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相比,今年全國兩會有一個熱搜詞,那就是“新質生產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是搶占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強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
從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首次提出,到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點強調,再到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系統闡述,再到今年兩會指明路徑,我們深切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一以貫之的理論思考,深切感受到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和決心。應對國際國內復雜嚴峻的發展形勢,求突破、謀發展、開新局、闖新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關鍵一招”。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按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明的發展路徑、開列的任務清單,扎扎實實推動今年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這是國產萬噸級電動集裝箱船“中遠海運綠水01”(2023年12月28日攝)。新華社發 任飛 攝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主導是核心要素。新質生產力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型勞動者隊伍、新型生產工具、新型生產關系、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等概念緊密相連,必須緊緊圍繞新質生產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突出“創新”這一特點,抓好“質優”這一關鍵,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政府工作報告》把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列到任務部署的第一項,凸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產業體系轉型升級的高度重視,同時也說明只有成熟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才能為新質生產力提供實踐需求和具象承載。經過這幾年不懈努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已經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有序布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一批重大產業創新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國產大飛機C919投入商業運營,國產大型郵輪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我們必須在良好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當然,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立,特別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未來產業、數字產業的形成布局,不能搞“一陣風”“大幫哄”。要加強重點行業統籌布局和投資引導,防止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這十二個字,實際上是習近平總書記為各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給出的重要方法論。創新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對一些基礎比較好的省份和地區,先行一步形成示范是必須的;對那些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的省份和地區,要結合實際,找準定位,探索適合路徑。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把握好時度效,做到先立后破,避免水土不服。
工人在寧波市江北區的寧波東力傳動設備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作(2024年2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教育是基礎支撐。新質生產力代表著一種先進生產力質的躍升,在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三大特征中,高科技是基礎。有了高科技,才會有高效能、高質量。2023年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有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豐碩,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第四代核電機組等高端裝備研制取得長足進展,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8.6%,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持續提升。高科技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底氣、夯實了基礎,要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要在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科技和教育密不可分,強大的教育能力和先進的教育水平,是實現強大科技能力的先決條件。近代以來一切發達國家發展經驗表明,教育昌明,人文薈萃,科技才會有長足發展,創新創意才會不斷涌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并將這項工作列為今年第二項重要任務,我們要深刻理解其中的重大意義,堅持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實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教育的生命線,錨定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目標,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優化學科專業和資源結構布局,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要廣泛開展科學普及,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科學、崇尚科學的良好氛圍。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化改革是根本動力。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一書中提到“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隨著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謀生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這一經典論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也必須相應地形成。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總的來講,是要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市場經濟,首要是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業。國有經濟改革要著眼深化提升,做強做優主業,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民營經濟要著眼鼓勵支持壯大,落實好中央有關意見及配套舉措,進一步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要在全社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積極支持企業家專注創新發展、敢干敢闖敢投、踏踏實實把企業辦好。改革開放密不可分,要在深化改革的基礎上,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神州春來早,迎門物候新。全國兩會為今年工作描繪了路線圖、訂立了任務書,我們要錨定兩會目標,勇擔新使命、展現新氣象,以扎實行動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以實際成效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7932-0.html新質生產力系列評論之四丨以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