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萌
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購新補貼政策落地“滿月”。2月20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2月19日24時,全國汽車報廢更新16.9萬輛,超397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487萬臺,超2671萬名消費者申請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3類數碼產品購新補貼,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64.7萬臺。
據了解,1月15日,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發布《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購新補貼實施方案》,對于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的產品,按照產品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每件補貼不超過500元。1月20日全國28個省份及時啟動補貼政策,其他地區也相繼落地實施。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活動的各項數據表現亮眼且成效顯著。一個月的時間,超過2671萬名消費者申請了手機等3類數碼產品的購新補貼,這一數字體現了補貼政策對消費者的廣泛吸引力和積極響應度,也證明了購新補貼政策在促進消費、提升市場活力方面的有效性。
在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實施過程中,各地做法有許多亮點值得“點贊”。朱克力表示,一方面,各地積極響應中央政策,迅速啟動補貼方案,確保政策及時落地和有效實施;另一方面,多地還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推出更具針對性的配套措施,如加大宣傳力度、優化服務流程等,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參與度和滿意度。此外,部分地區還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寬補貼政策覆蓋范圍,讓更多消費者享受“真金白銀”的實惠。
何亞東還表示,受以舊換新政策帶動,相關行業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今年以來,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同比增長約35%,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同比增速超20%。
在朱克力看來,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以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信心和預期,進一步提振和擴大消費。
上海星圖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政策能夠降低消費門檻,豐富消費者選擇,從而有效激發出廣大消費者對于數碼產品的更新換代意愿,同時也將帶動數碼產品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增長。
付一夫認為,綜合來看,預計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政策將成為一季度消費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助力一季度消費市場的“開門紅”,并為全年經濟增長奠定良好基礎。
(編輯 孫倩)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4-4517-0.html手機等數碼產品補貼成效顯著,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增長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