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畫像 明朝年間杰出的政治改革家楊廷和,歷仕過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個皇帝,其兒子楊慎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就出自楊慎之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楊廷和簡介和楊廷和與兒子楊慎。" />
楊廷和簡介
楊廷和,字介夫,也稱石齋,漢人,家鄉四川新都,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間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一共輔佐過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個皇帝,善文書且其子是著名文學家楊慎。
楊廷和少年時代便才氣盡顯,鄉試中舉時他年僅十二歲,十九歲中進士入仕,任翰林院檢討,掌修國史,位次編修。明孝宗時期,楊廷和輔佐太子讀書,至正德二年,楊廷和正式入內閣,成為東閣大學士,是正一品官職,專門書寫朝廷封官授爵的敕書。劉瑾被革職誅殺后,楊廷和取代其職成為少傅兼任太子的老師、謹身殿大學士。至1512年,楊廷和任內閣首席大學士。
1521年,明武宗去世后,由于其沒有子嗣,楊廷和與皇太后用計謀誅殺了武宗義子江彬,使武宗堂弟朱厚熜立登帝位,即明世宗。朱厚熜在還未到達京城時,由楊廷和親攬朝綱三十幾日,取締了很多武宗當朝時的種種弊端法令,得到了朝廷內外的一致好評。
1524年,由于大禮儀事件中楊廷和反對藩王登帝的世宗改父母尊號與皇上引發矛盾,遂辭官還鄉。四年后,楊廷和被貶為庶民。
1529年,楊廷和逝世于家鄉四川新都,享年71歲。明穆宗初期恢復楊廷和官職,賜太保,謚文忠。
楊廷和擅長文書寫典,文筆工謹,多次參與編纂整合明朝多個皇帝實錄以及《大明會典》,還留有《楊文忠公三錄》傳至今日。
楊廷和的兒子
楊慎,狀元入仕,由于生性正直,敢于直諫,其仕途也極其坎坷不平,由于在大禮儀事件中過于堅持,一再上書不愿與盲目順應皇上的奸臣共事并與群臣列宮嚎哭,引來杖責被流放云南,以此終老。
楊慎在歷史上的文學成就十分顯著,他流放期間創作量極大,至今留有詩作兩千余首, 抒發情感的有江陵別內、宿金沙江等等;關懷民間疾苦的有海口行、觀刈稻紀諺等;此外還有眾多描繪河山、盛況的詩文。
楊慎吸收六朝、唐初的詩文特點形成自己婉約之風,且對詩詞歌曲等均有涉及,作品大多清逸綺麗。楊慎對于文學堅持自己的價值認同,既主張文法,又反對盲從復古,好李杜、勤探究,有著極其深厚的造詣。
儒學上,楊慎指出了儒學、心學皆存有虛論不實用的弊端;以及心學脫儒向禪學,喻指理學與禪學之間的聯系性;此外,他還對于當時風靡的陽明心學進行了批判,指其違背儒學,然而最主要的是對于朱熹的強烈批判。
楊慎為人刻苦,無論文學、從仕均精益求精,是一代博學家,留下多本著作,個人文風凸顯,且關愛百姓,心系國家,只可惜受到世宗的憤恨,終生流放至死,逝后才回故鄉入葬。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3758-0.html【明朝楊廷和】明朝楊廷和簡介 楊廷和的兒子楊慎是真的還是假的?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