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職業打假人如同“啄木鳥”一般,凈化了市場;現如今,他們中的一些人,卻成了敲詐經營者、綁架執法部門的代名詞。
近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與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聯合舉辦第二期“提振消費維護權益”大講堂,披露了一組職業打假的數據:上海2023年職業索賠投訴量高達24.6萬件,其中投訴超10件的有近8000人。?
一名用戶3年來在近200份外賣中吃到頭發和鋼絲,外賣平臺在整合數據時察覺異常,遂向警方報案。
經偵查,這位“倒霉”的用戶每次都會先吃掉大部分食物,然后放一些頭發、鐵絲或者塑料片拍照投訴,要求退款并賠償。
“大多數商家面對這種情況,基本上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花錢消災。本案被告人就是抓住了這一點,便無中生‘物’敲詐勒索,最終法院接受公訴意見,判其有期徒刑7個月,并處罰金4000元。”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的承辦檢察官說。
據了解,類似的職業索賠不在少數,然而在實踐中大多數難以定罪。
一些職業打假人多采取“一買、二談、三舉報、四復議、五訴訟”的方式,先民事后行政,頻頻向行政機關施壓,致使執法人員疲于應對;但在面對無證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等事關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問題時,卻往往退避三舍。
如今,上海進一步制定出臺《上海市市場監管領域不予行政處罰和減輕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細化處罰裁量標準,明確五年內未因同種行為被處理的,可以認定為初次違法;并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對當事人不予、減輕行政處罰的,要積極運用柔性執法手段加強引導教育。
在司法實踐方面,上海法院建立了“職業打假人甄別預警”應用場景,當發現索賠金額超過合法權益范圍或合理范圍的,或索賠多次且數額較大的,主觀上具有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并且使用欺詐、脅迫等手段的,可認定構成敲詐勒索罪,加大震懾力度。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56-19097-0.html一用戶在近200份外賣中都吃到頭發鋼絲?被納入職業打假異常名錄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撞塌美國大橋的船終于被拖走:歷時近8周 還用了爆破
下一篇: 法國推出法棍香味郵票:已發售近60萬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