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第一次到達某個地方或者做某件事的時候,有那么一瞬間,你會覺得自己曾經來過這里或者做過這件事。
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體現在許多方面,它大多時候是對一個地方,但也可以是對一件事,一個人感到瞬間熟悉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轉瞬即逝,但又讓人印象深刻。
“似曾相識”影響幾乎所有人,在過去1316世界之最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無法理解這種反應,因此提出了許多離奇的解釋(甚至有人以此認為存在平行宇宙)。
其中一個比較科學的解釋認為,“似曾相識”是由大腦產生的錯誤記憶引起,但2016年的一項研究這是錯的[1]。
該研究通過掃描21名志愿者的大腦發現,當出現“似曾相識”時,大腦與記憶有關的區域并沒有變得活躍,而真正因此變得活躍的是大腦額葉區域——這個區域與參與決策有關系。
所以該團隊得出的結果是,“似曾相識”發生時大腦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沖突解決方案,而這種感覺是記憶系統的一種“事實檢查” 。
有許多方面都支持這一結論,比如老年人不太容易出現“似曾相識”,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檢查系統正在衰退。
不過,人類大腦有時候比想象得奇怪,“似曾相識”也存在一1316世界之最個正好相反的感覺——“似不相識”,也就是你突然會對熟悉的東西感到陌生。
比如你寫字的時候,只要你多寫幾遍,你就會突然對這個字感覺到陌生;再比如你重復說一個詞語——我們以“回家”為例,只要你多說幾遍,你就會發現,要正常的說出“回家”很難,它可能會變成“家回”。
很多人可能因為這種“似不相識”的感覺感到不安,但請放心,這種情況也幾乎影響所有人。
其實很早人們就開始注意到這種情況了,但今年搞笑諾貝爾文學家的獎獲得者——克里斯JA莫林和他的團隊對這種情況進行了更深入地研究,給人一種全新的思考。
首先,在大腦機理上“似不相識”并沒有像“似曾相識”那樣明確,可以說人們現在對“似不相識”還知之甚少。
但是這種機理非常容易誘發,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重復某一件事情或者凝視某一個東西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莫林團隊也就是以此(重復和凝視行為)作為實驗的基本設計,他們選了一些參與者進行了兩個實驗。
其中第一個實驗,他們讓94 名本科生花時間重復快速地寫12個單詞中的一個單詞,但是告訴參與者可以停下來,只要給出了一些停下來的YJOmTT理由,比如感到奇怪、無聊或手受傷。
結果發現,最常見的選擇是因為事情開始感覺奇怪而停下來,而大約 70%的人至少停下來一次,是因為對自己寫的單詞感覺陌生,也就是感覺到“似不相識”。
莫林團隊還記錄了出現“似不相識”的時間,時間大約是1分鐘,而重復的次數大約是33次左右。
在第一個實驗中,他們發現能夠誘發“似不相識”的單詞通常是那些比較常見的單詞。
然后他們又進行了第二個實驗,這次他們讓參與者只寫“the”這一個單詞——他們認為這個單詞最常。
這次大約55%的人停止抄寫的原因是因為“似不相識”,這個和第一個實驗的結論并不算完全一致,但是重復的次數確實減少了——大約只有重復27次便會出現“似不相識”。
其實,莫林團隊的研究并沒有得到一個準確的誘發機理,只是大概知道重復越熟悉的東西往往越容易出現“似不相識”。
他們聲稱自己為此花了15年時間去研究和撰寫這篇科學著作,“似不相識”的誘發原因并不是只有重復和凝視,有時候會有毫無緣由觸發。
他們團隊中的一個人,開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突然出現“似不相識”的感覺,對踏板和方向盤感到陌生,以至于不得不把車停在硬路肩上重新認識下兩者。
另外,莫林團隊也毫不避諱地表示他們只是在重新發明了輪子,類似的研究早在1907年就已經有了,當時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瑪格麗特弗洛伊沃什伯恩 (Margaret Floy Washburn ) 發表了一項由她的一名學生進行的實驗。
結果顯示,盯著單詞看三分鐘會導致聯想力喪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詞語變得陌生、失去意義并變得支離破碎。
雖然,這項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研究并不新穎,也沒有得到準確的誘YJOmTT發機理,但是他們在進化心理學上給出了一個相關假設。
他們認為,“似不相識”是因為重復中事件意義的轉變和喪失而出現的感覺,這有進化意義。
“似不相識”是一種信號,它在提醒我們某些事情已經變得過于機械、過于流暢、過于重復,以此來讓我們“擺脫”當前的處理過程。
對于動物而言這是必須發生的,因為我們的認知系統必須保持靈活性,使我們能夠將注意力轉移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而不是在重復性任務中迷失太久——這很危險。
這個是莫林團隊對“似不相識”的全新貢獻,在他們之前,人們普遍認為“似不相識”是一種表征的超載,讓它變得毫無意義。
其實人家真的是正兒八經的科學研究,但不知道為啥獲得是文學獎。
原文:
https://www.sciencealert.com/the-opposite-of-dj-vu-exists-and-its-even-more-uncanny
參考:
[1].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101089-mystery-of-deja-vu-explained-its-how-we-check-our-memories/
[2].https://doi.org/10.1080/09658211.2020.1727519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1188-0.html奇怪的人腦:熟悉的很陌生、陌生的很熟悉是真的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