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這里提到了中國歷史上四位成就很高的帝王,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再加上清朝的康熙乾隆,這些都是對古代帝王約定俗成的稱號,那么它們有何不同之處?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要說明它們之間的區別,先要搞清楚廟號、謚號和年號的區別:廟號始于西周,只有對國家有大功的先王或先帝才有資格享有廟號,最初的廟號只有太高世中四種,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比如太祖、高宗、世祖、中宗等等。
周滅商之后沒有沿用商朝的廟號制度,而是代之以全新的謚號制度,謚號是人死之后,后人給予評價的文字,簡單點說謚號就是對其一生的蓋棺定論,和廟號只有帝王能擁有不同,謚號的適用范圍更廣,除了帝王之外,地位較高的諸侯大臣和士大夫也有資格死后享有謚號,開始的時候謚號只有一兩個字,比如劉徹的謚號是孝武皇帝,但是到了后期謚號越來越長,十幾個字或者字數更多的屢見不鮮。
年號則是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漢武帝之前沒有年號的說法,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是建元,各個朝代有些帝王有多個年號,有些則只有一個年號。
這么一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就很好區分了:漢武是謚號,唐宗宋祖是廟號,康熙乾隆是年號,不過秦皇有點特別,原因就在于秦王嬴政統一六國之后認為謚號是子議父、臣議君,就把謚號順帶連廟號也一起廢除了,而且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所以自稱皇帝,直到漢朝建立后才恢復了廟號和謚號制度。
那么歷史上這些皇帝的稱號為何會各不相同?有些皇帝稱廟號、有些稱謚號,有些又稱年號呢?這個其實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三國之前,兩漢對于追加廟號是極為慎重的,不是隨便一個帝王就有廟號,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擁有,比如西漢一朝只有劉邦、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四人擁有廟號,東漢也只有三位皇帝才有,甚至劉秀和漢獻帝還把幾個他們認為不配擁有廟號的帝王給剔除了,比如漢元帝劉奭和漢順帝劉保等等。
直到三國的曹魏時期廟號才開始逐漸泛濫,史稱降及曹氏,祖名多濫,比如祖號一般是開國皇帝才能擁有,但是到了曹魏,曹操、曹丕、曹叡三位皇帝的廟號都是祖號,自此以后慢慢的除了某些亡國之君和政變中被推翻的皇帝外一般都有廟號。
而謚號從西漢開始幾乎就成為皇帝的標配,兩漢除了極個別在位時間很短的皇帝之外其余都有謚號。
所以在隋朝之前幾乎每個皇帝都有謚號,但卻不是誰都有廟號,自然就約定俗成用謚號。
第二,隋朝之后廟號和謚號一樣也幾乎成為了皇帝的標配,前文說過,謚號一開始只有一兩個字,后面字數越來越多,如果說曹魏玩壞了廟號,那么唐朝開始就玩壞了謚號,因為給謚號加字數就是始于唐朝,比如一開始李世民的謚號是文皇帝,唐高宗時加謚為文武圣皇帝,唐玄宗時先是加謚為文武大圣皇帝、后又再次加謚為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字數越來越長,后面就有樣學樣了,比如唐高宗謚號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唐肅宗謚號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等等。
唐朝之后的幾個朝代簡直就是在比賽誰比誰的謚號更長,比如宋太祖趙匡胤謚號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清世宗雍正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誠憲皇帝,總之沒有最長只有更長。
這么長看著都累,而廟號雖然也開始泛濫,但是在字數上依舊高冷,仍然是一個字,所以自唐朝之后習慣上帝王的名號都是稱其廟號而非謚號。
第三,既然如此,那為何明清兩朝特別是清朝皇帝卻習慣稱年號,這就不得不說到第三個原因。
漢武帝之前是沒有年號的,一般都是用帝王名號來紀年比如周烈王三年、秦昭王十二年等等,前141年漢武帝登基,第二年 前140年十月始建年號,史稱建元,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自此成為慣例,歷朝歷代都有年號。
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廟號和謚號,但是卻可以有很多年號,特別是遇到在位時間長又好大喜功的皇帝,如果再有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的情形,改元也就是改年號就成了家常便飯之事,比如漢武帝、武則天、唐高宗等皇帝一生都有十幾個年號。
如果皇位更替頻繁或者遇到改朝換代,一年之內甚至會有好幾個年號,比如東漢末年的189年就有中平、光熹、昭寧、永漢四個年號,武則天時期的696年就有天冊萬歲、萬歲登封和萬歲通天三個年號等等。
一個皇帝有多個年號這種情形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才扭轉了過來,明朝的皇帝無論在位時間多久都只有一個年號,唯一特別的是兩次登基為帝的明英宗朱祁鎮有正統和天順兩個年號;清朝很多方面都是遵循明朝制度,年號也是一樣一位皇帝只有一個年號,唯一特殊的是清太宗皇太極有天聰和崇德兩個年號,那是因為改后金為大清的原因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天聰只是汗號而非年號。
明清之前年號多變,自然不適合以年號代稱皇帝,明清兩朝皇帝謚號太長,每個皇帝年號卻只有一個,比廟號更好記,所以用來代稱皇帝是最適合不過的了;相對來說清朝皇帝基本上都用年號代指,明朝則是廟號和年號混著用,比如明武宗和正德皇帝、明神宗和萬歷皇帝等等。
一句話總結:唐朝之前不是誰都有廟號所以用謚號,唐朝之后謚號字數太多自然用廟號,明清兩朝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所以才用年號代指皇帝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1225-0.html中國歷史上的帝王廟號、謚號和年號都有哪些講究?真相還有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