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元朝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揚眉吐氣的朝代——譬如,上世紀30年代就有名叫清癯的人撰寫題為《吾國征俄戰史之一頁》的文章,其中有云:“乃嘗讀史至元成吉思汗,起自蒙古,入主中夏。開國以后,奄有欽察阿速諸部,命速不臺征蔑里吉,復引兵繞寬田吉思海,轉戰至太和嶺。自太宗七年,又命速不臺為前驅,隨諸王拔都,皇子貴由,皇侄蒙哥等伐西域。十年乃大舉征俄,直逼耶烈贊城,而陷莫斯科。太祖長子術赤遂于其地即汗位??芍^破前古未有之紀載矣。夫一代之英主,開創之際,戰勝攻取,用其兵威,不難統一區宇。史冊所敘,縱極鋪張,要不過禹域以內。訖無西至流沙,舉朔北遼絕之地而空之。不特唯是,猶復鼓其余勇,進逼歐洲內地,而有歐亞混一之勢者,謂非吾國戰史上最有光彩最有榮譽之一頁得乎……。質言之,元時之兵鋒,不僅足以扼歐亞之吭,而有席卷包舉之氣象,有足以壯吾國后人之勇氣者,固自有在。余故備述之,以告應付時局而固邊圉者?!比欢?,事實上,這不過是意淫而已——且不說元朝根本上就是異族入主中原的殖民統治,就其實際的統治行為而言,元朝也只能說是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歷史上最丟臉的一個朝代。
就其社會而言,可以斷言元朝不是封建社會而是奴隸社會。元朝所處的歷史階段撐死了算半封建半奴隸社會比起幾百年前的唐朝的封建文明階段來說都是大大的落后。和宋朝人民自由的經濟商業社會更是大大的落后,至少落后幾百年的文明進程。
元朝統治實行領主分封制、工奴制這些都是典型的奴隸社會特征。元朝大量“驅口”(奴隸)極其普遍的存在,證明元朝是奴隸社會。在開設的“人市”可以任意買賣驅口。在元朝一個中等官員就可能有人上百個驅口,一個大使長(奴隸主)的驅口往往成千上萬,忽必烈寵臣阿合馬就有七千多個驅口。驅口就是奴隸沒有人身自由,是主人的私有財產。驅口既要向使長繳租,也要向政府納賦。元朝法律規定“驅口與錢物同”。主人可以隨意買賣或饋贈。主人殺死無罪驅口杖八十七,良人打殺他人驅口杖一百七。殺一個“驅口”與私宰牛馬的刑罰幾乎相等。元朝佃戶地位也極其低下,元朝法律規定:主人打死佃戶只杖一百七。在元朝曾是自由之身的農民再度淪于農奴的命運。
元朝不止用法律的形式赤裸裸的宣布各族人的不平等,也赤裸裸的宣布同種人的極度不平等。元朝這個由低級原始民族游牧部落建立的朝代使又回到了奴隸社會。
在蒙元統治時期,蒙古人把全人分為四等(其實是三等,蒙古人當時并沒有把自己當成人),我們所處的北方是三等公民——就是歷史書上說的那個“漢人”,這是歷史書上講的。后面的故事歷史書上就沒有了,蒙古人如何統治漢人呢,除了建立必要的軍事力量和鎮壓工具(監獄),在最基層,每個村子派一個蒙古家庭統治整個村子的漢人,漢族人姑娘要結婚,必須和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覺,用文縐縐的語言說,就是這位姑娘的處夜權是屬于蒙古人的;漢族老人到了六十歲,必須送到野地里的一個墓穴里等死,這個墓穴也就是老人們說的“磚打墓”。由此看來,蒙元時期是人最屈辱、最黑暗的一段時期,而不是像某些無恥的“愛國”歷史專家所吹噓的那樣“強大無比,威震亞歐”!
在具體統治措施上,元朝也黑暗無比:為了防止漢族人造反,每五家漢族人才能有一把菜刀,而且這把菜刀是放在蒙古人家里的,只有蒙古人同意,漢族人才能生火開灶,所以漢族人習慣的把這家蒙古人男人叫“老灶爺”,女的叫“老灶奶”,還畫了圖貼在廚房,每到新年,這家蒙古人要到縣城匯報整個村子的情況,為了讓“老灶爺”“上天言好事”,到臘月二十三,每家每戶都會把好吃的送到蒙古人家里,謂之“祭灶”。如果你有機會到農村看到“老灶爺”和“老灶奶”的圖象,你會發現圖中的人物穿著打扮都是蒙古裝。
元朝對漢民族的殘暴統治,甚至延伸到了床頭。在蒙古人征服時期,漢人和其他各少數民族百姓里每家新媳婦的頭一夜是一定要給蒙古保長過的,因為他們是在蒙元征服王朝中,是最下等的階層,可以任人使喚欺躪。由于屈辱的初夜權,所以當時的漢人結婚后都是把第一胎摔死,這就是摔死第一胎的來歷,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么無奈,但又堅決的方法來維持著血統的純凈。
元朝統治者對漢人的殺戮,更是讓人發指:蒙古人曾一度要殺絕人,讓良田盡為牧場。若非耶律楚材勸說,使他們意識到人還有“納稅”這一功能,當今天下,早就沒有人的痕跡。盡管如此,蒙古人仍然曾經實行過屠殺幾個大姓的政策,在四川也曾屠殺過數百萬人口。蒙古人統治對社會也是極大的摧殘,漢人、南人是賤民,財產可以任意奪取,妻女可以任意糟蹋,生命可以任意殺戮。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不能擁有武器,只能幾家合用一把菜刀。在蒙古人殺戮和統治下,人口急劇漸少。一二二叁年(南宋嘉定十六年)南宋有人口七千六百八十一萬,加上金國的人口,總人口超過一億。而離一二七八年南宋滅亡已經十二年后的一二九零年(元至元二十七年),面積廣大得多的元朝的人口才五千八百八十叁萬??梢韵胂髿⒙局畱K烈。的文化由于蒙古人的入侵和統治而衰落。蒙古人還曾一度于山東沿海一帶每年夏秋之際,往海中扔拋成村的漢人以控制漢人人口增長。
最后,還需要指明的一點是:元朝不是歷史上武功最強的朝代。許多人認為元朝是歷史上武功最強的朝代,這是一種誤解。大大的認識錯誤。元朝滅了南宋后迅速腐化墮落。其腐化墮落的程度與速度比滿清的八旗子弟有過之而無不及。忽必烈很窩囊,對日本、瓜哇的討伐皆力不從心,死時很窩火。忽必烈以后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現在吹噓蒙古的人只有吹噓鐵木真,而鐵木真死時根本就沒有統一,別說南宋就是金朝都沒完全攻占。元朝對外戰績可謂其差無比。
元朝自統一后,其對外戰爭幾乎是次次失敗。眾所周知忽必烈于公元1274年(至元十一年)、公元1281(至元十八年)兩次發動對日本的遠征,皆以慘敗而告終。從此日本人開始從仰視到蔑視。公元1282(至元十九年)、公元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元朝軍隊兩次征伐安南(今越南北部)最后的結果還是都以慘敗告終。公元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元軍遠征占城(越南中南部),公元1293年(至元三十年)遠征瓜哇(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又是均以失敗告終。忽必烈抱著遺狠耿耿于懷而死,忽必烈之后元朝談不上對外有什么戰績。歷史再次證明,擅長掠奪貧窮的流氓強盜,喜歡不勞而獲的原始游牧民族再搶到富貴的學者文明人的財富,享受到幸福后,它們往往表現得更貪生怕死。
元朝不僅根本沒有給增光,反而給丟盡了臉。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漢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號永樂,故后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 、永樂皇帝等。
元順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應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 。隨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并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后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樂。
朱棣在位期間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制度,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交趾),在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立哈密衛 ,在西南貴州等地區建立行省行政區劃,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版圖的統一與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
同時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 ,疏浚大運河 。1421年遷都北京 ,對強化明朝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位期間將由靖難之后的瘡痍局面發展至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史稱“永樂盛世”。
朱棣駕崩后謚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于明長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謚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
《明史·成祖本紀》曰“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明成祖朱棣與康熙時期全面對比:
1、武功
明成祖時期,與明朝對抗的是占據了大半個亞洲的蒙古帝國, 但是明成祖一樣戰績輝煌;
康熙時期,沙俄崛起,打垮了大多數蒙古汗國,勢力直達西伯利亞和瓦剌; 在夾縫中的蒙古人,頑強抗擊滿清,先后有察哈爾、喀爾喀、準噶爾部落誓與滿清對抗到底,而康熙至死也沒能降服準噶爾部。
2、國際地位
明成祖時期,周邊國家全部都是臣屬, 包括韃靼、瓦剌、帖木兒汗國、朝鮮、越南、緬甸、琉球、日本等等,都是明朝的藩屬, 連遙遠的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國家,也趁著鄭和的大船來朝貢,明朝可謂顯赫一時! 國際地位遠勝今日!
康熙時期,北有沙俄,南有西班牙在菲律賓、荷蘭在印尼,英國在印度, 這些都是相當強悍的西方國家, 而康熙竟然關門自比所謂“康熙盛世”,實際上已經遠遠落后于周邊國家了。
3、海軍
明成祖時期,不需多說了,當時世界最強的海軍,毫無疑問,大明朝的無敵艦隊!
康熙時期,鄭成功縱橫沿海幾十年,康熙根本毫無還手之力! 只能靠遷界、禁海消極防御!鄭成功死后,康熙利用了施瑯,與荷蘭勾結,總算平定了鄭氏。但是,隨后康熙便裁撤水師,閉關鎖國,使最后一支海軍力量化為烏有,錯過人類歷史上的“大航海時代”,令人心痛。。。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5364-0.html元朝是最丟臉的一個朝代:忽必烈后迅速腐化墮落不該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