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1日訊 (記者 陳頤)“自2009年3月17日新一輪醫改正式拉開帷幕,到如今已十年。但我國的醫療系統仍有兩大頑疾,一是以藥養醫問題仍然存在,二是分級診療推進難。而改變這一現狀,‘互聯網+醫療’可以起到關鍵作用。”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公共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王震日前在“人民藥事”座談會上說。
座談會由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健客主辦,來自北京天壇醫院藥劑科主任趙志剛、健客副總裁郝建垚、輝瑞制藥、諾華腫瘤、默克生物、阿斯利康、山西振東制藥等企業代表聚焦藥事改革,研討互聯網醫藥流通新政策。
世衛組織調查顯示,在全世界的死亡病例中,有1/3是由于用藥不當致死的,50%的患者錯誤用藥,包括減量、增量、合并用藥等。
天壇醫院藥劑科主任趙志剛提出,醫改近十年來,門診人數翻了一倍,床位數翻了一倍,醫生和護士的數量快速增加,只有醫院藥師的數量增長緩慢。面對床位數和門診人次的增長,藥師的工作量在快速增長,藥師的藥學服務作用實際在弱化,公眾用藥指導難以得到滿足。
“‘互聯網+’放大了我們的醫療資源,因為它大大提高了醫療效率,這是我認為互聯網給我們的醫療環境帶來的根本性的改變。”健客副總裁郝建垚指出,用互聯網的方式為醫藥產業賦能,可以從多個方面大大改善我國老百姓用藥的困境與不足。
郝建垚說:“我們平臺經常會收到一些患者的求助,反映在當地買不到一些罕見病的藥品或是已經停產的藥品,我們最后也是多方協調,從各大藥企調貨過去。”
我國的藥物可及性實際上是非常低的,醫療資源不足的矛盾在基層和偏遠地區尤其突出,尤其是非常見病的藥物,很多地方是沒有儲備的,不少患者甚至需要坐幾個小時的車去城里買藥,甚至還要為了購藥在本就擁擠的大醫院再掛一次號,這樣就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甚至會使醫患關系更加緊張。
郝建垚介紹說,目前,健客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已經和全國許多醫院建立了合作,致力于推動“互聯網+醫藥”在慢病管理上發揮作用。“網絡售藥最終會對患者、臨床和企業都帶來巨大收益,主要可以解決三個問題”。
首先,互聯網讓患者有藥可買,會大大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促使患者合理用藥;其次,借助AI和大數據,在臨床之外繼續收集患者的用藥數據,跟蹤日常康復情況,可以得到有關疾病和健康的相關數據,進而為宏觀疾病防控和科研等提供參考;第三,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提高,藥品的復購,也是企業價值的體現。
郝建垚指出,“現在,網售藥遭到很多人的質疑,例如監管不足可能導致安全隱患,或是藥師如何開售線上處方等,但是我依然認為,在一個人人都習慣了網購并且都有用藥需求的時代,網售藥理應成為最基本的基礎服務。”
與會代表認為,醫保解決了大部分人的用藥問題,而對于有特殊醫療需求的小部分群體來說,例如希望使用進口藥物的群體,在社區醫院往往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可能要通過大醫院甚至互聯網尋找更好的藥品,并且要依靠商業保險解決價格問題,而互聯網+醫藥無疑是解決商業保險最有效的手段,互聯網+醫藥則能夠給公眾帶來更多的購藥選擇,改變患者的消費行為,提升購藥效率,進而帶來藥品價格的下降。
郝建垚強調說:“通過互聯網手段,藥品的溯源也會更加方便。這一片藥是誰生產的,在什么時候賣給了誰,這些信息都可以實時反饋到監管平臺,這樣的信息監測管理系統,是比目前很多藥店都要做的成熟的地方。”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078-0.html互聯網加醫藥(“互聯網+醫藥”提供解決醫藥流通新思路)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