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鮑筱蘭
“人形機器人通電后靈巧、穩健地行走了起來,推它一把往后退2步,再穩步前行;繪畫大模型秒畫SenseMirage,輸入關鍵詞,5秒生成精美圖像。”這是1月11日,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組織開展 “緊跟總書記腳步,走進創新型企業”探營活動上所體驗。
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科技、教育、人才的戰略支撐,上海在這方面要當好龍頭,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如今,上海已搭建起國際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正在向“強功能”發力奮進。
人形機器人通電后靈巧、穩健地行走。
當天,記者走訪上海科技型企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以下簡稱21所)看了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走進商湯科技感受AI人工智能。這新一輪的科技創新,不僅在高科技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海制造 自主研發機器人
上海科技型高端產業集C919大型客機、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我國首臺獲準上市的國產質子治療系統、世界首臺2米PET-CT分子影像設備等諸多世界首個、首創以“上海制造”命名。
突破先導產業“卡脖子”,來自中電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的人形機器人通電后穩健的行走了起來。21所機器人研發中心副主任范春輝告訴記者,為了深耕特種機器人產業,該所于2019年5月成立了中電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電科機器人),并先后成立上海市特種機器人創新中心、上海RX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籌)等創新平臺。
中電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四足機器人。
范春輝說,近年來著力打造“全球特種電機、特種機器人”一體化協同創新平臺,先后在機器人電動關節、輕量型多關節機器人、外骨骼助力機器人、四足機器人等方向取得系列技術突破,并帶動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行業數字化應用實現規模化集群式發展。
在上海市特種機器人創新中心,記者看到“龍驤”系列四足機器人、“虎賁”系列四足機器人。據范春輝介紹,“龍驤”系列四足機器人是電科機器人、21所研制的一款面向實際應用場景的多載荷、全地形、多功能的四足機器人,其動力單元采用高密度模組化電機,機身與腿部采用一體化設計。機身可搭載多功能模塊,如語音模塊、深度相機與激光雷達模塊及可交互機械臂模塊,具有精準力控能力、可靠的穩定性、優越的環境適應性和豐富的運動模式。“龍驤”最大負重可達10千克,使其可為城市化智慧安防、工業智能巡檢,應急救援等提供完備解決方案。
“虎賁”系列四足機器人則是電科機器人、21所研制的一款面向非結構化環境的微小型、輕量化、高動態性能的四足機器人,緊湊的關節驅動器結構和低慣量腿足設計,使其運動更高效靈活,可克服坡道、坑洼等非常規路面障礙。其搭載的視覺感知模塊,可自動識別地形并進行導航,能夠根據復雜環境自主構建環境三維地圖。在這一功能加持下,它能夠化身“導盲犬”,可自動識別并跟蹤目標,能為實踐教學、治安巡邏與自主導盲等提供可靠解決方案。“虎賁”最大負重可達5千克,模塊化的外部掛載設計賦予它多樣化功能,使它可以為城市化智慧安防、工業化特種應用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
人形機器人 運動性能更靈巧
現場最吸引眼球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62厘米、體重60公斤的人形機器人“電科機器人一號”。它的全身擁有39個自由度,單臂負載大于5千克,雙臂負載大于10千克,最大行走速度超過每小時5公里,綜合續航時間大于2小時,具備自由度高、作業負載大、運動爆發力強等特點,能夠進行物品搬運、拿水杯等靈巧作業,具備穩定行走和靈巧操作能力。
身高162厘米、體重60公斤的人形機器人。
21所人形機器人項目負責人蔣志勇告訴記者,該款人形機器人曾亮相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較之于同類型人形機器人,其具備機身更加穩定、運動性能更優越、靈巧操作能力更強、負載能力更大等優勢。在研制上最主要的難點,就是怎么保證它穩定行走,不但要在水平地面上行走,在草地、石子路面、斜坡、臺階等人類的生活環境里都要能夠穩定行走,“人形機器人在應用上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能夠適應人類環境,而不需要對所有人類環境做任何改變。”
蔣志勇透露,今年一季度,21所計劃把人形機器人預計將投入到智慧物流場景中去做實際應用驗證,如智慧物流的搬運、分揀、配送等功能。從而實現技術上的迭代升級,讓這款人形機器人走得更穩、識別精度和操作靈敏度更高。
AI人工智能 大模型研發
在AI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應用領域。記者來到位于上海漕河涇的商湯科技(以下簡稱“商湯”)AI體驗中心,體驗了不少新技能和新應用。商湯借助大裝置的豐沛算力,推進“日日新”大模型體系下大語言模型及文生圖模型的研發,在此基礎上生成AI系列,包括“商量SenseChat”、“秒畫SenseMirage”、”如影SenseAvatar”等。
繪畫大模型,秒畫SenseMirage。
據高湯科技PR高遠介紹,繪畫大模型“秒畫SenseMirage”,輸入關鍵詞,5秒生成圖像,感受生成式AI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這是一個包含商湯自研作畫大模型和便捷的LoRA訓練能力,并提供第三方社區開源模型加速推理的AI繪畫平臺,為創作者提供更加便利、完善的內容生產創作工具。通過商湯秒畫,用戶可迅速生成超強質感、超高精細度的畫作。商湯秒畫還具備提示詞(Prompt)補全功能,只需結合少量提示詞,即可利用產品的強大文本理解能力、廣泛的圖像生成風格創作出細節豐富的圖像內容。
秒畫SenseMirage軟件中輸入“龍”字成圖效果。
用戶可通過訪問https://miaohua.sensetime.com/ ,即可注冊使用。2023年10月,商湯秒畫移動端上線,為用戶帶來了更便捷的使用體驗,通過手機即可隨時隨地開展創作,同時,商湯秒畫正式升級至3.5版本,加入美學引導算法1.0,具有卓越的藝術性畫面修飾能力,無論是二次元還是三次元畫作,無論是亞洲人像還是歐美人像,都能根據用戶需求靈活調整,滿足寫實、攝影、電影、藝術等各種風格,且對提示詞的理解,對線條細節的把握、對光影層次的呈現、對色彩空間的理解、對紋理質感的表達更加到位,使生成的作品更符合用戶的審美習慣和預期,讓畫面的美感和內涵更為動人和傳神。
千億級參數 語言大模型
高遠說,千億級參數語言大模型商量SenseChat,擁有領先的語義理解、多輪對話、知識掌握、邏輯推理的綜合能力,是目前表現最好的中國語言大模型之一。商量SenseChat背后依托商湯AI大裝置SenseCore,其上線GPU數量由2023年3月底的27,000塊提升至目前的約30,000塊,算力規模提升20%至6 ExaFLOPS,可有效支持語言大模型的訓練、升級迭代和服務。
“如影”AI數字人視頻生成平臺。
還有,AI 數字人視頻生成“如影SenseAvatar”平臺,能夠輕松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數字人視頻內容創作。“如影”平臺不到1分鐘的手機拍攝真人視頻素材,就能生成動作、表情、口型,甚至發絲都能如真人一般自然的逼真復刻,且多語種精通的數字分身。其中真人相似度高達90%~95%,口型匹配度可達95%,遠超業界平均水平。平臺還打通了從文生文、文生視頻的整個流程,通過文字驅動,即可自由無門坎地開展各類視頻內容制作,讓使用者隨時隨地盡情創作。同時,平臺還提供了豐富的在線編輯能力,包括模板、美顏濾鏡、音樂、背景和前景等,可自由發揮創意,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數字孿生應用 生成3D內容
再是,NeRF 數字孿生應用“瓊宇SenseSpace”平臺是基于神經輻射場技術(NeRF)的3D內容生成平臺,具備高精度城市級大尺度的空間重建生成能力,生成的3D內容能夠在平臺上進行再編輯再創作,通過海量高精度數位資產的生產,滿足數字孿生、建筑設計、影視創作等行業需求。瓊宇平臺已經應用于多個城市級數字孿生場景,覆蓋城市管理、規劃和運營等應用場景,在“馬山鎮CIM平臺賦能區域投資開發建設”、“合肥中國視界園區數字孿生應用”、“上海瑞金醫院應用案例”等多個項目中應用。
千億級參數語言大模型,擁有領先的語義理解、多輪對話、知識掌握、邏輯推理的綜合能力。
商湯科技的明眸SenseAnnotation自動化數據標注平臺,可實現智能標注,帶來近百倍效率提升,打造AI開發人員放心專業的人工智能“標注師”。平臺涵蓋超過1000個目標類別,內置10余個行業專用大模型,支持智能駕駛、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多種場景的2D分類、檢測,3D檢測和語義分割的智能標注,相比傳統人工標注和小模型標注模式,具有標注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等優勢。
堅持原創 持續打造人工智能軟件平臺
在AI體驗中心內,還展示了一座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商湯臨港AIDC)的模型,這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之一。該項目位于上海臨港新片區,一期投資56億元,主要建設園區智算大樓與科研行政大樓,用于AI智算中心平臺硬件搭建、平臺軟件、平臺管理系統與大模型應用等多方向研發。據介紹,項目占地87畝,整體規劃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截至目前,一期已建成7萬平方米。
目前,商湯科技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算力規模高達6,800 Petaflops,已有超3萬塊GPU,遠遠超出立項規劃的3740P算力總量,在支持商湯自身大模型研發的同時,也支持外部客戶訓練大模型和應用部署。強大算力可支撐超過20個千億超大模型同時訓練。
據悉,作為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商湯科技,以“堅持原創,讓AI引領人類進步”為使命,旨在持續引領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持續打造更具拓展性更普惠的人工智能軟件平臺,并長期投入于原創技術研究,不斷增強行業領先的多模態、多任務通用人工智能能力,涵蓋感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決策智能、智能內容生成等關鍵技術領域。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6409-0.html走進上海,感受新一輪“突飛猛進”的科技創新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