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家電品牌出海的進程中,日本市場是至關重要的一站。
日本家電一度作為全球家電市場的霸主,盡管如今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逐漸下滑,但在頑固的日本消費者心目中,曾經如日中天的索尼、松下仍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這意味著,中國家電在日本市場挑戰地頭蛇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中國家電想要在全球市場完成對前一任霸主的替代,那么日本市場始終是中國家電有必要攻下的堡壘。
而如今已經到了最佳的反攻時刻。
諸多因素正在成為中國家電進一步實現品牌全球化的助力。一方面是,日本經濟環境發生的復雜變化,為中國家電進入日本市場留下巨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全球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給予了中國家電出口的諸多便利,其中主要體驗在跨境電商生態的不斷完善。
中國家電憑借產業集群帶來高效發展模式,將為日本消費者帶來更加優質低廉的家電商品。
此消彼長
盡管中國家電品牌出海近幾年來才被家電企業頻繁提及,但中國家電與日本家電興衰交替的時間點卻是2008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波及歐美日韓等發達經濟體,引發全球消費不振的難題,進而導致歐美、日本家電企業經營不善。而對比鮮明的卻是中國家電產業的蒸蒸日上,之后緊接中國家電下鄉政策的帶動,中國家電發展進入黃金時期。
到了2011年的時候,日本家電企業的頹勢就已經開始顯現。這一年,中國家電企業主動在東南亞出擊,開啟海外并購的征程。當年七月,海爾收購了三洋電機的東南亞業務。之后,日本家電品牌為了回籠資金,不斷出售自身在新興市場的工廠或者經營權。
2015年8月,海信收購了夏普的墨西哥工廠;2015年12月,創維收購了東芝的東南亞工廠;2016年,中國臺灣的富士康以35億美元收購夏普66%股權……
反攻日本
東芝是日本家電衰落的縮影。
2016年,美的收購東芝白電業務的時候,引發了日本媒體的關注,惋惜日本品牌跨海而去,流落他人之手。但卻沒想到自此以后,東芝卻不斷出售旗下的家電業務自救。
2018年2月,東芝將東芝電視業務95%的股權出售給海信。東芝的電視業務以及白電業務未來的命運,都已經由中國企業所掌控。東芝卻徹底私有化退市。
而更讓人沒想到的是,海信借助東芝電視成功打入日本電視市場。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海信系電視在日本市場零售量份額為33.2%,蟬聯第一(其中東芝(含Regza)零售量份額24%);在4K及以上超高清市場零售量份額同比提升4.3個百分點,48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場零售量份額同比提升4個百分點。
除了彩電之外,其他家電品類也正在遭受中國品牌的“入侵”。市場調查公司Euromonitor(歐睿)發布的2023年調查數據顯示,在日本冰箱市場中,中國廠商占據大約28%的份額,在過去10年里增加了約兩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包含掃地機器人在內的新興領域,由于日本錯失了移動互聯網的技術紅利,在掃地機器人領域缺乏有競爭力的品牌。相關領域幾乎由美國品牌iRobot把控,這給予了中國掃地機器人品牌滲透日本市場的機會,因為消費者對該品牌沒有“信仰”。
其中科沃斯在日本開展本土化的營銷策略,邀請日本知名藝人擔任代言人而收獲了一定品牌知名度。
事實上,日本消費者在本土能夠選擇的日本品牌家電已經越來越少,而能夠看到的中國家電品牌則在不斷增加。業內人士認為,日本年輕消費者沒有經歷日本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對待消費品時沒有老年人的“國貨信任”,反而更容易被設計先進、性價比高的中國家電吸引。
最佳時刻?
當前,日本正在面臨復雜的經濟環境變化,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日元匯率的持續下跌將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公開消息顯示,在過去的一個月里,日本當局斥資9.79萬億日元干預外匯市場以支撐日元匯率。但這筆巨款對匯率影響曇花一現,上周五的匯率已回落至157.31。
業內人士認為,日元匯率的下跌對中國家電品牌出口日本將會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各類成本的下降,有利于中國家電品牌在日本市場開展品牌營銷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
亞馬遜也表示,“現在是中國品牌進入日本的絕佳時機,讓賣家可以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業務,并且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客戶資源。日元現在處于一個較低的位置。低匯率意味著許多成本在降低,比如營銷、物流、運營、倉儲等等費用,作為一個非常敏銳的企業家,可以說目前是這30年來在日本發展最有價格優勢的時候”。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4-2018-0.html中國家電品牌加速出海,強勢占領日本市場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吸塵器、空氣炸鍋等家電的關稅豁免即將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