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報道 12月14日,以“江海同脈·智領未來”為主題的投資上海·全國行(武漢站)暨長江經濟帶產業合作大會在武漢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系2023年度投資上海·全國行系列活動的收官之“站”。該活動旨在以推動上海、湖北兩地先進制造業合作為著力點,向200余家湖北企業分享重大發展機遇,以及“上海制造”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核心底色。
服務國家戰略 共建滬鄂協同發展新格局
11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主動力,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加強區域創新鏈融合,大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
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推動跨區域產業協作,實現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是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落腳點,也是推動優勢產業延鏈、新興產業建鏈的著力點。
“一江碧水向東流。”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和長江經濟帶的龍頭所在。當前,上海加速構建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先導產業為引領、以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為支撐的“2+(3+6)+(4+5)”現代化產業體系,創新資源集聚,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湖北地處長江之“腰”,是長江經濟帶承東接西的樞紐,也是溝通南北的戰略節點。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湖北錨定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五大優勢產業實現精準發力。
“滬鄂兩地產業優勢明顯,投資合作空間廣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市投促辦)副主任劉平表示。近年來,滬鄂兩地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層次不斷提高,兩地之間聯系日漸緊密,兩地之間共識也逐步加強。比如,寶武集團“雙總部”運營模式的橫空出世,開啟了兩地產業協作新篇章。
“我們追求的是1+1>2的協同效應,探索的是各展所長、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徑。”會上,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王東作上海先進制造業生態分享。
2022年,上海工業總產值4.25萬億元,工業增加值1.07萬億元。近兩年,在上海又誕生了多個中國第一: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機交付、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交付,首艘彈射型航母福建艦下水……這些國之重器在上海迎來歷史性時刻,足以證明上海是中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最完備、技術最先進、產業生態最具活力的城市。
解碼“上海速度” 推動先進制造業“靈敏”發展
本次聯袂推介的閔行區、臨港新片區既是上海制造業發展大區,也是招商引資服務做的最好、效率最高的代表區域,分別創造了“特斯拉式速度”、“莫德納式速度”2個專有名詞。
“特斯拉式速度”,可以總結為兩個“三個當年”:2018年,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取得土地、當年獲取施工許可證;2019年,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臨港新片區的成長速度令世界為之震驚。
五年后,“生物醫藥界的特斯拉”——全球制藥巨頭莫德納在閔行區建立中國首個藥廠,僅用時3個月就走完了土地摘牌、土地出讓、戰略簽約及拿地開工等一系列流程,刷新了外資項目落地的“上海新紀錄”。
高效的背后,是產業基礎的“硬實力”,也是營商服務的“軟實力”。會上,閔行區與臨港新片區組成“靈敏”組合,共與10個重點產業項目簽約,同時為湖北企業分享上海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底色。
閔行區:科創熱土 工業搖籃
閔行是中國工業文明的搖籃,擁有雄厚的基礎工業底蘊。閔行堅持“制造業立區”、“制造業強區”,制造業在閔行生產總值中的占比高達32%,航天、航空、船舶、電氣等“大國重器”紛紛扎根閔行,成為閔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戰略支撐。
閔行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皋在會上重點推介了閔行“一南一北”發展戰略。當前,閔行正在把“一南一北”兩大戰略作為進一步強化“四大功能”、服務“五個中心”建設的重要載體。北部的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48平方公里位于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的中心位置和核心地帶,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核中核”和“極中極”。南部的“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承載區,是閔行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高端產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功能區。下一步,閔行將把“一南一北”兩大區域作為閔行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源、關鍵增長極、首位主戰場,充分發揮“一南一北”兩大戰略支點和創新開放兩大戰略對閔行整體發展的牽引帶動作用,進一步強化“四大功能”承載力,努力當好“施工隊長”。
會上,閔行區投資促進中心主任顧耀強與集成電路企業代表圍繞《信息技術的力量:強芯鑄魂與蝶變之路》主題,探討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趨勢、培育與招引服務。
臨港新片區:創新之港 未來之翼
臨港新片區是上海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新引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1.2%,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8.9%,連續4年跨過千億臺階,預計今年工業產值將達到4200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4040億元,年均增長39.9%,累計實到外資46.82億美元。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委員龔紅兵表示,取得這些成績的背后,是臨港構建了“6+2”前沿產業體系。其中,集成電路是新片區計劃投資規模最大的核心產業,目前臨港集成電路產業總合同約定投資額超2500億元,覆蓋芯片設計、制造、材料、裝備、封測、核心零部件等各個領域。智能汽車產業是臨港目前經濟規模最大、帶動效益最強的前沿產業,臨港抓住汽車產業上半場“電動化”的變革機遇,產值從2019年的314億元到2023年的3000億元,用了五年時間,實現了十倍增長的奇跡。展望未來,臨港將積極抓住智能化的下半場機會,全力打造一座全場景、全鏈條、全要素的“智能汽車生態城”。
會上,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副處長李向聰與汽車企業代表圍繞《新能源驅動下的汽車產業第二曲線:綠色未來的探索》主題,探討汽車產業的發展未來,以及在臨港區域的集聚。
提供精準服務 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為了讓湖北企業近距離感受上海營商服務的貼心和實力,閔行區與臨港新片區分別向兩家企業發放企業“服務包”。“服務包”具備個性化、定制化特征,根據企業需求量身打造特色服務和專項政策,做到因企施策,精準解決問題,為企業在上海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周到服務。
上海市醫藥行業協會、湖北省楚商聯合會、上海市湖北商會、湖北省上海商會、湖北省半導體行業協會、湖北省醫藥行業協會、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湖北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8家滬鄂商協會與“投資上海”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將進一步促進滬鄂兩地資源要素互融互通。
活動期間,2023投資上海·全國行(武漢站)暨長江經濟帶產業合作懇談會舉辦。上海代表團與湖北企業代表就企業發展規劃、投資意向及政策服務需求作深入交流。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投資促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閔行區人民政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臨港集團指導,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閔行區投資促進中心、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高科處聯合主辦,上海臨港科技創新城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特別支持。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產業投資處、電子信息產業處、生物醫藥產業處相關負責同志,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相關負責同志,相關區、重點產業園區投促部門負責同志,上海全球招商合作伙伴代表,以及滬鄂相關商協會代表參會。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4688-0.html“投資上海·全國行” 探索跨區域產業協作新模式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