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4年經濟工作,提出要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這是對做好當前宣傳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經濟宣傳始終是黨的新聞事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經濟建設加油鼓勁、營造氛圍的神圣使命,同時在增強“四個自信”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必須牢記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強黨性之基、固能力之本、培創新之元,持續加強經濟宣傳力度,不斷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創造良好的思想輿論環境。
——在“圍繞中心”中強化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既講明了經濟建設在黨的各項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也指出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這一重要論述充分說明了經濟基礎決定包括意識形態在內的上層建筑的科學原理,深刻闡釋了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圍繞中心才能立穩根基、服務大局才能天寬地闊、把握大勢才能大有作為的基本規律。
放眼全球,當前經濟復蘇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涌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性問題加劇,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環顧國內,周期性結構性矛盾交織,總需求不足的矛盾凸顯,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一些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為此,我們必須發揮經濟工作“生命線”作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加強經濟宣傳工作,做好正確輿論引導,解疑釋惑、統一思想,鼓舞斗志、堅定信心,為保持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
2023年6月21日,從景山上向北眺望可以看到鼓樓。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在“凝聚共識”中提振信心
我國經濟運行大勢、經濟政策措施、經濟生活信息從來都是社會各方面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必須聚焦“增信心、聚民心、筑同心”,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激發全社會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智慧力量。
要把準經濟宣傳的“理”。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功實踐中形成的習近平經濟思想,科學回答了經濟形勢怎么看、經濟工作怎么干的根本問題,為我國經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理論指導。我們在加強經濟宣傳工作中必須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作為重中之重,將其作為解讀黨中央對經濟形勢重大判斷、對經濟工作重大決策、對經濟措施重大調整的“定盤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正確方向、確定的前進路線為經濟宣傳工作“定調”“發聲”。
要講明經濟發展的“策”。如何看當前我國經濟形勢?“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明確答案。如何理解當前我國經濟政策?黨中央從“三個統籌”“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給出了清晰指引。如何開創我國新時代經濟發展新局面,黨中央給出“五個必須”的規律性認識。如何做好明年我國經濟工作,黨中央提出“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12字總原則是一個有機整體,彰顯了復雜變局下黨中央對時與勢的準確把握,是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的科學方法論。這些都是經濟宣傳的重點內容,更是輿論引導的重頭戲。我們要深刻認識、全面把握、多措并舉、全媒發力,切實把經濟發展形勢和各項政策宣傳全面覆蓋、深入人心。
要宣好經濟走向的“勢”。新時代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堅持新發展理念,立足提高質量和效益來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堅持以質取勝,在提高質量效益的基礎上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目前,一些領域出現暫時性波動是正常的。然而,落在某些西方媒體眼里,卻得出了“中國經濟見頂”“中國經濟失去動力”等怪論。這些論調,有違邏輯、有悖事實,不過是唱衰中國經濟的老調重彈。為此,我們要主動舉旗亮劍、果斷出擊、把握輿論導向,堅定不移、理直氣壯地把“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的客觀現實講清楚、宣傳好,把我國“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的客觀道理講明晰、闡釋好。
8月8日,在重慶市梁平區安勝鎮,收割機將收獲的稻谷裝上卡車(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劉輝 攝)
——在“主動作為”中濃厚氛圍
面對新的形勢任務,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要遵循“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基本方針,堅持內容為王,創新方式方法,體現時度效要求,在眾聲喧嘩中凸顯主流價值,有效引導輿論方向。
要體現“百花爭艷”。在聲勢上,要有力推動宣傳部門與經濟部門 “多聯動宣傳”共發聲,傳統平臺與新媒體“多渠道宣傳”不掉線,線下與線上“多平臺宣傳”齊共振,為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發揮好“壓艙石”作用;在內容上,要做到導向正確,主題突出,重點統一,對重要經濟宣傳口徑一致,又要充分發揮各媒體各平臺的自身優勢,做到各展所長、各顯千秋;在手段上,要順應“微時代”的微傳播、快傳播特點,把傳統媒體的內容原創、權威報道、深度解讀、言論評論等優勢向新興媒體延伸,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實現內容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需求,增強傳播力和影響力。
要注重“及時專業”。特別是當前,人們對許多經濟話題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經濟宣傳工作要把準時代脈搏,抓準熱點難點,第一時間做好解疑釋惑工作,以速度贏得先機、贏得讀者。要深刻認識到經濟領域門類繁多、經濟問題非常復雜、“專業不專業”是評判經濟宣傳報道核心能力的重要標準,深刻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意圖,始終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科學分析判斷經濟形勢。同時,還要客觀公正地看待改革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經濟工作中的新做法新經驗,既不一味地放“空炮”,也不胡亂地放“禮炮”,不斷提升經濟宣傳的專業化水平。
要倡導“大義微言”。經濟宣傳工作要多些“淺表述”。善于講故事、講變化、講案例,善于以小切口來反映大背景,以最具代表性、最具鮮活性的新聞事實來貫穿主題,揭示事物的本質,達到以小見大的目的。 要多講“百姓話”。讓文字生動活潑、鮮活有趣,才能寫到人們的心坎上去。我們要深入經濟發展一線,采寫出有分量、有故事、感染人的新聞作品,讓經濟形勢政策宣傳通俗易懂、生動引人。要多染“流行色”。我們正處于一個網絡熱詞層出不窮、流行語言不脛而走的互聯網時代,要想方設法把生硬深奧的專業觀點“翻譯”得淺顯易懂,多嵌入些“流行色”“網絡色”“青年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穩定市場預期、增強人們信心,才能更好地把人們的思想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科學判斷上來、對經濟工作重大決策部署上來。
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是黨中央強調的一項政治任務。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胸懷國之大者,大力開展經濟形勢政策宣傳教育,積極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加油鼓勁,強化我國經濟發展一定能夠創造高質量發展新奇跡的堅定信心,切實為我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匯聚信心力量、激發蓬勃活力。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5335-0.html把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的要求落到實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