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真實的環境監測數據,是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然而,有些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是想著辦法去有效治污,反而動起了監測數據造假的歪心思,企圖以此降低成本,牟取暴利,還能逃避監管。針對這樣的現象,生態環境部聯合公安部、最高檢,連續四年開展嚴厲打擊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今年3月,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總隊在對排污單位的自動監測數據分析中發現,一家重點排污單位的在線監測數據出現了明顯不正常的狀況。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總隊一大隊 陳莎:我們觀察到它這個企業在白天是不排放的,它的流量從白天的早上6點到下午的5點,流量是0,但是所對應的白天COD(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濃度數據卻是有波動變化的。到了晚上,數據顯示晚上6點鐘到第二天的早上6點,它開始了排放,但是在這個期間COD和氨氮的數字卻是一直維持不變,它每天都是這個樣子的。
白天不排,卻有監測數據的假象;晚上排放,廢水的監測數值卻維持不變,顯然,有弄虛作假、應付檢查的嫌疑!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總隊一大隊 陳莎:根據正常的情況,如果廢水沒有流量的時候,它應該是沒有波動,但是它這里有波動。我們就猜測它是不是進行了一些人工的干擾稀釋,進行一些人工的操作,導致它沒有流量的時候有濃度。
經過精心準備,執法人員在夜間對這家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在排放口,執法人員發現企業正在排放廢水,但旁邊的自動監測站房里,采樣器和分析儀卻沒有工作。在分析儀的顯示屏上,排放污染物的相關數值,一直停在了當天下午6點的監測數值上。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總隊一大隊副隊長 周懿:它通過設定時采樣的方式,只勾選了一天24個小時中的6個點位,分別是早上8點、10點、12點、14點、16點和18點,這6個點位,也就是都集中在白天的時間段內采樣,其他從晚上6點到第二天早上的8點這段時間內,不進行任何的采樣操作。也就是利用了這個漏洞,然后從夜間來進行偷排這樣一個行為。
進一步檢查發現,2019年,運維公司在幫助這家企業安裝廢水自動監測設施時,當時企業是白天生產,晚上不生產,因此將采樣時間設成了夜間不采樣,但后來在企業調整成24小時全天生產后,相應的采樣時間卻沒有隨之調整。2022年9月,為企業處理廢水的第三方公司人員范某、毛某在得知自動監測設施存在這個漏洞后,于是白天關閉管網閥門,將廢水存放在儲水罐中,改到夜間直接排放。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總隊一大隊隊長 楊紅軍:國家在水污染物在線監測運行的技術規范當中,明確規定,企業外排,采樣的次數應該不低于它外排污水的小時數,也就是說在外排污水的這個過程當中,基本上是每一個小時,要做到采樣監測分析上傳一個數據,就是對COD和氨氮數據,要實時監控。而他們在這個做的過程當中,通過改變儀器的運行狀況,導致實際上排放COD和氨氮的這個濃度情況得不到體現。而從現場采樣的情況來看,事實也發現它確實外排的污水已經超過了排放限值。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1067-0.html多起自動監測數據造假被查 生態環境部:對這類行為“零容忍”真相還有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