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朝廷十分重視戶籍管理,但由于種種原因,戶籍制度的落實并不徹底。
但隋朝卻是個例外,其推行的括戶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
據記載,隋朝初年登記全國僅人口四百多萬戶,而到了隋煬帝時期,已經達到近九百萬戶,這增長的人口中很多都是通過括戶政策所新登記的。
括戶政策的成功,大大增強了國家對基層的控制力,為恢復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是,從宏觀上看是這么好的一件事,竟埋下了隋朝滅亡的禍根。
這主要和隋朝推行括戶政策的手段有關。
這些手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徹底排查。
即所謂的大索,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大規模、地毯式的排查,不管士族還是庶族,不論高官還是平民,都要進行登記。
最重要的是把依附在士族大家內的浮客找出來,防止貴族隱瞞戶口。
二、見面核對。
主要是對登記在冊的人員,進行面對面的核對,防止一些百姓虛報年齡或者詐傷逃避兵役等。
三、分立大戶。
對世代聚居的世家大族,強令其分戶遷移,削弱其影響力。
四、嚴刑保障。
隋代對括戶要求十分嚴格,制定了嚴厲的措施保障工作進行。
在基層,里正、黨長和有司等必須對自己管轄范圍的戶籍負責,只要漏登一人,就立即撤職。
五、鼓勵舉報。
官府鼓勵百姓進行舉報。
如甲舉報乙隱瞞男丁一人,只要查證屬實,則甲家的賦役便由乙家承擔。
在中國古代,即使太平盛世,老百姓的負擔依然是很重的。
所以,這個舉報獎勵制度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
六、輸籍定樣。
根據實際情況劃分戶的等級,確定各類戶納稅的標準,防止基層官吏在中間營私舞弊,幫助世家大族隱瞞人口。
七、減輕賦稅。
許多農民之所以愿意依附在世家大族名下,而不愿被官方登記,主要是因為官府賦稅太重,而大族的租稅相對較輕。
隋朝看到了這一問題,開始削減賦稅,減輕百姓負擔,使得許多百姓主動登記為正式戶籍。
隋朝時期,士族從總體上看已經開始沒落,但仍然具有相當實力。
隋朝括戶的一些做法如大索 徹底排查、貌閱 見面核對、析籍 分立大戶等,過于簡單粗暴,不僅嚴重侵犯了士族利益,更嚴重損害了士族階層的尊嚴,使他們覺得臉上無光。
在這樣的情況下,士族階層對隋王朝的支持發生了轉變。
事實上,隋朝就是世家大族和農民起義的內外夾攻之下崩潰的。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5801-0.html李淵為什么起兵反隋?這件事是一個重大誘因歷史真相是什么?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