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文章指出,“我們不斷深化對新時代就業工作規律的認識,積累了許多經驗,主要包括:堅持黨對就業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堅持依靠發展促進就業,堅持擴大就業容量和提升就業質量相結合,堅持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堅持創業帶動就業,堅持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堅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等等。”習近平總書記“九個堅持”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思想深邃、論述精辟、內涵豐富,為做好新時代高質量就業工作指出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確了方法路徑,必須認真學習、堅決貫徹、務求實效。
2024年11月22日,沈陽工學院通信工程專業學生進行華為昇騰人工智能目標檢測功能實訓。新華社照片,沈陽
必須牢牢把握“堅持黨對就業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根本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就業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不斷豐富發展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我國就業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人社部公布的《2023 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404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7032萬人,占全國就業人員比重63.5%。面向未來,必須要深刻把握就業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把堅持和加強黨對就業工作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到就業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就業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進。
必須牢牢把握“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是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就業則是最基本的民生。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穩就業的壓力始終存在,加之受人口發展少子化、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結構性就業矛盾不斷凸顯,給我國持續做好就業工作提出了嚴峻課題。面向未來,必須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積極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和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新期待,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須牢牢把握“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是著力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自覺地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就業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2024年9月中央出臺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明確了7大方面24條針對性、操作性、實效性都很強的具體舉措。面向未來,必須要堅定不移抓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等一系列辦法舉措的落地落實,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實現勞動者工作穩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職業安全,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必須牢牢把握“堅持依靠發展促進就業”是關鍵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基礎,經濟不發展,一切都無從談起。”就業是人民群眾的家事,更是關乎發展的國事。實現充分且有活力的就業,不僅能溝通社會需求和供給,還能連接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可以說就業始終是支撐經濟運行的基本盤和社會運轉的穩定器。新時代以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較低水平,在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為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面向未來,必須要圍繞促進實現高質量的充分就業,持續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支撐實體經濟發展,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這是“好年華 聚福州”第二十屆校企對接招聘活動現場。新華社照片,福州,2024年10月25日
必須牢牢把握“堅持擴大就業容量和提升就業質量相結合”是路徑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力資源供需不匹配,是當前我國就業領域面臨的主要矛盾。”總體來看,擴大就業容量就是讓更多的勞動者有工作,提升就業質量就是讓勞動者有好工作。新時代以來,我國聚焦高質量做好就業工作,統籌推進定政策、調結構、強培訓、提質量、增效率,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面向未來,必須要全面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積極研究高質量就業工作的主要矛盾、規律特點、內在機理等,推動財政、貨幣、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等政策與就業政策協調聯動、同向發力,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做好高質量就業工作。
必須牢牢把握“堅持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是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政策。”重點群體就業,備受社會各方關注,社會影響大。新時代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制定實施一整套就業促進政策體系,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的總體穩定。比如,我國農民工總量從2012年的2.63億人增至2023年的2.98億人,脫貧人口務工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面向未來,必須要深刻認識到穩住重點就業群體,就穩住了就業基本盤,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持續完善就業支持體系,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加強就業困難人員兜底幫扶等工作機制,確保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
必須牢牢把握“堅持創業帶動就業”是題中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創業有利于增強經濟活力、激發社會活力、挖掘發展潛力,是助力實現高質量就業的“關鍵一招”。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底,我國實有民營經濟經營主體總量18045萬戶,其中民營企業5517.7萬戶、個體工商戶12527.3萬戶。這些數據的背后帶來了大量工作崗位,為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面向未來,必須要持續營造有利于創業創新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激發釋放創業創新創造活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釋放更多動力活力。
必須牢牢把握“堅持營造公平就業環境”是有效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健全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堅決破除影響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努力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當前,我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國家,歸根結底是每一位勞動者艱苦奮斗、實干苦干、拼搏奮斗的結果。面向未來,必須要始終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堅決消除戶籍、地域、身份、性別、行業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的制度障礙,營造城鄉一體化公平就業環境,持續激發勞動者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激情,讓每一個勞動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必須牢牢把握“堅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勞動關系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之一。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構建和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促進社會和諧。”和諧勞動關系事關企業發展和職工利益,事關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面向未來,必須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論述,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勞動關系協調機制,主動協調、正確處理、及時化解勞動關系矛盾糾紛,切實維護廣大勞動群眾合法權益。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15977-0.html在“九個堅持”中全面提升就業工作質量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以人才強國戰略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下一篇: 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