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聯合民政部、全國婦聯召開發布會,并發布人民法院涉彩禮糾紛典型案例。會上,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介紹,近年來,民政部以婚俗改革為抓手,多措并舉,標本兼治,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扎實開展高額彩禮等婚俗陋習治理,采取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有效減輕了群眾婚嫁負擔,文明健康婚俗新風正逐步形成。
發布會現場(記者拍攝)
王金華介紹,民政部在推進移風易俗、整治高額彩禮等問題上,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扎實開展婚俗改革實驗區建設。為發揮先行先試、示范帶動作用,2020年民政部印發《關于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先后分兩批確定了32個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指導各實驗區在倡導簡約適度婚俗禮儀、治理婚俗領域不正之風、培育文明健康婚俗理念等方面探索經驗、打造樣板,相關試點地區已形成較好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各級民政部門也主動作為,確定了一大批不同層次的實驗單位。截至2023年11月,全國共創建各類實驗單位1806家,形成了國家、省、市、縣層層抓婚俗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是認真做好突出問題治理。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切實減輕群眾婚嫁活動負擔,各地建機制、定分工、明責任、立規矩,形成了推動問題治理的有效合力。積極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帶頭和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基層自治組織作用,用黨員干部的身體力行和村規民約、家宴中心、合約食堂、紅黑榜等有效措施,規范引導婚姻當事人抵制大操大辦、隨禮攀比、低俗婚鬧等行為。常態化選樹一批婚事新辦簡辦、“低彩禮”和“零彩禮”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逐步轉變群眾思想觀念。目前,內蒙古、黑龍江、山東、浙江、河南、江西、甘肅、重慶、四川等許多地方已公布了彩禮、隨禮等倡導性標準。河北省河間市、江西省貴溪市等通過突出問題治理,當地婚事花費平均分別減少7萬元-15萬元和6萬元左右。
三是著力推進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各地民政部門依托婚姻登記機關,與婦聯等單位積極探索為婚姻當事人提供婚姻家庭輔導服務,2022年度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總數比2020年度下降43.79%。同時,為幫助當事人做好進入婚姻狀態的準備,提升夫妻化解婚姻危機、減少婚姻家庭糾紛的技巧,各地通過公益創投、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當事人分類提供專業化、綜合性的婚前輔導和婚姻家庭關系調適服務。目前,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婚姻家庭輔導室覆蓋率已接近90%。浙江、廣東、內蒙古、遼寧、重慶、陜西等地還探索將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向線上或基層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擴大了覆蓋面,充分發揮了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的作用。據統計,2023年各地已提供各類婚姻家庭輔導服務300多萬人次。
四是改革創新婚俗禮儀。為倡樹簡約適度的婚俗禮儀,各地大力創新、優化服務,設立室內、室外頒證場地,大力推行集體婚禮、慈善婚禮,邀請政府領導、社會名人、模范代表等作為特邀頒證員,鼓勵邀請當事人雙方父母、親朋好友到場見證婚禮活動,組織新婚當事人共栽“甜蜜樹”,共育“幸福林”,或者到福利院慰問看望老人、兒童,增強新婚當事人對婚姻的莊重感和神圣感,減輕群眾負擔。據統計,全國現有室外頒證基地687個。僅2023年,各地已開展集體頒證活動近1.2萬次,服務40.3萬人次;組織集體婚禮活動1625場,服務5.71萬人次。目前,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選擇參加頒證活動和集體婚禮、公益慈善活動,婚事新辦簡辦新風尚正在形成。
五是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為弘揚“風雨同舟、相濡以沫、責任擔當、互敬互愛”婚姻理念,各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婚姻家庭文化,在婚姻登記機關內部設置婚姻文化墻、文化長廊或婚俗文化展廳等,為當事人上好正向婚姻家庭價值觀第一課。目前,全國有婚姻文化墻、婚姻文化廊等1330處。部分地區還因地制宜創制婚俗改革類小品、評劇、快板等文化產品,大力宣傳文明向上婚姻家庭文化,得到了社會公眾的好評。
此外,各地還積極探索將婚姻登記機關設置在公園等有標志性意義的場所,根據婚姻當事人需要,拓展服務功能,設置婚姻登記、戀愛交友、戶外頒證、集體婚禮、婚禮度假、攝影攝像、簡約婚宴、婚禮彩票、文旅產品、婚俗文化展示等場所或服務項目,有的地方還設置了金婚、銀婚等打卡地,為婚姻當事人提供最美環境、最優服務,把婚姻登記機關打造成一站式、綜合性婚姻服務場所,滿足婚姻當事人辦理登記、婚禮、婚慶等需要。
下一步,民政部將持續深化婚俗改革,大力倡導簡約適度婚俗理念,積極培樹文明健康婚俗文化,進一步發揮婚俗改革實驗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完善婚姻家庭輔導服務體系,優化婚姻管理公共服務供給,繼續與相關部門一起做好高額彩禮等婚俗陋習治理,廣泛開展相關案件普法宣傳,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4345-0.html民政部:大力推進移風易俗 扎實開展高額彩禮等婚俗陋習治理真相究竟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