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
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
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后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貫存在爭議,主要有五種說法:虢州閿鄉(今河南靈寶)、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說、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說、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廣西容縣)說。
她出生于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
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于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李隆基是如何從兒子手中,奪來楊玉環的?李唐家的宮闈之事,真的只能用一個亂字來解釋了。
先是李世民從親兄弟李元吉手中,奪來了弟媳楊氏,跟著他的兒子李治,便從他手下,搶走了武則天……自此,李唐的后宮就充滿了一股妖異氣息。
而真正讓這份妖異氣息,達到頂峰的竟然是,李隆基從兒子手中,奪走兒媳楊玉環。
皆知楊玉環被稱為中國古典四大美人之一,但楊玉環卻屬于四大美人中的另類。
西施再漂亮,也是臥底,助勾踐復了國。
貂蟬在美,也是臥底,助王允殺董卓,平復漢室之亂。
王昭君,雖絕塵地彈著琵琶而去,卻鞏固了漢匈和睦。
咱再看楊玉環,直接美翻了大唐盛世。
前三個,站住歷史大角度來看,都帶著正能量,獨獨到了大唐的楊玉環這里,卻成了小資情調,還最終引發了安史之亂。
那么為何楊玉環這么另類?這事真不能指責楊玉環,最應聲討李隆基。
因為李隆基用了個見不得光的辦法,從兒子壽王李瑁手中,奪來了楊玉環。
這一開始就見不得光,最終楊玉環死得,自然也就撲朔迷離。
這就是其中的因果關系。
在遇到楊玉環之前,李隆基最寵愛的是武則天是侄女武惠妃,而壽王李瑁就是,李隆基和武惠妃所生。
在開元22年,李瑁偶然邂逅了楊玉環,由此開始了相思,竟然因此得病。
武惠妃很心疼兒子,得知情況后,便親自來央求李隆基,意思大概就是:咱兒子這病,只有一個叫楊玉環的人能治好。
老頭子,你就趕緊下旨,讓楊玉環變成兒媳婦,這樣咱兒子的病,也就被治好了。
李隆基連忙答應,由此楊玉環成為了壽王妃,李隆基欽點的兒媳婦。
但很快,一切就都變得妖異起來,武惠妃為了讓兒子李瑁攀上太子寶座,陷害太子和鄂王、光王謀反。
李隆基一怒之下,把這三個兒子都殺了。
李隆基殺三子,還沒啥事呢,武惠妃卻因做了這件虧心事而一病不起,總是看到三位皇子來找她算賬,所以給病死了。
這下李隆基就寂寞異常了。
別看人老了,但李隆基卻是心不老,在一次去李瑁家時,一眼就看中了兒媳楊玉環!
李隆基這個后悔,我咋當初把她欽點給了兒子?看來,我還要想辦法奪回來。
可老爸奪兒子老婆這事,好說不好聽。
所以,李隆基就用了一個辦法——逼著兒子李瑁孝順,把楊玉環送去當道姑,給母親竇太后祈福。
李瑁哪了解老爸要搶自己的媳婦?只得同意,把楊玉環送到道觀,當道姑去了。
這下李隆基可有事干了,為了給母親竇太后祈福,總是急慌慌,年輕態的沖進楊玉環所在的道觀內……且為了補償兒子,還物色了一重臣之女,風光嫁給了李瑁。
以此來沖淡楊玉環是壽王妃這種認知。
如此5年過后,楊玉環不當尼姑了,當然也當不成壽王妃了,而是變成了李隆基的楊貴妃。
對于這段妖異歷史,唐代的詩人們自然不肯放過,比如李商隱就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由此,楊貴妃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很快就跟唐玄宗一起,站在了舞臺中央,直至馬嵬坡事變才結束!
當亂世來臨,江山易主之時,她成為了這個朝代的引子與落幕。
楊貴妃死后,唐玄宗還會在月夜里幻想著她的影子,但那也許只是懷念一段逝去的風流韻事吧。
李白與楊貴妃的情感糾紛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楊貴妃生于公元719年,他們之間年齡相差18歲。
年齡相差如此之大,只能說他們之間是相互仰慕的,關系雖有曖昧,但并無愛情可言。
楊玉環最初是李隆基的兒媳婦,她是愛著李隆基的,可她對先前丈夫又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呢?其實,楊貴妃能坐在皇妃的位子上,恐怕早已忘記李瑁了,權力和欲望戰勝了愛情。
至于魂斷馬嵬坡的那一刻,對李隆基的摯愛也否定了,這是后話。
楊貴妃怎么可能愛上一無所有的李白呢?無實權也沒金錢,更沒有社會地位,李白有的只是名聲,可這怎能滿足楊貴妃享受榮華富貴呢?李白內心是喜歡楊貴妃的,感情無處傾訴,只能托付于詩句表達了出來。
天寶元年 742八月,李隆基征召李白進京,這時候的李白41歲,楊玉環23歲。
此時的李白胸有鴻鵠之志,一心報效國家。
楊貴妃正值豆蔻年華,貌美如花。
才子與佳人相遇,相互傾心,彼此喜歡是很正常的事,李白要貴妃近身磨墨,貴妃也要李白為她作詩等。
可最終他們還是因身份的懸殊,只能隔岸相望。
如果站在李白的位子上,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李白的心情該有多復雜啊。
李白喜歡喝酒,也很會作詩,其中有多首抒發男女相思的詩作,可見李白的感情豐富且執著。
作為一個大詩人,他首先是一個男人,對漂亮的女人動心也很正常,又何況是能歌善舞、詩文俱佳的貴妃呢?他贊美楊貴妃的詩句很含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弗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在這里以彩云、鮮花、帶露的牡丹等來形容貴妃的花容月貌、美若天仙之外,李白的確有借詩傳情之嫌,在向貴妃傳達他愛她的信息。
再看這首: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李白贊美楊貴妃賽過趙飛燕,只是李隆基可以和楊貴妃云雨,哪會像楚王那樣枉斷腸呢?進而言明李白自己的相思之苦,愛情是需要回應的,縱使與貴妃在夢中相會,無非是空歡喜,腸枉斷。
且看: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
李白敢恨而不敢言,他陪伴李隆基和楊貴妃游玩,看到他們親密無間的樣子時,李白的內心是吃醋的,很是惱火又無可奈何,希望春風能帶走他的忌恨。
二、可憐飛燕倚新妝,三角戀是大障礙。李白與楊玉環很相配,這可謂是男才女貌,可是他們卻不能走到一起,因為這中間還有個李隆基。
奪皇帝的妻子,這是什么罪啊,李白當然明了,所以至始至終沒有跟楊貴妃表白。
不過他的詩句,卻明顯影射了楊貴妃,《清平調》中的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還有《妾薄命》中的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楊貴妃其實懂得李白的心,可是她放不下榮華富貴,更何況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如果跟著李白云游四方,李隆基豈能放過他們?再說李隆基是深愛著楊貴妃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作《長恨歌》中的名句,描繪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的凄美愛情。
在這長恨的背后,李隆基的情感憂傷無處不在,占兒媳為己有,本來就被議論紛紛,如今半路又殺出個李白來,李隆基當然要想出萬全之策了,他的內心可謂是百轉千回。
李隆基當初安排李白待詔翰林,就是因為喜歡他的才華,可以陪著自己和楊貴妃游玩,吟詩佐興。
想想去驪山泡溫泉,李白后來寫了《侍從游宿溫泉宮作》,奉旨作的《宮中行樂詞十首》、《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最難忘的就是和楊貴妃賞牡丹、賞蓮華時,李白作的《清平調詞三首》、《白蓮花開序》。
還有《春日行》、《陽春歌》等詩。
李白的詩文超脫凡俗,李隆基是真的喜歡,昭他進京,不就是讓他陪伴自己左右是真的嗎??可沒想到李白喜歡上了楊貴妃,而且楊貴妃也心動,此事必須想個萬全之策!他也想殺了李白,可是他太愛才了,于是李隆基采取了賜金放還的辦法,將李白逐出宮外。
三、我輩豈是蓬蒿人,看破紅塵不折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句詩很自負,熱情洋溢,堪稱經典,可見李白剛出道時的遠大抱負。
然而,當他歷經情感的磨難之后,竟然都不在乎做招女婿,尤其是與楊貴妃離別之后,則更是顯得放蕩不拘了。
再加上他在長安任供奉翰林期間,目睹了唐朝政治日趨腐敗。
統治者只顧追求享樂,奸臣當道,賢能受屈。
李白極度悲憤和絕望,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這與剛出道時的我輩豈是蓬蒿人!完全是兩個心態。
但大詩人的內心是不屈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的詩跌宕多姿,能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心里形象揮散的淋漓盡致。
他的詩至今都無法超越,或許就是我們沒有李白那么多的經歷和感受吧,也不如李白表現得真摯而又鮮明。
李白離開長安后,重新過起漂泊不定的生活,長期漫游在江淮一帶。
一首《長相思》道盡了內心的苦悶,長相思,在長安。
美人如花隔云端,長相思,摧心肝。
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
李白與楊貴妃的情感糾紛,恐怕只有他自己內心自知了,事過千年了,不是當事人,誰也無法盡釋李白的情懷。
唐玄宗與楊貴妃為何成為李白的粉絲原來每逢唐玄宗譜出新曲,楊貴妃總能當場編舞,親自試跳,引得宮女們爭相模仿,常常還傳入民間,成為樂坊里最流行的歌舞。
偏偏有一段時間,唐玄宗靈感枯竭,譜不出曲來,他便怪罪宮廷文人獻上的歌詞太落俗套,全是歌功頌德的主旋律,缺乏真情實感,根本挑逗不起自己的創作沖動。
恰巧此時李白在江湖上的名氣大了,他的詩篇經會稽道士吳筠推薦,也傳入宮中。
唐玄宗與楊貴妃也是愛讀詩的,讀了之后自然能覺出好來。
不知李白的哪首詩,居然讓唐玄宗拍案叫絕:此真天才也! 李白早期的許多作品都屬于樂府詩,甚至直接就用的樂府古題,譬如關山月、塞外曲、梁甫吟等等,雖以舊瓶裝新酒,照樣芳醇撲鼻。
這些既有文采又有樂感的抒情詩,都是一流的好歌詞,有些已成為在民間紅了半遍天的流行歌曲。
唐玄宗讓宮廷歌舞團照法演唱,連挺挑剔的楊貴妃聽了都覺得。
情不自禁地于階前伴舞,以自創的舞蹈動作來演繹內心對好詩、好歌的感動。
像唐玄宗那樣讀李白詩驚為天人的,還有賀知章。
李白在天寶元年到長安,賀知章偶然讀到他的《烏棲曲》、《烏夜啼》兩首詩,未來及讀更多的,就馬上下了結論:此真天上謫仙人也!賀知章是把李白評為詩仙的第一人。
僅讀了兩首詩,這位在朝廷有官職的八十多歲老詩人,就地成為剛四十二歲的平民詩人李白的粉絲。
李白的詩究竟哪來的魔力?且看這首用樂府《清商曲辭·西曲歌》舊題的《烏棲曲》: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
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賀知章一讀,下意識地高聲吟唱起來,唱完之后意猶未盡,加以評點:此詩可以泣鬼神矣。
賀知章想,這樣的人才,如果未被大唐所用,那么不是李白本人的遺憾,而是大唐的遺憾。
加上他了解唐玄宗,預料到熱衷于藝術創新的唐玄宗會喜歡這樣的新樂府詩,就找機會在唐玄宗面前大力推薦李白。
唐玄宗聽了老臣賀知章的熱情舉薦,并不吃驚,淡淡道來:這人我早就知道了。
可他讀了賀知章抄送的李白新作《烏棲曲》和《烏夜啼》,還是克制不住由衷的喜愛,連著吟了好幾遍。
一旁的楊貴妃,好奇地接過詩稿,先把《烏夜啼》清唱了一遍: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
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空房淚如雨。
她腦海里就開始編舞了:自己可以改作荊釵布裙的民女裝扮,手持機梭與綢緞,跳一曲時緩時疾的織錦舞,在絲線的穿梭與停頓中演澤不盡的相思……跟仙樂飄飄的霓裳羽衣曲相比,這種表現人間煙火味的平民化織女歌舞,或許能給宮廷樂舞帶來新氣象。
藝術,也要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基層嘛。
于是在夜半私語的長生殿上,楊貴妃就給唐玄宗吹枕頭風了:既然老臣賀知章都推薦了,總不能一點不給他面子呀;再說這李白確實太有才了,何不把他招進咱們的文藝隊伍?每逢重大節慶,譬如聯歡晚會,也確實需要個能壓得住陣腳的大筆桿子,寫詩作文,鼓吹歌頌。
另外,咱們郊游或夜宴時,要譜曲,要編舞,就不愁沒有新歌詞了,可以出題目讓李白寫呀。
招進宮來,隨叫隨到多方便呀。
即使楊貴妃不這么說,唐玄宗也是這么想的,也準備這么做了。
李白尚未露面,他的才情已通過傳抄的詩篇,把愛好文藝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給震撼了一下。
他們都對這位名聲很大、代表作很多的民間詩人充滿好奇。
想見識一下云蒸霧繞的廬山真面目。
為召見李白,唐玄宗特意下了一道圣旨。
不知圣旨怎么寫的?詳盡的內文估計已失傳了。
可李白接到圣旨的情景卻沒有失傳,一遍又一遍浮現在一代又一代后人眼前。
那是因為李白接到唐玄宗的詔書,狂喜之中寫下《南陵別兒童入京》,這首詩流傳千古。
詩里的場景,即使李白自己忘掉了,后來的讀者們也不會忘掉的: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美髯飄飄的李白,揚眉吐氣地告別兒女與鄉親,準備西入長安見皇帝去了。
忍辱負重這么多年,還不就為等到這一天嗎?這一天說來就來了。
可見李白熱愛的并不是江湖而是廟堂,時刻準備著,能夠像。
壓抑的時候需要寫詩,大翻身的時候就更想寫了,作為對自己的慶祝。
連皇帝都知道鄉野之中隱居的李白,特意下了詔書約見,說明他一定驚嘆于李白的詩,甚至可以說:已經被大詩人的才氣給征服了。
李白寫詩,潛意識里最重要的讀者,其實是帝王將相。
李白寫詩正如姜太公釣魚,故作閑散,其實無時無刻不期待獲得權力階層的賞識,以使自己得到重用。
今天,他知道自己已以詩作為魚餌,釣到了唐玄宗這條大魚…… 反過來說,渴望廣納賢才的唐玄宗何嘗不是在釣魚呢?以名利作為誘餌,釣到了李白這條大魚。
唐玄宗因為與李白等諸多大詩人的關系,而進入詩歌史,成為對中國詩歌最有影響的皇帝之一。
盛唐詩歌讓后人難以超越,不能說一點沒有唐玄宗的功勞。
唐詩誕生在這樣一個時代:連皇帝都心甘情愿地成為詩人的粉絲。
這樣的皇帝,這樣的時代,因為對文藝熱愛與尊重而顯得更為偉大。
唐玄宗最大的政治業績,不是,不是,而是對文化這種軟實力的重視。
他不僅一手捧紅了李白等詩人,還使盛唐詩歌大大地充實了精神層面的國庫。
就精神文明建設而言,還沒有哪個朝代能像那樣牛逼。
就憑這一條,我也不贊成把唐玄宗全盤否定。
你不能只盯著他的過失(造成),而忽略了他的業績(盛唐詩歌乃至整個文學藝術的勃興)。
唐玄宗怎么接待李白的,大家恐怕都知道了。
設專筵相招,請楊貴妃作陪,歌舞弦樂、美酒佳肴全上了個遍。
李白痛飲幾大杯后,出于感激,當場獻詩一首。
唐玄宗怎么回報詩人的呢?他親自動手替李白調了一杯羹,遞過去請詩人慢用。
據說,這讓在場的唐玄宗的女婿(張宰相的兒子)都嫉妒了,因為老丈人對自己這個都不曾這么熱情。
誰叫他不會寫詩的呢?李白是唐玄宗詔命征召進宮專任翰林院學士。
和一般官僚不同,他還進入了唐玄宗的私生活,或者說業余生活,包括唐玄宗與楊貴妃宴飲與笙歌并舉的夜生活。
李白快成唐玄宗與楊貴妃的三陪了。
而且隨時準備奉命作詩。
他即興發揮的應景之作,也能給唐玄宗帶來譜曲的靈感。
李白與唐玄宗名為君臣,實際上相當于一對合作伙伴:一個是詞作家,一個是作曲家。
在唐朝,詩與歌是不分家的。
有李白陪著玩藝術,唐玄宗覺得自己提高得很快。
李白奉詔入宮,原本就夢想做帝王師的,輔佑唐玄宗治國平天下,最好能靠自己的把唐朝版圖再擴大一圈兒。
他理想中與唐玄宗的關系,比與的關系還要高一層。
可事實是:唐玄宗安排給李白的,盡是些該弄臣干的事情。
充其量算是給帝王做了一回家庭教師,而且僅僅是文學藝術類的師傅,跟李白想實現的政治抱負相差太遠。
唐玄宗與楊貴妃情深似海?某年的五月五日唐玄宗在興慶池避暑,與楊貴妃白晝睡在水殿中。
宮嬪都憑欄倚檻,爭著看雌雄二只鴛鴦在水中游戲。
玄宗正擁抱貴妃在綃帳內睡覺,他睜開睡眼對眾宮嬪說:你們愛水中的鴛鴦,怎么比得上我被底的鴛鴛。
秋天的八月,太液池上有數千葉白蓮花盛開,玄宗與貴戚在一邊飲宴觀賞。
左右都嘆羨不已。
玄宗指著楊貴妃對左右說:怎么比得上我的解語花?
到了冬至日下大雪,天地之間白茫茫一片。
中午紛紛揚揚的大雪停了,因天氣寒冷所結的冰溜都形成條狀。
楊貴妃命侍兒敲下兩條冰溜看著玩。
玄宗晚朝視政回來問貴妃說:你玩的是什么東西?妃子笑而答曰:所玩的是冰筷子。
玄宗對左右侍從說:妃子天性聰慧,這個比喻得好。
楊貴妃能夠得到唐玄宗的寵愛絕不僅僅是容貌長得美麗,關鍵是有效地揣摩了玄宗的心理,而這也是后宮許多姿色艷麗的女子做不到的地方。
一天唐玄宗與親王下棋,并令賀懷智獨奏琵琶,楊貴妃站在棋局前觀看。
唐玄宗眼看就要輸棋了,楊貴妃將懷里的貓扔在棋盤上,擾亂了棋局以亂其輸贏,唐玄宗因此十分高興。
華清宮中除了供奉專門的溫泉用以供玄宗和貴妃沐浴以外,還有溫泉十六處供其它嬪妃沐浴。
玄宗與貴妃沐浴的那個浴池鋪著文瑤密石,池中央有玉蓮溫泉涌出來。
楊貴妃用錦繡縫成鴛鴦浮在水中。
玄宗與貴妃駕著小舟戲玩于其間。
宮中沐浴完畢以后退水順金溝流出宮外,其中漂浮的珠纓寶絡流出街渠,守候在那里的貧民每天都有所收獲。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2616-0.html楊貴妃簡介 唐玄宗與楊貴妃情深似海?是真的還是假的?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