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輛全身充滿著三叉星,到處都在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奔馳新車,各位近都刷到了吧?
網上有一波人討論,有人覺得太土了,建議奔馳趕緊換設計師。
還有人說讓它神似卡羅拉雷凌。
但也有不少人喜歡,覺得這才是電車該有的設計。
大家說的這車,是奔馳在慕尼黑車展期間發布的純電 CLA 概念車。
這次車展上,不止奔馳在整活兒,還有好多品牌也帶來了一波新車。
而且脖子哥發現,國外品牌這回是鐵了心要在電動化上進行反擊,尤其是德國車企們,都把新一代電動化平臺的產品掏了出來。
首先嘛,咱還得說奔馳,它給的料是多的。
奔馳這款新車遠看姿態挺對味兒,但一細看,真的里里外外全是小 logo 。
這種設計讓我想到了 LV,合著奔馳現在覺得豪華就是無處不在的 logo 唄。
不知道大伙兒如何評價,反正我覺得就三叉星的辨識度,沒必要這么強調,用多了反而有些密恐。
純電 CLA 雖然還是概念車的狀態,但奔馳說明年就會量產,一些參數上也能做個參考。
具體來看, CLA 將是奔馳 MMA 平臺的第一款車型,這個 MMA 平臺是奔馳的第二個電動平臺。
目前奔馳有一個純電平臺 EVA ,但主要是為大型車設計的,比如 EQE 、 EQS 這些車,個個都 5 米長了。
MMA 就可以覆蓋更走量的車型。
而作為更新的平臺, MMA 也塞入了一些新技術。
CLA 概念車,搭載了 800V 平臺,充電速率達到了 250kW ,還用了自研的電驅單元,官方說能量轉化效率能達到 93% ,整車的續航也做到了 750km ( WLTP 工況 ),這個續航肯定是夠用了。
當然,拋開電量說續航,都是耍流氓。
奔馳這回還就不說電量。。。
別急,但它說了電耗,只有 12kWh/100km 。
什么概念呢?老款特斯拉 Model 3 的電耗是 12.5kWh/100km,已經算同級別產品里比較低的了。
奔馳要是在量產車上真做出 12 的電耗來,那有一說一,這個新平臺還是有點東西的。
比較有意思的是, CLA 和保時捷的 Taycan 一樣,用了兩擋變速箱,在高速的時候可以切到 2 擋。不像咱們走的都是單擋變速箱路線。
這事可能有兩個方面考慮。
第一,德國高速有不限速的,大家對速度的要求更高,兩擋能提高車輛極速;第二,歐洲電車供應鏈規模還不夠,高轉速電機可能量產成本還沒降下來,而玩變速箱他們更擅長。
其他的部分,像內飾里一整塊的 MBUX 大屏,還有自研的 MB.OS 操作系統,這些就得等明年盤盤實車了。
此外, CLA 頭頂上還有個小揪揪,這是一個很小的激光雷達。
終于,奔馳也來用激光雷達了。
這回他們也說智駕會有提升,系統可以主動變道、自動泊車啥的。但它沒提支不支持 NOA ,看樣子這塊還沒整出來。
哦對了,奔馳還會有一款小 G——g-class,也是在 MMA 平臺。
大小么,我猜和吉姆尼差不多,國內這兩年方形越野車一個接一個,現在奔馳也下場了。
一般人大 G 是買不起,這回看看小 g 有沒有戲。
比起奔馳,寶馬的概念車就抽象多了。
他們帶來的這個叫做Neue Klasse 的概念車,也就比之前上海車展上那臺車身可變色的 Dee ,稍微具象那么一丟丟吧。
首先,外觀引人注目的,就是寶馬經典的設計標志——雙腎格柵造型。這回變成了個墨鏡,大燈也隱藏到墨鏡里面。
你別說,我覺得看起來還不錯,至少比越來越大的鼻孔好看。我是希望這個設計能毫無保留地搬到量產車上。
在車內,寶馬是相對克制的,就看到一個中控屏。在這個屏霸時代,甚至讓人覺得有點小清新。
而沒有安排一堆屏幕的原因,是因為寶馬在前擋風玻璃下沿布置了一整條 HUD ,用來投射駕駛的相關信息。
我覺得在量產車上很有可能就是這個狀態,因為之前在 Dee 概念車上,寶馬希望是整個前擋都變成 HUD 大屏幕。炫是炫,但能不能量產實在確實不好說。
從技術上看,顯然,現在這種方案更容易落地。
除了這些設計上的心思,寶馬還公布了一些參數,比如新車會搭載新一代 eDrive 電驅,充電速度提高 30% ,續航里程提高 30% ,
具體能到什么水平呢?它沒說。。可能也是還沒確定,因為這一代新車要到 2025 年亮相,然后到 2026 年在中國投產。
還得三年,大伙兒再忍忍等等吧。
不過,寶馬在車展還是帶來了不那么概念的車,電動 MINI Cooper ,也就是說了很久的和長城合作開發的車型。
電機功率 160kW,WLTP 續航 402km,參數上是比之前好多了。要知道 MINI 在英國賣的油改電車型,續航只有可憐的 200+ 公里。
但買 MINI 的人可能也不是那么關心性能吧,大家還是更在意設計。
這個內飾,我問了公司的 MINI 車主,得到了一致回復:好看。
德系三強的后一家,大眾集團,帶著奧迪一起也發了新車。
奧迪的新車 Q6 e-tron ,誕生于和奧迪和保時捷一起搞的 PPE 平臺,這個平臺肯定比現在大眾手里的 MEB 平臺強。
不僅能夠支持 800V 平臺,有 270kW 快充,還用上了 100 度的大電池,整車續航能達到 600+ 公里。
這次慕尼黑車展上,主要公布了內飾,有三塊屏幕和一個 88 英寸的 AR-HUD 。
放張圖大伙兒瞅瞅,反正我一眼望去,這個副駕屏突出一個出戲,像設計師把內飾做好之后,再往上硬加的。
而且,這塊副駕屏真是選裝配置。。。
奧迪,你是懂選配的。
另一邊,大眾品牌把經典的 GTI,正式帶入電動化。
前段時間,我就看到大眾申請的 GTI 商標里,I 變成了電擊的形狀。
沒想到實車這么快就有消息了,這次是 ID.GTI concept。
說實話,這個格柵封閉的 GTI,比我想象要順眼很多。
內飾也還不錯,作為一臺 GTI ,必須要夠紅。
電動化時代,因為馬力變得廉價,這種主打性能的小車是不好做的。所以脖子哥也是很想試試電動 GTI 的感受。
結果,大眾說 2027 年才能量產。。。
總體看來,慕尼黑車展上明顯的變化,應該是德國人的心態。
過去,他們因為在燃油車上受益眾多,所以對著電動化轉型遠沒有國內車企積極。那些油改電車型,參數上完全招架不住,可以說就是在賣個車標。
而現在,BBA 三家都在布局第二代電車,也把三電性能提了上來。
不過對國內車企來說,這也沒什么好慌的。
不管是激光雷達還是 800V 平臺啥的,人家還在拋概念的時候,咱已經量產并交付了。
而在慕尼黑人家的地盤,還有不少中國車企跑過去要 “ 搶麥 ”,新勢力里的阿維塔、零跑在那兒首發了新車,路透社更是直接說是慕尼黑車展成了中國電動車競賽。
脖子哥已經迫不及待想看看,等 BBA 的新電車出來后,和咱的比比,到底誰更強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7-570-0.html中國新能源車崛起 德國人開始電動化反擊了?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