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記者陳杰
剛剛結束的2024年全國兩會中,虛擬數字人記者成為一種新的報道手段,吸引了公眾的目光。“他們”形象靚麗、儀態大方、語音流暢,不僅能夠面對鏡頭播報新聞,有些還能與代表、委員進行“云”對話。人們不禁好奇,這些虛擬數字人記者是如何生成的?
多種計算機前沿技術共同“塑造”數字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副教授李博涵介紹,虛擬數字人是元宇宙中最接地氣、最先落地的技術之一,也是一種基于計算機前沿技術的應用。在技術上,生成虛擬數字人一般采用自然語言處理、多模態融合交互、擴展現實XR和大模型等技術和工具相結合。最終開發設計出來的可交互虛擬形象,具備人類的外觀、表情、語言和行為等特征。
在生成虛擬數字人的這些底層技術中,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使得數字人能夠理解和生成人類語言;多模態融合交互技術是通過語音、手勢、觸摸、凝視等多種形式的輸入與虛擬數字人交互;擴展現實技術是通過計算機將真實與虛擬相結合,創造出可供人機交互的虛擬環境;大模型技術則是基于大量語料或圖像訓練得到的高參數量模型。
“通過控制模型參數,我們就可以調整虛擬數字人的外觀、表情等特征,創造出具有逼真外貌且有一定智能的虛擬數字人。”李博涵說。
將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全新體驗
目前,虛擬數字人已經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除了新聞報道外,虛擬數字人還活躍在影視、媒體、游戲、文旅等領域,被用于創作虛擬角色、打造專屬虛擬形象IP,比如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
此外,虛擬數字人在虛擬客服、教育培訓、醫療保健、虛擬購物以及藝術創作等領域都有一定的使用。例如,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虛擬學生“華智冰”會寫詩作曲,手語解說數字人“聆語”擔任了多場冬奧會賽事的手語解說。在第12屆世界唐氏綜合征日大會上亮相的數字人“皓皓”,能夠模擬真實的人際交往,幫助唐氏綜合征患兒打開心扉。同時,也有一些企業嘗試用虛擬數字人主播代替真人主播進行帶貨、團購等商業活動。
“現在這些領域的應用場景還相對固定,而且虛擬數字人本身內在的情感表達和創造力暫時還比較缺乏。但是,憑借豐富的表現力、突出的互動性,相信虛擬數字人未來會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全新體驗。”李博涵預測,隨著大模型生成能力的不斷提升,未來虛擬數字人將變得更加逼真、智能和具備情感表達能力,也會更加廣泛深度地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可能代表人類在會議、社交等不同場景中進行互動,甚至成為人們的另一種數字孿生。
當然,未來人們對于虛擬數字人的接受度,以及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考量,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文章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0-3554-0.html虛擬數字人是怎樣誕生的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