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網易財經ESG
作者|王曉麗
根據海康威視披露的《2024年度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24.86億元,同比增長3.52%;但歸母凈利潤為119.59億元,同比下滑15.23%,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此外,根據萬得最新ESG評級,海康威視獲評“BBB”級,位于行業平均水平。作為安防行業的龍頭企業,海康威視在萬得行業――電子設備和儀器中的表現卻落后于頭部企業。
ESG報告質量待提升
在環境維度,據MSCI公布的電子設備和儀器行業ESG評級標準,MSCI在此領域更關注企業在清潔技術領域的機遇的表現。查閱海康威視《2023年ESG報告》,在環境議題中,公司將應對氣候變化和清潔技術應用作為高度重要性議題,公司的環保理念與MSCI相契合。
來源:MSCI官網
根據報告,海康威視自稱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持續完善環境管理體系,把握清潔技術機遇并持續降低自身生產運營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公司主要圍繞綠色管理、綠色產品、綠色生產、綠色運營與綠色行動五個方面開展工作,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例如,為應對氣候變化,海康威視緊跟《巴黎協定》氣候目標和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設立碳中和委員會為公司應對氣候變化旅程的起點,聚焦產品全生命周期減碳,構建自身科技賦能、智能制造、綠色運營、低碳產品,努力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做出自己的貢獻。
此外,在清潔技術應用方面,海康威視亦積極采用清潔技術,圍繞產品全生命周期,通過采用小型化、低功耗、高能效器件和輕量化、可回收材料滿足產品環保需求,減少產品和服務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然而在數據披露方面,海康威視的《ESG報告》或存在瑕疵。網易財經ESG注意到,在其《2023年ESG報告》中提到,公司獲得中國節能產品認證的產品為24,800個(包含產品子型號),較2022年同比增長14.9%;
由此推算,海康威視2022年獲得中國節能產品認證的產品應約為21584個。然而,其《2022年ESG報告》顯示,2022年該公司獲得中國節能產品認證的產品約30,300個(包含產品子型號),與前述數據存在明顯差異。
來源:海康威視《2022年ESG報告》
數據披露在ESG報告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評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由此看來,海康威視在《ESG報告》的審查強度上或有待加強。
此外,此前有媒體評價海康威視的ESG報告側重點不明,具體體現在其雙重重要性命題未按傳統矩陣形式公布,而是直接列出不同維度的議題,導致報告閱讀者難以理解各議題之間的優先級關系。
來源:海康威視《2023年ESG報告》
綜上所述,海康威視雖在環境管理與清潔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在ESG報告的數據披露和議題優先級呈現上仍有待提升。
勞動力管理、產品質量亟待提升
在社會維度上,MSCI特別關注企業的勞動力管理、有爭議的來源與化學品安全的表現,并賦予這一維度接近45%的權重。
查閱海康威視《2023年ESG報告》,公司在社會維度的高度重要性議題包括技術創新、人才吸引與發展、尊重人權及勞工實踐和供應商管理四大議題。其中,公司把員工責任、產品責任與伙伴責任作為單獨章節進行闡述,顯示出公司對員工、產品與供應鏈關系的重視。
在員工責任方面,海康威視表示公司將員工視為最寶貴的財富,堅持“以人為本、共同成長”的核心價值觀,強調“尊重與關心個人”的企業文化。在員工福利上,公司為所有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參保率為100%,并對連續服務滿2年(含)以上并符合申請條件的中國境內員工提供免息住房借款。
然而,2024年年底,海康威視子公司螢石網絡被爆存在嚴重少繳社保的問題。公司員工的社保繳費基數僅按基本工資計算,未包含績效工資、餐補、通信補貼、交通補貼等,更不包含年收入占比很大的年終獎。經核算,大部分員工少繳比例約在26%至36%之間。
與此同時,2023年3月,海康威視被員工在職場平臺爆料未足額繳納公積金,盡管繳納比例為12%,但基數僅為實際工資的50%-60%,漏繳少繳現象嚴重。此外,早在今年年初,海康威視便傳出調整年假及績效規則的消息。
如果說上述調整年假政策、取消薪資普調等事宜屬于公司降本增效的策略,那么此次少繳社保的行為或已觸及員工的底線,嚴重損害了員工的權益。
另一方面,海康威視稱公司堅持“科技領先,質量至上,顧客滿意,持續創新”的質量方針,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流程,保障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包裝、運輸等各個環節的質量把控。同時,持續加強對一線員工的質量培訓,為質量管理提供基礎保障。
但在2020年“315”期間,海康威視的存儲產品曾深陷“顆粒門”事件,公司被知名數碼博主質疑其C2000系列固態盤存在虛假宣傳、品質問題。據相關報道,海康威視相關負責人在事發后于B站回應稱將對相關產品“一賠三” 。
此外,在黑貓等投訴平臺上,有多名用戶反映海康威視存在產品質量問題,同時存在售后服務溝通無效、相互推諉等現象,虛假宣傳問題也依然存在。由此看來,海康威視的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仍需進一步加強。
業績下滑、創新與出海業務遭挑戰
在治理維度上,MSCI賦予了近40%的權重,表明電子設備和儀器行業在治理層面的表現至關重要。然而,從海康威視的實際情況來看,公司在治理維度仍面臨較大挑戰,正遭遇內外交困的局面。
業績方面,海康威視曾被市場追捧為安防領域的“茅臺”,自2010年上市后,公司營收和凈利潤連續11年實現雙增長。然而,2022年開始,公司凈利潤首次同比下降23.59%,降至128.4億元;2024年再度承壓,凈利潤同比下滑15.23%,降至119.59億元。
據海康威視2024年業績快報,公司國內業務增速下降,而海外市場則穩步增長。有分析人士指出,國內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以及激烈的外部市場競爭。
從海康威視2024年半年報來看,公司境內業務主要由公共服務事業群(PBG)、企事業事業群(EBG)和中小企業事業群(SMBG)構成。其中,PBG曾是公司國內業務收入的重要支柱,但自2019年起,PBG收入增速低于公司整體營收增速,并在2022年及2023年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2024年上半年,PBG營收持續下滑,同比下滑9.25%,降至56.93億元。
來源:海康威視2024年半年度財報
在國內市場,海康威視不僅面臨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等老對手的競爭,還面臨著華為、小米等巨頭以及商湯等AI算法公司搶占中高端市場和特定細分領域的風險。業內人士分析,海康威視此次破局的關鍵在于創新業務與出海業務的拓展。
據了解,海康威視的創新業務涉及智能家居、機器人、熱成像、汽車電子、存儲等8大業務,由子公司螢石網絡、海康機器、海康微影、海康汽車技術、海康存儲負責。雖然近年來,公司創新業務營收規模雖呈現上升態勢,但尚難與安防主業相抗衡。
2024年上半年,海康威視創新業務實現營收103.28億元,同比增長26.13%,但占公司業務比重僅為25%。在海外業務方面,由于不同地區市場差異化顯著,且海康威視的海外渠道建設仍處于完善階段,其出海之路可謂道阻且長。
在高管治理上,海康威視時任副董事長龔虹嘉、總經理胡揚忠因在增減持股份過程中信息披露違規,被浙江證監局出具警示函。此外,在二級市場上,被稱為”私募大佬”的高毅資產名將馮柳亦于2024年第四季度減持海康威視,其旗下基金持股數量由4.12億股減倉至3.92億股。
參考資料:
[1] 《安防龍頭海康威視凈利潤下滑15%,員工爆料少繳公積金社保》;南方都市報
[2] 《海康威視:大崩潰!38萬散戶何去何從......》;強國財經
[3] 《“年輕化改革”難掩頹勢,海康威視歸于平庸?》;證券之星
[4] 《20億股份回購難抵轉型陣痛 海康威視的戰略失衡與市場信任危機》;睿研消費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ESG 責任編輯: 鐘齊鳴_NF5619
《網易財經ESG》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8-4676-0.html海康威視2024年凈利潤下滑15.23%,增收不增利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