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 “實踐出真知,時間見真章。”
去年召開的金華開發區工作會議,金華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建中圍繞打造高質量發展主戰場的系統邏輯,提出了振聾發聵的“三個追問”:今后的路往哪里走?當前的難要如何破?今年的仗該怎么打?
時隔一年,金華開發區交出了怎樣的答卷?這些追問可以終結了嗎?剛剛結束的2025年工作會議上,王建中又以“三個聚焦”作答,立足當下,呼應過往,展望未來,對新一年開發區工作的戰略思路深入剖析和闡述。
在這跨度長達一年的回答里,有著怎樣的戰略考量和實踐邏輯?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深意?
聚焦“路往何方”,迭代戰略明確方向
堅持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是我們黨始終秉持的重要工作方法和寶貴歷史經驗。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
戰略,就像一盞明燈,指引前進的道路。
過去一年,金華開發區以“對標趕超”的態度明確奮進之路,提出了全力“主戰七大片區、打贏三場戰役,做強兩大平臺”的“732”戰略體系。一年來,開發區通過這套組合拳,不斷盤存量、擴增量、強變量,平臺端、產業端、城市端等各個領域實現系統性提升和高質量發展。
這充分說明,一個科學合理、緊貼實際的戰略體系,能夠凝聚共識,激發干勁,促進發展。
2025年,省市兩會都明確了新要求新部署。金華開發區作為市區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必須立于時代潮頭,緊扣新的歷史特點,科學謀劃全局,以更優戰略思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對此,金華開發區立足實情,從“732”戰略體系迭代為“1222”戰略體系:
“1”是指以打造高質量發展主戰場為“一個總目標”,這是市委、市政府賦予開發區的使命,要一張藍圖繪到底;
第一個“2”是指以市區首位度提升和都市區能級提升為“兩大主任務”,這是開發區的主責主業,要牢牢咬住;
第二個“2”是指以新能源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健康生物產業園為“兩大主陣地”,這是開發區的壓艙石,要始終堅守;
第三個“2”是指以雙溪西路片區、中央創新區建設為“兩大主抓手”,這是開發區城市建設的“雙核”,也是開發區“二次生長”的“雙擎”。
從2023年的“五個不動搖”,到2024年的“732”,再到今年的“1222”戰略體系,金華開發區每年的戰略體系都在變化。這種迭代就像手機系統從4G升到5G,既要保持核心功能穩定,又要加載更先進模塊,讓機關運轉更絲滑。
探究發現,金華開發區每年的戰略更迭,注重的是實踐和經驗的積累,是黨工委、管委會在上一年工作基礎上不斷調整、優化,并逐步修正改進的最優解答。這種動態調適的戰略智慧,讓金開這艘巨輪在驚濤駭浪中既能穩住航向,又能靈活轉向。
畢竟,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里,能持續進化的戰略體系,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聚焦“難在何處”,細化工作做強支撐
著名的“木桶定律”表明,劣勢決定了優勢,短板決定了全局。就像經常說的“一條壞魚壞滿汪,一個壞人壞滿莊,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是一個意思。補短板很重要。
那么金華開發區的短板又在哪里?
從地域維度看,金華開發區的GDP總量在浙江省91個縣(市、區)位居65位,在全市排名第五,主要短板集中在出口、開放、商貿等板塊,經濟的外向度和內需的活躍度都很不夠;
從時間跨度看,從2014年到2024年,金華開發區生產總值雖然從229億元躍升至457億元,成功實現了倍增,但GDP全市占比卻從7.1%下滑到6.6%,存在一、三產業偏弱的情況。
尤其在八婺大地“百舸爭流、千帆競發”,區域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趨勢下,想要實現補短強弱,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做到的。
補短板要學中醫“望聞問切”。在浙江省民營經濟遭遇轉型陣痛時,政策“老中醫”們開出組合藥方:既用減稅降費“扶正固本”,又拿數字化轉型“活血化瘀”,更設企業家緊急熱線當“把脈聽診器”。就像給生銹的機器加潤滑劑,2024年浙江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印證了精準補短的力道。
落地到開發區看,要圍繞“1222”戰略,細化支撐性體系,加快補齊短板弱項:
要完善“兩大主任務”指標體系,緊扣核心“6+2”指標,統籌研判,千方百計爭先進位。特別是在商貿消費領域,要努力跳出落后的被動局面,展現金開應有的擔當;
要細化“兩大主陣地”評價體系,圍繞新能源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健康生物產業發展目標細化分解,下好“鏈群配”功夫,抓好培新扶優,做強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撐;
要敲實“兩大主抓手”關聯數據,聚焦更新年度投資體量,強化片區資源聯動,創新片區更新舉措,發揮專項債券作用,統籌實施推進片區聯動開發。
可以說,破解發展的“中梗阻”,就像疏通城市毛細血管——看起來都是掏淤泥、通管道的臟活累活,卻能讓整個肌體血氣暢通。必須迎難而上、向難而進,啃得下硬骨頭、沖得破“婁山關”、過得去“火焰山”,用沾滿泥土的雙手,把政策藍圖砌成百姓家門口的實景畫。
當每個短板都變成進步的階梯,黨和人民的事業就像裝上了北斗導航,在高質量發展的星辰大海中精準破浪。
聚焦“如何再戰”,緊盯關鍵落實舉措
王建中強調,2025年,“1222”戰略體系能否落實落細,關鍵在打好“五破五攻堅”戰:
一是破要素制約,推進空間騰挪大攻堅,這是取勝基礎;
二是破項目堵點,推進項目建設大攻堅,這是核心動能;
三是破低效痛點,推進產業升級大攻堅,這是爭先重點;
四是破助企盲點,推進涉企服務大攻堅,這是根本保障;
五是破配套短板,推進城市能級大攻堅,這是必要支撐。
圍繞這些,2025年金華開發區要打好“8強8新”組合拳,揚長板、補短板、增后勁:要強平臺興產業,升格智造新高地;要強改革重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要強配套促更新,激發都市新活力;要強開放拉內需,打開循環新通道;要強融合促共富,描繪和美新圖景;要強教育優醫療,擦亮文化新品牌;要強治理保穩定,構建安全新格局;要強黨建勇擔當,強化政治建設,鍛造實干新風貌。
需要認識到的是,戰略落地不是“寫作文”,而是“搞工程”。需要戴著安全帽、扛著測量儀,把政策圖紙上的每條虛線都夯成實線。這就像頂級大廚做分子料理,既要把握火候,又要精確到毫克,讓每個戰略顆粒都能在基層土壤生根發芽。
深圳科技創新戰略落地時,把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的大目標拆解成137項具體指標,每個實驗室、每家企業都收到定制化“任務糖果”。也需如此,像“分蛋糕”一樣拆解任務,精準投喂到每個齒輪。
同時,還得強化“責任到人、掛圖作戰”機制,把戰略壓力轉化為澎湃動力。江蘇推行“鏈長制”,每條重點產業鏈由廳級干部掛帥當“鏈長”,帶著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三張表駐點辦公。就像給機器安裝壓力傳感器,去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32個堵點被逐個擊破,動力電池全球份額逆勢提升5個百分點。
最重要的是,戰略落實的硬仗場上,需要更多“對黨忠誠、實干擔當”的金開鐵軍。當每個干部都成為戰略落地的特種兵,每項政策都配備執行路線圖,中國式現代化的金開實踐就能描繪得更加美好。
藍圖繪就,惟有奮斗;揚帆破浪,正當其時。咬定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克難攻堅、實干爭先,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主戰場,在“走前列、挑大梁”中詮釋金開的最硬核擔當。(沈樺、周垚;本稿圖片由李建林/攝)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16045-0.html從“三個追問”到“三個聚焦”,看金華開發區新發展思路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領導干部成長成事,要干字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