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鴉片戰爭,清朝戰敗,被逼著簽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此后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斷加深,一再被西方列強欺負。
所以對清朝的官員,我們的印象就是腐敗無能,愚昧無知。
其實國難當頭,當時有一些官員還是很有國臣骨氣的。
直隸總督喜塔臘·裕祿在大沽口被占時選擇自盡。
徐桐,當時清朝的大學士,八國侵華時,他拼命主張攻擊,視死如歸,這其中還包括慈禧的親家崇琦等等不再少數人。
當時的清朝已經落沒,再沒有希望恢復往日的繁華,因此他們只能用自己的性命來堅守一國之臣的骨氣,捍衛清朝最后的尊嚴。
我們今天所講的就是清朝的一位寧死不屈的大臣,名叫葉名琛。
葉名琛,出生在一個湖北漢陽的書香世家,1807年12月21日生。
所以從小就被教育要忠君愛國,可以說這種思想已經是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是他人生的追求,這也可能就是他最后選擇這種結局的原因。
他一生都以忠君報國為目標,不滿18歲考上貢生,26歲才考取了進士,后入朝為官,后紛亂四起時到了當時皇帝的重用,可以說也是當時的人物,頗有能力。
38歲就成了廣東巡撫,還做過八九年的兩廣總督。
其實就他在為官時的舉動來說并不算是什么好人,因為他是靠鎮壓起義軍才頻頻升官的,用心機重手段殘忍也可形容。
從咸豐二年 1852年開始,葉名琛更是各種金銀珠寶的賞賜不斷,最后在咸豐五年成為了體仁閣大學士,因此可以說,這段時間他是風光無限,順風順水。
當然他對于西方列強的進攻也沒少下心思,英法聯軍早先進攻的時候,他也沒有退縮,并且用了一招空城計嚇走了英法聯軍。
但是清政府當時的實力確實不行,英法聯軍并未因因此撤退,并且越發猖狂。
沒多久,爆發了亞羅號事件,清朝水師捉拿了14水手,引起英國人的極其不滿。
葉名琛就極力想與英國人講道理,可是當時的國力之間相差太大,英國人怎么可能會同人講道理。
英國人被激怒,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葉名琛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譴責。
第二次鴉片戰爭,葉名琛奮力抵抗,奈何實力懸殊是事實。
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朝戰敗,葉名琛被俘,后被送往印度,囚禁了起來。
之后就流傳出葉名琛被關入牢籠當猴供人觀賞的消息。
其實那都是英國人所編造的,因為當時英國和清朝對抗,如果葉名琛寧死不屈的事傳了過去就會振奮清朝人的士氣。
其實當時葉名琛只是被關了起來,英國人很賞識他的骨氣,因此對他尊重對待。
有意思的是,當時的慈禧太后其實也聽說了葉名琛被英國人當猴觀賞的謠言,但出人意料的是,面對一品官員遭受如此待遇,慈禧竟無動于衷,清政府的腐朽可想而知。
然而,即便如此,葉名琛被英國人剛綁走那會,他沒有選擇自盡,還想見到英國國王,并與之辯論,為清朝掙的一分生機。
但是清朝的消息不斷傳來,他終是知道復國無望了,最后他拒絕食用他國食物,絕食而死,留下了一句辜負皇上天恩,死不瞑目。
為一個視忠臣性命如草芥的王朝死心塌地,葉名琛的結局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免責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2033-0.html歷史人物解讀:清朝寧死不屈的大臣,葉名琛最后絕食結束生命你都知道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