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何時,以日本家電為代表的外國品牌產品往往是消費者購買時的首選。然而,就在短短不到的數年時間,在日本家電市場,中國家電已經完成了“反攻”,報道顯示,在日本進口家電中,超過九成來自中國。在攻守之勢異也的背后,究竟折射出了什么?
中國家電占據日本賣場“C位”
日前,日經中文網報道,日本政府發布的2024年版《通商白皮書》顯示,在日本進口商品來源中,有1406個品類的超一半進口額來自中國,而美國僅為567個品類,數量是美國的2.5倍。分析認為,這反映出日本供應鏈對中國的高度依賴。
具體來看,筆記本電腦、空調、零部件等機械類產品、有機化學品、稀土、稀有金屬是進口集中度高的幾個品類。還有數據顯示,日本進口家電中,超過九成來自中國。此外,中國也是日本化肥生產原料磷的主要供應國。《通商白皮書》還鼓勵日本企業向海外擴張,稱印度等“全球南方”國家正在保持高速增長,日本企業有強烈的意愿在那里擴大業務。
前段時間,日本經濟新聞網站發表《中國家電品牌成為日本新生活主力 性價比高受歡迎》文章,文章指出,中國家電品牌逐漸成為日本新生活商戰的主力,中國品牌憑借在全球市場磨煉出的產品質量及成本優勢,試圖重新洗牌以本土品牌為核心的日本市場。在日本大型電器連鎖店Bic Camera有樂町店的新生活家電柜臺里,擺放著中國的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微波爐、吸塵器、電飯煲等5件套的家電套餐從6萬至13萬日元不等,近七成產品都是中國品牌。有銷售人員表示,多數顧客在綜合功能、設計、價格等因素后,選擇了中國品牌,甚至還有顧客指定要中國品牌的產品。
歐睿國際咨詢公司數據顯示,在日本冰箱市場,中國品牌冰箱的市占率高達28%,這一數字在過去十年里幾乎翻了一番,Bic Camera與海爾共同開發的自主品牌冰箱成為了暢銷商品。同樣受歡迎的還有中國品牌的電視。報道顯示,在日本電視機市場,相關數據顯示,在日本平板電視市場上,海信和TCL集團的市場份額之和,在2023年擴大到了21.4%,在4年時間接近翻番,其中海信的市場占有率超過日本巨頭索尼,排名第三。
分析師認為,盡管許多日本老年人還有著根深蒂固的“國貨信仰”,但日本年輕人已經逐漸轉向中國品牌。數據佐證了這一情況,調查顯示,海信和TCL在日本年輕人中有著很高的人氣,而松下、東芝、夏普和索尼的用戶大多數是在40歲以上。又業內人士認為,日本年輕消費者沒有經歷日本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對待消費品時沒有老年人的“國貨信任”,反而更容易被設計先進、性價比高的中國家電吸引。
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24年1至2月,中國家用空調累計出口日本74.9萬臺,同比增長11.0%;洗衣機出口日本89萬臺,同比增長9.1%;小家電品類出口353.4萬臺,同比增長10.5%;冰箱冷柜累計出口日本76.7萬臺,同比增長16.2%。分析師大和太郎指出:“在中低價位產品中,中國企業的優勢非常突出,它們能以低廉價格提供功能齊全的產品,這讓日本消費者欲罷不能。”值得關注的是,從當前趨勢來看,中國品牌正逐步進入高價位市場,分析認為,隨著知名度的提升,以及青睞中國家電產品的消費者增多,日本高價位產品在家電市場中的地位將會受到挑戰。
“攻守之勢異也”
在此前的很多年里,包括家電在內的日本制造一向是品質的代言詞,中國游客到日本購買電飯煲、馬桶蓋的事情被當成典型案例,日企對于品質的要求也成為了不少企業學習的榜樣。然而,短短十年不到,中國制造和日本制造已然“攻守之勢異也”。
在小米十周年的時候,雷軍在演講中表示,當初看到很多中國游客,到日本瘋狂搶購電飯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就很不可思議,于是決定做一款更好的電飯煲,然后賣到日本去。在推出電飯煲后,小米在日本街頭來了一次盲測,結果有60%的人認為小米的電飯煲做的米飯更好吃。這或許便是消費趨勢變化的一個縮影,到現在,包括海爾、海信、TCL等一眾中國家電產品的身影已經成為了日本家電賣場的C位。
不僅中國家電產品走進日本市場,中國家電品牌也在通過并購等方式,站穩日本市場。2012年,三洋電機的洗衣機、家用冰箱等業務被海爾集團收購;2016年,東芝將白色家電業務出售給美的集團;2018年,東芝將電視機業務出售給海信集團;2021年,海信家電完成對日本三電控股的收購。另一方面,中國家電也在通過和日本品牌之間的合作,進行共同開發,《日本經濟新聞》文章指出,大型中國家電制造企業在日本設立研發基地,面向年輕人開發新產品,新穎好用的產品大受好評。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諸多因素共同助力了中國品牌反攻日本市場的助力。一是包括中國家電產品在內的中國制造創新水平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日本環境發生的變化,以及互聯網時代發展,跨境電商生態的不斷完善,為中國家電進入日本市場提供了相當的機遇。
反觀日本品牌,近幾年卻不斷被曝出相關的制造丑聞,質量問題頻頻亮起紅燈。另外一邊,一些老牌制造業也是因為經營困難等問題,陷入自救漩渦當中,東芝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資料顯示,對比2002年和2021年的世界電器制造商銷售排名榜,日本的電器制造商從先前的占據前2位下滑至只有一家企業進入前10的位置。媒體報道,在一些日本經濟專家看來,近些年來,日本的電器制造業新陳代謝變慢,創新能力逐漸減弱,同時不少的日本優秀企業因為未能居安思危、順應市場的變化、及時布局戰略轉型,從而錯失了發展的良機,讓自己陷入了困境。
日本學者湯之上隆在《失去的制造業》一書中提到了日本強勢產業的幾個特點:日本公司擅長在一條長坡厚雪的賽道做持續的創新,而不善于面對頻繁的技術變化。“面對十年一輪的新技術浪潮時,對市場機會缺乏敏感性,因循守舊,錯失機會”;“面對技術趨勢轉變,日本企業制度過于僵化,根本就不能適應技術變革的趨勢。”
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業內人士認為,日本家電的狀況是很好的前車之鑒,中國家電品牌在保持出海優勢的同時,也需要繼續保持精進,這樣才能持續屹立在世界品牌之林。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4-2498-0.html家電品牌開拓海外市場,中國家電在日本賣場占九成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推動以舊換新,四川財政廳預撥5.17億補貼家電、汽車消費
下一篇: 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國產算力迎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