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視顯示技術一直處于“百家爭鳴”的狀態,從早期呼聲很高的OLED,到逐漸成為主流的Mini LED,再到Micro LED和RGB LED的登場,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架勢。
不過,要說近期最大的熱門還得是RGB LED,以至于不少媒體報道都將其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有力競爭者”。毫無疑問的是,RGB LED將成為IFA25的一大熱點。IFA是世界最大的家電與消費電子展,堪稱家電行業風向標。IFA25(9月5日開幕)雷科技MCN也將派出史上規模最大的海外報道團,赴柏林展開現場報道,敬請期待。
那么,RGB LED是什么?為什么會突然成為熱門?接下來,就讓雷科技在IFA2025開幕前,先給大家端上一盤開胃菜吧。
RGB LED到底是什么?
RGB LED,其實概括來說是有兩個路線的,一種是RGB MicroLED,即每個像素由微縮的紅、綠、藍LED芯片構成,像OLED那樣每個像素都能自發光,你可以將其看作是完全版的Micro LED;另一種則是RGB Mini LED,通過將背光源從白色LED+LCD彩色濾光片變成RGB三色光源,來實現更準確、鮮艷的色彩顯示。
可以說,兩種路線都不再采用傳統LCD顯示技術里的“二次發光過程”(以藍色/白色光源為主,通過物理介質轉換色彩),這種直接以三原色為基礎呈現出來的圖像,在色彩、畫面細膩度等方面的表現會遠優于傳統電視,甚至比WOLED、QD-OLED等OLED技術的效果更好。
而且,RGBLED在亮度和對比度方面的表現也非常驚人,不管是哪種路線,亮度都可以輕松達到10000尼特以上,遠超OLED技術的亮度,而且在對比度方面也并沒有遜色多少,反而會因為超高的亮度帶來更震撼的體驗。
舉個例子,TCL早前發布的X11 Max就采用了RGB Micro LED技術,峰值亮度達到10000尼特,色彩表現和對比度都非常驚人,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799999元的售價及163英寸的大小,顯然不是一般人能買的(其實真要說的話,比三星還是便宜很多)。
并非只有RGB Micro LED有這樣的表現,Mini LED在更換了RGB背光源后,由于背光分區可以同時控制亮度和顏色,其HDR對比度也大幅提升,因此在顯示比如星空、夜景等高對比度畫面時,能兼顧漆黑的夜空和明亮的燈火,實現接近OLED的超高對比度。
而且,RGB LED所采用的材料在壽命等方面也表現優異,即使是長時間顯示一種色彩,或是處于高亮度狀態,也不會像OLED那樣“燒屏”。可以說,RGB LED技術集齊了OLED的優點,同時又剔除了其中的缺陷,所以才會在OLED之后,成為被寄予厚望的新技術。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RGB LED之前卻沒有這么火呢?原因很簡單:價格。在RGB Mini LED電視正式發布前,RGB LED技術的代表是Micro LED,價格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幾十萬起步。
作為對比,海信在年初CES上發布的RGB Mini LED電視,85英寸的售價僅為29999元(目前已經降到25999元),幾十萬的電視是買不起了,幾萬的電視對于影音愛好者來說,咬咬牙還是可以入手的。
正是因為RGB Mini LED的出色商用背景,索尼等企業都開始陸續跟進相關技術路線,也使得RGB LED技術的聲勢很快壓過了單純的Micro LED和OLED,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不僅要好用,還要“便宜”
看到這里,或許會有不少朋友好奇,為什么都是RGB LED技術,Micro LED版和Mini LED版的價格會相差這么多?兩者的體驗真的一致嗎?先來回答后面的問題:不一致。Micro LED的像素單元密度是遠超Mini LED的,這也使其在對比度和色彩控制上明顯高一個檔次(當然代價就是價格多一位數)。
而Mini LED則是一種折中方案,利用成熟的Mini LED技術,只需要將其中的發光單元替換成可發三色光的版本即可,只要攻克了三色單元的量產技術,那么實現起來就基本沒有難度。
另一方面,即使是旗艦級的RGB Mini LED,像素單元數量也就是萬級,而Micro LED的像素單元數量則是以億為單元計算的。這也意味著,即使良率達到99.99%(量產水平),一塊巴掌大的屏幕也會出現數千個壞點,而且這些壞點只有在被點亮后才能檢測和修復,更是導致成本激增。
正是通過利用現有的成熟產業鏈,海信、TCL等廠商才能快速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商用產品,讓RGB Mini LED“后發先至”,打了RGB Micro LED一個措手不及。有意思的是,一直堅持RGB Micro LED路線的三星也推出了一款廉價版的“Micro LED電視”,隨后被海外媒體指出其本質上就是RGB Mini LED的換皮版,而非真的Micro LED。
這么看下來,RGB Mini LED似乎沒有缺點?成本可控、高亮度、高對比度、色彩優異,怎么看都是好東西。有一說一,東西確實很好,但是RGB Mini LED也有自己的麻煩,一個是控光,另一個則是發熱。
先說前者,RGB Mini LED因為采用了三色背光,受限于三種色彩的物理性質,在不同亮度和色溫下三者的衰減特性(該溫習初中物理之光的傳播特點了)并不完全一致。所以,面板需要復雜的算法和驅動IC來協調,確保混合后得到準確穩定的白光或目標色光,這就對電視廠商的調校和算法水平提出了高要求。
至于發熱,這個就很好理解了,Mini LED電視在單一光源下的發熱量和功率都已經很高了,那么再疊到三原色版本,其發熱量可想而知。這么說吧,RGB Mini LED目前基本都需要大面積的散熱板甚至是主動風扇,才能維持電視的壽命和畫面穩定,這也導致此類電視無法做得“很薄”(當然其他幾種技術路線也不是省油的燈,高亮度必然伴隨高功耗)。
不過,這些缺點都是可以攻克的,至少算法和驅動調校已經有了突破,海信、TCL的產品都表現得非常不錯。而在芯片散熱、功耗優化等方面,則只能寄希望于電視廠商與半導體廠商的合作了,利用先進的制程工藝來尋找一個成本與效率的最佳點。
海信、三星和索尼,誰主沉浮?
RGB Mini LED產品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海信自從在今年第一季度推出RGB Mini LED的首款產品海信UX后,其在全球高端電視的出貨量份額從14%上漲至20%,而且海信系100英寸以上電視占全球出貨的56.69%(數據來源:百姓家電網)。
如此出色的戰績,很難說不讓其他廠商眼紅,所以三星和索尼都陸續宣布將在IFA上公布自己的首款RGB Mini LED電視。其中,三星的產品預計將在IFA發布后的不久正式開售,首發僅提供115英寸版本,后續再推出98英寸和85英寸版本。
不過,三星的RGB Mini LED電視最有意思的一點是采用了華星光電的面板,只能說三星你也有今天啊……咳咳。
那么索尼呢?索尼則是一如既往的堅持自產,所以此次IFA上公布的還是原型機,商用版本預計要等到2026年才會發布和開售,從曝光的數據來看,與海信目前已經賣了幾個月的UX系列沒多大區別,等到明年再發售,怕不是“發布即落后”了。
當然,考慮到RGB Mini LED的一大難點是算法和驅動IC調教,索尼和三星還是有著各自優勢的,所以也不能說毫無機會,只是這也意味著RGB Mini LED將進入三國爭霸狀態,熟悉的中日韓大戰又要上演了。
只不過,中國這邊并非只有海信一家參戰,據微博上的博主透露,TCL即將量產的X系列旗艦新品,很有可能就是RGB Mini LED,大概率會在IFA上展示,考慮到華星光電都開始給三星供貨RGB Mini LED面板了,這個消息的可信度非常高。
在雷科技看來,RGB Mini LED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這是第一次中國廠商開始主導顯示技術的轉向,從日本主導的LCD到韓國領先的OLED,這次終于輪到我們在Mini LED上帶著日韓前進了。
中國企業在RGB Mini LED產業鏈上塑造的優勢,正在逐漸轉變成話語權,后續的其他中國品牌也可以依托這個產業鏈推出自己的RGB Mini LED產品,把價格進一步“打下來”。
接下來,雷科技將派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海外采訪團,遠赴德國柏林參加IFA2025,屆時我們也將在現場給大家帶回來最新的一手消息,大家敬請期待。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4-6245-0.htmlRGB Mini LED成為中國廠商開始主導顯示技術的轉向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鄂爾多斯首條“家電專列”正式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