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仲景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新浪微博熱搜‘女子注射生長因子7年后下巴瘋長破潰’。說是一家黑醫美機構給求美者注射生長因子,導致下巴變形幾乎毀容。網友和媒體評論異口同聲‘醫美行業該整頓了!’。
說實話,大家看到這些都很無奈:我們什么時候跟黑醫美成同行了?!”在第八屆新氧亞太醫美盛典上,一位醫美行業資深專家跟我這樣吐槽。
針對這起醫療事故,專家表示:生長因子的品類特別多。它們全都是用于創傷后的皮膚修復,但是只能涂抹和噴。目前國家是明令禁止將生長因子,作為注射材料注射到我們人體的。你注射進去之后,它會使我們人體正常的細胞,出現不可控的增殖和分裂。(出事故的這家機構)首先肯定是不具備醫療資質的。這個醫生應該也是不具備相關的職業資格的,否則他對生長因子不可能不了解。
我又調研了解,雖然生長因子根本不能用來塑形,但是過去它廣泛的被當作醫美塑形材料注射到消費者身體中。注射之后,短期內,看上去是實現了塑形效果,長期來看,出現變形、感染的概率非常高。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它不能注射,還要給消費者注射呢?
究其原因,就是跟其他正規的塑形類醫美器械相比,生長因子的成本極低。簡單說,同樣都是達到注射塑形的效果,注射生長因子的商家能夠賺到更多錢!至于求美者的死活,他們就不管了。所以這些黑醫美,黑的不是技術,而是心!
今天,由互聯網大數據情報專家知微數據出品,由搜揚管理咨詢獨家解讀的《2022中國醫美行業輿情分析年報》出爐了。我們透過知微數據能夠看到:這些被媒體廣泛報道,被網友唾罵的黑醫美,根本不屬于正規中國醫美行業。但是,他們卻成了中國醫美輿論場當之無愧的主角!
我們來看看這位黑化的主角演了一出什么戲。
非常遺憾,2022年中國醫美行業的主旋律,依然還是由監督和監管組成的負面報道。全年呈現監管文件與醫美醫療事故齊飛,“媒體監督報道”共“網友捶胸痛罵”一色的局面。遏制醫美低齡化、上游產品的器械資質、醫美機構違法違規、黑醫美亂象,財務稅務不合規......看上去整個醫美行業上中下游呈現全產業鏈黑化的跡象。
由新氧與南都健康聯盟聯合發布的《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醫美消費白皮書》再度發出了醫美行業微弱的正面聲音。
在醫美負面輿情的高發地:新浪微博上。2022年醫美行業累計上榜熱搜94個,話題熱度高達2.5億。其中24%的話題是醫療事故,18%的話題是行業監管,17%的話題是明星整容,13%是醫美科普。
渠道醫美虞美人品牌于文紅攜“杭州一醫美公司隱匿47億收入,偷稅1.47億”、手術醫美機構來美安品牌王振軍憑“女子花近八萬整容整出九級傷殘”,再加上“西安一‘整形專家’在自己門診整形身亡”,連續霸榜微博熱搜,給整個醫美行業上了三劑眼藥。央視315晚會憑借“315曝光非法醫美速成班”毫無爭議的奪得年度聲量桂冠。
在政府監管、媒體監督、新冠疫情的三重壓力下,代表正規醫美行業的醫美概念股指數全年低迷。承接央視315晚會曝光黑醫美的流量,醫美概念股在2022年4月27日跌至全年谷底。剛過了半年,9月18日一則未經證實的微信群消息:國家將嚴查渠道醫美返傭現象,直接引發整個醫美概念股全線暴跌!可以肯定的是,這次暴跌跟醫美概念股的基本面沒有任何關系。
為什么會出現這么不理智的現象呢?
看完知微數據,我不僅感嘆:這黑醫美可真能“作”啊!虛假宣傳、資質不全、信息造假、醫療事故、偷稅漏稅......明明是個兔年,它竄的比猴兒都歡!再對比文章開頭的醫療事故,恐怕你就明白了,中國醫美行業就是被黑醫美這顆老鼠屎壞了一鍋好湯。
我們對黑醫美的定義是:沒有拿到醫美醫療經營許可證的“醫美服務場所”,沒有拿到醫美醫生執業資格證書卻提供醫美醫療服務的“醫生”,沒有拿到醫美醫療器械或藥品認證的耗材與器械,違規營銷利用信息不對稱欺騙消費者的組織與個人。
現實世界中誰是黑醫美呢?他們是近百萬家違規行醫的工作室、黑診所,是數十萬沒有資質的“注射師”和“治療師”,是價值上千萬的假設備和假針劑。因為他們是黑醫美,所以他們都沒有自己的品牌,甚至大多數游醫都采用的是拎包打針的方法,四處流竄。在現實中,很難抓到他們。
我們知道,雖然輿論世界和現實世界一個是弱世界,一個是強世界,雙方的運行法則是完全顛倒的。但是一般情況下,現實世界和輿論世界雖然強弱顛倒,但是主客體是一致的。也就是不管這出戲怎么演,主角還是那個主角,只是強弱關系會發生變化。
我們卻在醫美行業看到了一種輿論世界對現實世界錯位影響的怪現象:現實世界中鬧事兒的都是黑醫美,輿論世界中大家口誅筆伐的卻是整個醫美行業。然后,在輿論世界的推動下,被強監管的卻是正規醫美行業。而最后承接所有壓力的正規醫美行業,其實大多數,從頭到位都在守法經營。
我認為,出現這種輿論現象的原因。是因為醫美行業的整體滲透率還不高,消費者以及社會各界還沒有對醫美行業產生全面客觀的認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黑醫美的成本又非常高,而正規醫美機構和平臺資質齊全,注冊在線,方便識別查找。正規醫美在明,黑醫美在暗,最終導致炮火幾乎全都被投注到了正規醫美機構身上。所以文章開頭的醫美行業資深從業者才會發出那樣無奈的感嘆!
監管層面,2022年也是多部委連續發布監管法規文件的一年。從知微數據可以看到,年度影響力事件中,由監管文件引發的輿論報道依然占比最高。甚至我們還看到了這邊文件剛發布,那邊就上熱搜的現象。
根據新氧數據顏究院數據顯示,近年來,醫美用戶安全意識提升,除了在對機構藥品/儀器更謹慎的選擇外,很多用戶會在消費時會在新氧上跟隨訂單購買一份醫美意外險,為自己增添一份保障。據統計,新氧線上保單數2022年較去年同期上漲29.88%。
此外,許多用戶為了能在發生意外后獲取更多賠償,選擇購買更高檔位的醫美意外險。新氧線上保險檔位升級單數2022年較去年同期上漲24倍。其中,注射項目保險檔位升級單數最多,占2022年總單數67.85%。
同時,不僅僅是面對消費者的科普任重而道遠,面對媒體和意見領袖的科普也必須要提上日程了。至少在輿論場中,要讓醫療歸醫療,營銷歸營銷,讓黑醫美承擔自己造的孽,不要殃及正規醫美機構。
這是我第二年聯合知微數據發布解讀中國醫美行業輿情分析報告。很可惜,兩年的主角都是黑醫美。面對這種怪現象,我想代表正規醫美行業的優秀醫生和優秀品牌說一句:我們要換!主!角!
我們需要透過輿論讓消費者以及社會各界都看到正規醫美行業的風采。因為,中國醫美行業的生長不可能建立在黑醫美濫用生長因子的基礎上!
中國醫美行業輿情,該打“黑”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187-0.html2022中國醫美輿情年度大戲:換!主!角?!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華大VS貝瑞VS諾輝VS燃石:中國癌癥早篩投資地圖2023
下一篇: 中國甾體藥物的產業技術現狀及進入壁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