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文物工作,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首次提出了“加強文物系統性保護和合理利用”。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獨一無二的建筑瑰寶,山西應縣木塔的保護工作近日也取得了重要進展。4 月 26 日,“新 IT,新文遺:應縣木塔數字新篇啟幕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x 聯想集團 AI 賦能智慧木塔成果發布會”在應縣木塔舉辦,聯想集團與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聯合開發首款基于空間計算 AIGC 研發的文遺保護方案正式發布。該方案在數字世界中構建“木塔孿生體”,逐層還原了木塔的完整構造與細節,并將應縣木塔的千年歷史濃縮其中,情景再現重要歷史時刻,讓木塔超越當下時空的局限,在數字世界中真正“活起來”。
基于數字技術,“智慧應縣木塔”不僅通過模擬登塔、藝術還原、古今融合三大創新,實現了文旅體驗的數字化升級,還進一步激活了應縣木塔保護歷史與傳承文明的深層價值。借助“智慧應縣木塔”,體驗者不僅可以在沉浸式的游覽體驗與交互中全方位認識木塔,還可以深度了解木塔所蘊藏的深厚歷史,喚醒潛流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文化基因,為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全新手段。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深陷“護用”難題
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也是賡續中華民族文脈、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載體。然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長期存在展示利用與保護傳承之間的矛盾。
以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為例。敦煌莫高窟共有 735 個洞窟、45000 平方米壁畫和 2000 多尊彩塑,是絲綢之路上一顆最璀璨耀眼的“明珠”,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但幾百年間,莫高窟遭受了比較嚴重的自然和人為破壞,多數壁畫“年老多病”,顏料層翹起且逐漸變得酥軟,隨時面臨掉落風險。隨著每天數以萬計的游客涌入洞窟參觀,壁畫長期賴以保存的微環境發生嚴重變化,對壁畫保護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為此,敦煌莫高窟景區嚴格采取預約制限制每日游客數量,同時密切監測窟內空氣微生物的實時濃度、空氣懸浮顆粒物的實時濃度等數據,一旦有監測指標超過了合理范圍就要暫時關閉洞窟,讓壁畫得以“休息”一下。
同樣歷經歲月洗禮的應縣木塔,也逐漸顯露出傾斜之態。精巧的榫卯結構讓木塔得以屹立千年不倒,但同時也為木塔的修繕與保護帶來了挑戰。復雜的結構、眾多的零部件以及有限的歷史資料,都為應縣木塔的修繕工作增添了層層難度。2003 年,山西省文物局發文禁止游客登塔,2011 年起木塔已嚴禁游人登臨。無論是作為文物保護單位還是專業研究基地,這一文化遺產似乎更多地成為“專業遺產”“凝固的藝術”,遺產意義和社會價值日益窄化,與不同群體的聯系逐漸消解。疫情后各地文旅復蘇,應縣地區旅游人次也成倍增長,如何在不傷害文化遺產的大前提下,盡可能保障游客的游覽體驗,最大限度展現應縣木塔千年風貌成為關鍵。
數字技術成為文化遺產創新性發展“最強輔助”
2024 年兩會,“人工智能 +”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大模型為高點的這一輪 AI 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席卷千行百業,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創新應用模式為各行各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在這場科技風暴中,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一方面,AI 技術在各個場景的應用落地,為文旅產業提供了全新的內容創作工具,使得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得以在數字化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AI 與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的深度融合,將為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讓珍貴的文遺資源在科技的賦能下煥發新的光彩。
為了讓莫高窟“延年益壽”,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 2014 年開始投入使用,既縮短了游客在洞窟滯留時間,減輕了洞窟長時間開放對文物保護的壓力,使洞窟得以“休養生息”,同時把精美的壁畫、彩塑“搬”出洞窟,讓游客更好地欣賞和體驗敦煌文化藝術,對文物保護和利用做了有益探索。
應縣木塔所在的山西省,近年來也在不斷完善文物保護機制,全面推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數字化。一方面,山西通過對文物進行掃描、修復,建立信息資源庫等方式實現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另一方面,山西還通過上線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打造云岡石窟 VR 沉浸體驗項目等方式,致力于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走出去”,社會效益逐漸顯現。
在“新 IT,新文遺:AI 賦能智慧應縣木塔”項目中,“智慧應縣木塔”為木塔建立起了可視化數字資訊檔案,構建出高度仿真的三維模型,精確重現了建筑細節,為保護修繕工作提供了數據框架支持。此外,項目還結合 AI 技術新增了多項交互式創新嘗試,如以 AI 與 AR 技術輔助現場勘察,在不傷害古建筑的基礎上,通過遠程操作在虛擬空間中查看建筑基本情況和有效數據信息,協助研究人員更好開展古建保護修繕相關研究。
作為聯想集團“新 IT,新文遺”數字化保護新范式的標桿項目,“智慧應縣木塔”亦是聯想集團首次涉足文化遺產領域,以新興技術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下一步,聯想集團將繼續堅持 AI 普惠,在城市規劃、自動駕駛、自然資源管理、文化旅游等多元領域落地實踐,探索空間計算 AIGC 技術更加廣闊的應用未來。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長毛世杰在發布會上指出:“我們相信,隨著空間計算 AIGC 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它將在更多領域得到應用,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驚喜。同時,聯想集團也將繼續致力于科技創新,為推動 AI 普惠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6-86362-0.html千年古建煥數字新生,聯想集團 AI 普惠推動文化遺產活化利用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