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謀劃和部署一系列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和重要舉措,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失任何一個都會影響現代化建設動力和活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管理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充分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同時,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從制度和法律上落實各類企業平等待遇,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效率是公平的前提,沒有效率的公平是缺乏根基、難以持續的公平;公平是提升效率的有力支撐,沒有公平的效率是難以為繼的;沒有效率或沒有公平,最終會造成效率和公平一起喪失,與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格格不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完善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兼顧效率和公平,通過提高效率促進高質量發展,通過維護公平實現地區、城鄉、群體的平衡發展,既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也解決發展不充分問題,既做大蛋糕,也分好蛋糕,更好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完善黨對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集中統一領導,建立體現新發展理念、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規劃體系、政策體系、協調體系、保障體系和監督評價體系,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使總目標和分目標、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有效銜接、接續推進;加強財政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合理把握宏觀調控的時效度;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加強產業、區域、科技等政策緊密配合,健全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健全宏觀經濟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強化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完善經濟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
2024年5月16日拍攝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的城市測試跑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照片,北京
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市場經濟體制的核心問題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進一步推動“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協同發力,實現經濟治理現代化。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市場經濟本質上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市場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方式。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資源高效配置,保持供給與需求動態平衡,使生產要素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市場,讓市場在所有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都充分發揮作用。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機制不是萬能的,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實現共同富裕。政府要定好位,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是更多發揮政府作用,也不是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而是在確保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使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市場監管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方面,市場監管到位、手段科學有效、措施務實得力,是有為政府的重要體現。
推動經濟治理現代化。科學有效的宏觀經濟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推進經濟治理現代化,不僅要完善經濟制度,也要不斷提高經濟治理能力。經濟治理現代化,就目標體系而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不僅統籌經濟發展與結構優化等基本目標,而且兼顧民生保障與生態治理等重點內容,實現分工合理、協同高效、目標一致;就治理方式而言,從全局出發、從系統出發,兼顧效率與公平,妥善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在多重治理目標中實現動態平衡;就治理手段而言,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和現代技術手段,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和針對性,提升經濟治理現代化水平。
2024年7月4日拍攝的福州高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和生物醫藥產業分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照片,福州
扎實推進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優化各類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協同高效、法制健全的治理體系,內外循環、安全可控的全面開放體系。加強統一大市場制度建設,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堵點,營造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營商環境,建立公平規范高效的市場監管體系。推進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不斷降低制度性成本和物流成本。
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和難點。深入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主要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要素價格的機制。深化戶籍和社會保險等制度改革,破除勞動力和人才在城鄉、區域和不同所有制單位之間流動障礙;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土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統籌推進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促進資源配置效率優化。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市場,完善資源配置方式。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高標準市場體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基礎。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促進市場監管服務規范化便利化。全面完善產權制度,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完善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全面推進社會信用建設,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度,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堅持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健全公平競爭制度實施機制;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
總之,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戰略任務。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作者系全國機關事務管理研究會副秘書長)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11993-0.html著力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在勇于自我革命中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
下一篇: 改革之潮澎湃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