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科幻題材作品中,飛船、黑洞、末日這些耳熟能詳的要素幾乎與科幻兩字強綁定在一起,但凡是宇宙沾邊的科幻小說都很難不看見這些詞匯。當然,除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深空,由不可名狀的恐懼所具象化的事物會更加的嚇人,比如外星蟲群。這一駭人的元素在十幾年前便已收獲不少擁躉,而如今,蟲群們又在電影、游戲的領域異軍突起,并以迅猛之勢席卷了人們的腦海。
《戰錘40K》的泰倫蟲族、《星河戰隊》的阿拉奇尼斯蟲或是《愛死機》第三季《蟲群》中的智慧腦蟲......人蟲大戰的故事一直在各類科幻作品中上演。隨著玩法愈加豐富,千奇百怪的“打蟲”策略也逐漸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游戲,從FPS到MMO再到SLG應有盡有....可以說,蟲群早已成為了科幻題材作品的“常客”。
面對鋪天蓋地洶涌而來的蟲群,你手中的槍械不斷咆哮著,伴隨著隊友舞動不息的武器,每一次的攻擊都伴隨著蟲群們飛濺的汁液與“噗嘰啪”的爆裂聲,操控著酷炫機甲對蟲群展開“純粹的射擊與爆炸”,蟲群已然成為了玩家們認知科幻作品的標志性元素。
而如今,作為科幻愛好者的我又能作為指揮官率領著一眾機甲在蟲群里七進七出——同是對抗外星蟲群且頗具腦洞的《群星紀元》的出現,讓我對于科幻題材游戲又有了新的期待。
人類對星空這片藍海的浪漫幻想,催生了無數諸如《星際穿越》、《回到未來》這樣的經典作品,沒有經歷過科幻黃金年代的中國本土市場,如今也因為《三體》與《流浪地球》系列的橫空出世逐漸火熱起來,甚至連帶著傳統科幻小說、網文、影視的市場齊頭并進,但形成鮮明反差的,卻是仍頗為青澀的科幻游戲領域。
多數玩家熟悉的科幻題材游戲仍然停留在諸如《星際爭霸》、《質量效應》、《戰錘40K》等海外知名作品,而國內的游戲市場,尤其是SLG這一品類,科幻題材更是名副其實的藍海,很長一段時間里,放眼望去,SLG游戲的題材似乎怎么都離不開三國的攻城略地,而這并不是什么好的現象。
因此,我作為一個SLG忠實玩家,看著近幾年來國產SLG茁壯成長著實歡喜,游戲題材上,涌現出的新浪潮也令人矚目:《世界啟元》中發展多元化文明、《無盡冬日》中在極寒末日中求生,或是在《State of Survival》探索廢土......整天圍著三國打轉的SLG,終究是成為了過去式。
而如果要說還有哪個題材是目前的SLG品類下還不太能讓人眼前一亮的,那自然還是科幻題材,在玩法與題材上都更加用心的《群星紀元》,或許將會改變這樣的窘境。
在這片同行涉足甚少的藍海里,初次登場的《群星紀元》已經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題材上的優化與融合,誕生出了科幻風+異星探索+蟲潮入侵這樣的硬核組合。而在游戲中,這三種元素以極其巧妙的方式串聯在了一起,并成為了玩家的主要游戲內容。
進入游戲,便能感受到近乎真實的視覺體驗:從英雄角色的設計到高科技武器與基地設施,在造型上都有著不低的精細度,頗具未來感;異星的環境、地形、植被設計讓戰場極具科幻特色;除了豐富多樣的蟲族設計、蟲潮進攻帶來的生存壓迫感亦有不錯的還原......對比同類中不斷換皮的作品,《群星紀元》的用心程度是肉眼可見的。
而基于科幻風+異星探索+蟲潮入侵這樣充滿想象力的題材,游戲在玩法上還許多貼合主題又有新意的創新,蟲潮塔防、兵種變形、4X基地建設......在SLG的舊瓶里裝上新酒,《群星紀元》顯然在游戲中還藏著不少驚喜。
對玩家而言,能夠體驗到更加豐富多樣題材的SLG,無疑是幸運的;而對游戲行業來說,開拓SLG更多的可能性顯然更加重要。題材上的創新與融合,意味著能夠吸引不同興趣圈層的用戶;玩法上開辟新賽道,等同于拓展出新的市場......因此,無數廠商都在嘗試著抓住國產科幻的高速增長期來樹立起品類標桿。
而可以確信的是,在如今題材多樣的游戲市場中,結合策略與宏大敘事的科幻風+宇宙探索+蟲潮入侵的科幻題材,無疑是有極高人氣的,從游戲在TapTap評分開分以來一直維持在9分左右的成績,足以證明,在這片未來的“藍海”里,《群星紀元》已經一馬當先沖出去了。
4X建設的框架之下,SLG還能怎么整活?當玩家開始了對自家基地的整頓,很快便能夠發現《群星紀元》的與眾不同之處:在SLG的基礎上,《群星紀元》增加了抵抗蟲潮入侵的塔防玩法,并在其中融入了RTS的元素。游戲中遵循了RTS戰斗的底層邏輯:兵種有不同的射距,戰場有地形高低、有飛行單位,游戲中可以實現走A、微操、多線操作等各種經典RTS操作。
戰斗中,兵種還存在體型上的互相克制:小型集群單位克制大型單體,大型單體克制中型兵團,中型兵團克制小型集群,因此玩家需要根據敵人的體型隨時切換自己兵種的形態以達到克制的效果。而除了在已解鎖的區域內能夠無障礙自由調兵以外,在戰斗中,機甲的戰斗形態還可以隨意切換,類似于《紅色警戒》中的形態變化。《群星紀元》中,兵種能夠切換陸地與空中兩種戰斗形態來應對不同種類的敵人,因此,戰場將會更加立體、動態化;
空中/地面形態一鍵切換
而尋找兵種搭配的最優解,將是玩家在游戲中常要面對的問題——兵種的功能還可以從輸出、防御、治療等多個類型切換,類似于MMO戰法牧的經典組合,極大豐富了戰前配隊和戰中操作的策略。
火山戰車的輸出形態切換
回到SLG部分,基地建設作為SLG的基礎,是玩家展現戰略思維的平臺,當4X策略元素與其相結合時,它的上限便得以無限的擴大。4X元素的加入,讓SLG中體現為純數值的建設、戰斗過程變得更加具體化,建設、研究、兵種搭配都有了一定的策略性,而不是哪里亮了點哪里。而SLG的多人戰斗,聯盟層面的合縱連橫,則解決了4X游戲后期無腦推圖所帶來的無趣。
可以說,4X策略的融合,為SLG游戲增加了更多層次和維度,除了核心玩法得到了顯著的擴展,更深度的戰略決策還將為玩家帶來更豐富的游戲體驗。
游戲中,玩家可以通過不斷的收集資源或是與對蟲族進行割草獲取材料來升級自己的基地設施、培養自己的角色,從而強化自己的實力。除了基地的建設,戰斗中,盟友間的分工合作,還將會給各類戰斗帶來更加爽快的割草體驗與樂趣。
除了蟲潮塔防的玩法,BOSS戰也是相當亮眼的一部分。各種各樣的BOSS,有著豐富的技能、機制,在對戰BOSS的過程中,玩家需要和盟友分工合作,并配合及時操作躲避技能,應對機制,從而更快擊敗BOSS。種種新奇玩法的交織,最終融合成了屬于《群星紀元》特有的“戰斗爽”。
在“戰斗爽”以外的視覺體驗上,虛幻引擎+次世代PBR帶來的效果也十分驚艷。
PBR的渲染使得戰場中任何物體看起來更加真實。無論是戰甲還是炮塔,表面的粗糙度、金屬感和光澤度在視覺上都相當擬真。而虛幻引擎除了帶來高質量的渲染,還造就了優秀的光照效果與更加真實細膩的環境效果:戰場上繚繞的迷霧、散亂的碎石、蟲群死亡后迅速干涸的血跡......種種細節上的刻畫極大增強了戰場的真實、殘酷性——畫質上的內卷早已蔓延到了各類游戲上,而《群星紀元》憑借著優秀的工業和技術底子,在SLG的賽道上顯然已經走在了前頭。
值得一提的是,游戲中對于新手的引導十分簡明易懂,哪怕是沒那么熟悉SLG的玩家都能夠快速上手。此外,資源的采集、裝備的強化材料,都能通過相應道具里的跳轉直接傳送到目的地,從而進行采集,極其方便。傳送調兵、無損補兵以及資源采集不需要持續等待等等省時省力的設定,在降肝減負成為業界共識的如今,《群星紀元》在這一點上顯然沒有含糊。
而除了在寒古星的征程,隨著賽季的推演,玩家還將逐步開拓其他星球的征程:每個星球還將根據各自的特性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地形地貌、物理規則、重力、天氣、怪物種類等——邏輯方面確實相當嚴謹。而題材的獨特性也讓《群星紀元》有著更多在游戲內容上延申的可能——以星球為單位進行整體的IP聯動去豐富游戲內容指日可待。哪天玩家前往賽博坦星大戰變形金剛,在M78星云對抗奧特曼等也不是不可能。
結語科幻題材這片藍海無疑是值得所有SLG廠商去關注的,但找到藍海并不意味著在已經廝殺激烈的SLG市場里就可以一步躺平了。開創藍海賽道的先鋒艦更需硬實力,萬幸的是,初露鋒芒的《群星紀元》已經展現了能夠匹配開拓者的實力了。
時至今日,從零開始打造一個新IP,已經越來越成為了一件高風險的事情,無數大廠縱使再有實力都不幸在此折戟沉沙。但這次,儒意景秀的全新力作《群星紀元》,手握著扎實的游戲內容,正乘著國產科幻浪潮而來。可以預見的是,SLG領域又將出現一名強而有力的挑戰者。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1-34114-0.html硬闖“科幻”藍海,他們的勇氣或許比直面蟲族需要的更多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