者表示:自己會在情緒不好時吃點水果,特別是比較貴的新鮮水果,會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讓人心情愉悅,吃了也對身體好,對身體好心情就好。
57%人表示在陽后疑似焦慮,心情低落,甚至懷疑會導致抑郁癥,關燈都會害怕,開始思考人活著的意義,每天都很恐慌。
46%的消費者表示:當情緒不穩定時,會嘗試做些事情轉移注意力,如出門曬曬太陽,多走走;或是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如吃蛋糕,購物,白天可以煮點姜茶,如紅糖姜茶、魚腥草煮姜,喝完后感覺整個人都舒服很多。
我想說新冠是一種很邪惡的病毒,霸占健康的身體,漫長恢復期還要剝奪生命當中那些美好的東西,情緒一直很down,感覺沒有開心的事,吃極品雪花牛肉火鍋都不香了,在家煮飯本應該聞到米香,可只聞到一股 陳米味,吃泡面聞到的是一股剩油的油哈味,沒有食欲,不想吃,沒味道,哭
—— lazy baby
吃東西是緩解焦慮的方式之一:
零食與巧克力是大部分人選擇緩解焦慮的方式,其次是水果,“圍爐煮茶”成為年輕消費者的放松方式,調研顯示,近8成消費者并不會通過飲酒或蛋糕來放松。
消費者購買決策因素的變化
食品衛生是消費者最為在意的問題,食品來源在疫情“放開”后被提升關注度,其次是干凈的包裝會給消費者增加信任感,對于不同類型博主推薦的飲食搭配信任度并不高。
87%的人表示會更傾向于在網上買菜,方便、實惠、份量也夠,性價比較高,對于不同的買菜平臺自己會在選購時多做對比。近7成的人認為自己做的飯會比外賣或方便速食更有營養,同時也急需營養專家出來指導營養搭配,并吐槽網絡上“磚家”過多,影響了自己的決策。
品牌在社交媒體形象是消費者選購考量因素
視覺效果是對消費者購買品牌影響最大的因素,其次是品牌形象與社交媒體,近7成的人認為品牌在社交媒體的形象會影響到自己的選擇;可持續性與對社會的貢獻也會納入決策之中。
表示相較于之前,現在更加注重食品營養搭配類型的美食博主,希望可以學習到恢復身體的菜譜、養生湯,并購買一些保質期更長的健康食材作為長期食用;近5成的人反應“陽康”后減少了外出的頻率,就餐次數幾乎很少,對于咖啡還是會保持飲用的習慣。
-------------------------------------------------------------------------------------------------------------------------
?2個增長機會:
存量機會:針對現有用戶推出新品
增量機會:以新品觸達更多潛在用戶
?8個痛點:
1、中藥藥材購買不夠便捷
2、產品不夠直接有效,還需要自己調配(對于用量把握不準)
3、沒有人指導,缺乏意見領袖(無法辨別適用癥,如寒咳、熱咳。)
4、與老一輩在觀念上有沖突
5、情感共鳴,無法滿足新一代年輕群體的情感需求
6、高性價比,當前市面上產品性價比較低
7、場景痛點,沒有滿足工作、休閑、聚會等場景
8、顏值、包裝設計,要滿足不同的場景需求
?5大需求洞察:
1、對成熟產品的功能需求:如中藥養生湯包、含有中藥成份的養生零食;
2、場景需求:對于不同場景研發產品,如加班熬夜、休閑娛樂,滿足不同場景下對身體營養的補充;
3、“專家朋友”需求:90后、95后、00后等新世代年輕消費者,與父母在健康方面價值觀不同,迫切希望有“專家朋友”可以切入生活,為自己代言;目前很少有博主或品牌在養生方面做年輕消費者的“專家朋友”角色,因此在品牌應樹立類似形象,與消費者拉近距離;
4、情感共鳴需求:當下的養生類食品普遍沒有針對消費者的品牌策略,在選購時缺少精神層的溝通;
5、高性價需求:新世代雖然花錢大手大腳,但在經歷過“小陽人”后,逐漸加強了性價比意識,認識到并不是只有高價才有好產品,因此在選擇上會傾向于性價比高的產品,在品質的基礎上,追求更多附加值;
?6大增長點:
一、產品創新,根據年輕人當下最心水的中藥成分與水果成分做成軟糖、湯包等產品。
二、 “專家朋友”,與用戶建立溝通,做其專業養生指導專家
三、渠道創新,進入更多年輕群體渠道,如:社交平臺、線下kkv、話梅等三方渠道
四、突出食用場
五、高性價比,在品質基礎上,增加更多附加價值,如買贈新品、優惠等
六、 加強品牌共鳴策略,通過包裝設計、社交媒體內容、宣傳內容等方式,與消費群體建立情感溝通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212-0.html“陽康”對中國消費者飲食習慣有哪些影響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