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va之于Javaer,如同Excel之于辦公達人。
都非常好用,但實際上大部分人只用到了其1%不到」的功能。
敏感信息脫敏」實際上是隸屬于安全領域」的一個子領域,而日志脫敏」又是敏感信息脫敏」的一個子領域。
好了,打住,不閑聊這些有的沒的,直接開整:到底什么是日志脫敏?
如下有一個關于個人信息的類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phone; private String account; // setter and gettr ...}
在日志脫敏之前,我們一般會這樣直接打印日志
log.info("個人信息:{}",JsonUtils.toJSONString(person));
然后打印完之后,日志大概是這樣
個人信息:{"id":1,"name":"張無忌","phone":"17709141590","account":"14669037943256249"}
那如果是這種敏感信息打印到日志中的話,安全問題是非常大的。研發人員或者其他可以訪問這些敏感日志的人就可能會故意或者不小心泄露用戶的個人信息,甚至干些啥壞事。
壞事
那日志脫敏最后要達到什么效果呢?
如下:需要把敏感字段中的一部分字符使用特殊符號替換掉(這里我們用*來做特殊符號)
個人信息:{"id":1,"name":"**忌","phone":"177******90","account":"146*********49"}
所以,很自然的,我們就寫了個脫敏組件」,在每一個字段上用注解」來標識每一個字段是什么類型的敏感字段,需要怎么脫敏。
比如,對于上面的個人信息,在打印日志的時候需要研發人員做兩件事:
public class Person { // id是非敏感字段,不需要脫敏 private Long id; @Sensitive(type = SensitiveType.Name) private String name; @Sensitive(type = SensitiveType.Phone) private String phone; @Sensitive(type = SensitiveType.Account) private String account; // setter and gettr ...}
如下,先使用脫敏組件提供的工具類脫敏個人信息,然后再打印日志
log.info("個人信息:{}", DataMask.toJSONString(person));
具體的使用和實現原理可以參考:
唯品會脫敏說明:https://github.sheincorp.cn/vipshop/vjtools/blob/master/vjkit/docs/data_masking.md。
到這,還只是一般脫敏組件提供的功能范疇。也就是說,到這你基本上都可以在github上搜索到一些現成的解決方案。
但是到了企業里面,就不是說到這就已經結束了。
到了企業里面,你得滿足客戶(也就是研發人員)奇奇怪怪(也許只是一開始你覺得」是奇奇怪怪,但是實際上很合理)的需求。關注公眾號:碼猿技術專欄,回復關鍵詞:1111 獲取阿里內部Java性能調優實戰!
比如,我們就有研發人員提出:需要按照Map中的Key來配置脫敏規則」
啥意思呢?簡單來說,如果我有一個Map類型的數據,如下
Map<String,Object> personMap = new HashMap<>(); personMap.put("name","張無忌"); personMap.put("phone","17709141590"); personMap.put("account","14669037943256249"); personMap.put("id",1L);
那么在配置文件中指定好對應的key的脫敏規則后就可以把Map中的敏感數據也脫敏。
大概配置文件如下:
#指定Map中的key為name,name,account的value的脫敏規則分別是Name,Account,PhoneName=nameAccount=accountPhnotallow=phone
那先不管需求是否合理吧,反正客戶就是上帝,滿足再說。
然后,我們就開始實現了。
基本思路:復制Map」,然后遍歷復制后的Map,找到Key有對應脫敏規則的value,按照脫敏規則脫敏,最后使用Json框架序列化脫敏后的Map。
public class DataMask{ // other method... /** * 將需要脫敏的字段先進行脫敏操作,最后轉成json格式 * @param object 需要序列化的對象 * @return 脫敏后的json格式 */ public static String toJSONString(Object object) { if (object == null) { return null; } try { // 脫敏map類型 if (object instanceof Map) { return return maskMap(object); } // 其他類型 return JsonUtil.toJSONString(object); } catch (Exception e) { return String.valueOf(object); } } private static String maskMap(Object object) { Map map = (Map) object; MaskJsonStr maskJsonStr = new MaskJsonStr(); // 復制Map HashMap<String, Object> mapClone = new HashMap<>(); mapClone.putAll(map); Map mask = maskJsonStr.maskMapValue(mapClone); return JsonUtil.getObjectMapper().writeValueAsString(mask); }}public class MaskJsonStr{ // other method... public Map<String, Object> maskMapValue(Map<String, Object> map) { for (Map.Entry<String, Object> entry : map.entrySet()) { Object val = entry.getValue(); if (val instanceof Map) { maskMapValue((Map<String, Object>) val); } else if (val instanceof Collection) { Collection collVal = maskCollection(entry.getKey(), val); map.put(entry.getKey(), collVal); } else { // 根據key從脫敏規則中獲取脫敏規則,然后脫敏 Object maskVal = maskString(entry.getKey(), val); if (maskVal != null) { map.put(entry.getKey(), maskVal); } else { map.put(entry.getKey(), val); } } } return map; }}
可以說,在整體思路上,沒啥毛病」,但是往往魔鬼就在細節中」。
看到這,也許有些大神,直接從代碼中已經看出問題了。不急,我們還是悠著點來,給你10分鐘思量一下先。
1」分鐘
2」分鐘
「n」分鐘
好的,我知道的,你肯定是不會思考的。
我們直接看問題。有使用我們這個組件的研發人員找過說:我c a o,你們把我的業務對象「Map中的值修改掉了」。
我們本來想直接回懟:你們是不是姿勢不對,不會用啊。但是本著嚴(zhi)謹(qian)的(bei)原(da)則(nian)(guo),還是問了句,你在本地復現了嗎?
結果,還真被打臉了。人家既有截圖,又給我們發了可復現的代碼。真是打臉打到家了。
那到底是啥問題呢?按道理,我們肯定是測試過的,正常情況下不會有問題。那到底是什么場景下有問題呢?
我們發現:有嵌套類型的Map的時候就會有問題」
測試程序如下:
@Test public void testToJSONString() { Map<String,Object> personMap = new HashMap<>(); personMap.put("name","張無忌"); personMap.put("phone","17709141590"); personMap.put("account","14669037943256249"); personMap.put("id",1L); Map<String,Object> innerMap = new HashMap(); innerMap.put("name","張無忌的女兒"); innerMap.put("phone","18809141567"); innerMap.put("account","17869037943255678"); innerMap.put("id",2L); personMap.put("daughter",innerMap); System.out.println("脫敏后:"+DataMask.toJSONString(personMap)); System.out.println("脫敏后的原始Map對象:"+personMap);}
輸出結果如下:
脫敏后:{"name":"**忌","id":1,"phone":"177*****590","daughter":{"phone":"188*****567","name":"****女兒","id":2,"account":"1***************8"},"account":"1***************9"}脫敏后的原始Map對象:{phnotallow=17709141590, name=張無忌, id=1, daughter={phnotallow=188*****567, name=****女兒, id=2, account=1***************8}, account=14669037943256249}
我們發現,脫敏時是成功的,但是卻把原始對象中的內嵌innerMap對象中的值修改了」。
震驚
要知道,作為脫敏組件,你可以有點小bug,你也可以原始簡單粗暴,甚至你都可以脫敏失敗」(本該脫敏的卻沒有脫敏),但是你千萬不能修改業務中使用的對象」啊。
雖然問題很大,但是我們還是要沉著應對問題,仔細分析問題。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才是打工人的正確處事方式。不然只會越急越慌,越慌越不冷靜,最后買1送3」(修1個bug,新引入3個bug)
簡單debug,加上看源代碼,其實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容易發現的,主要問題就是在復制Map對象的姿勢不對」
如下,我們是使用這樣的方式來復制Map的。本來是想做深度clone」的,但是這種事做不到深度clone的。對于有內嵌的對象的時候只能做到淺clone」。
// 復制MapHashMap<String, Object> mapClone = new HashMap<>();mapClone.putAll(map);
所以,只有一層關系的簡單Map是可以脫敏成功的,且不會改變原來的Map。但是對于有嵌套的Map對象時,就會修改嵌套Map對象中的值了。
從上面的分析中就可以得出其根本原因:沒有正確地深度clone Map對象
那很自然地,我們的解決思路就是找到一種合適的深度 clone Map對象」的方式就OK了。
然后我就問ChatGPT了,ChatGPT的回答有下面幾個方法
上面幾個方式基本上可以分為3類:
根據上面的一番探索,發現還得自己敲代碼造輪子。
那其實你仔細分析后發現:我們確實不需要通用的深度clone對象的能力。我們只需要把Map類型深度clone好就行,對于其他自定義DTO,我們是不需要深度clone的。
然后就是卡卡一頓猛敲,如下:常規遞歸操作
public class MapUtil { private MapUtil() { } public static <K, V> Map<K, V> clone(Map<K, V> map) { if (map == null || map.isEmpty()) { return map; } Map cloneMap = new HashMap(); for (Map.Entry<K, V> entry : map.entrySet()) { final V value = entry.getValue(); final K key = entry.getKey(); if (value instanceof Map) { Map mapValue = (Map) value; cloneMap.put(key, clone(mapValue)); } else if (value instanceof Collection) { Collection collectionValue = (Collection) value; cloneMap.put(key, clone(collectionValue)); } else { cloneMap.put(key, value); } } return cloneMap; } public static <E> Collection<E> clone(Collection<E> collection) { if (collection == null || collection.isEmpty()) { return collection; } Collection clonedCollection; try { // 有一定的風險會反射調用失敗 clonedCollection = collection.getClass().newInstance(); } catch (InstantiationException |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 { // simply deal with reflect exception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for (E e : collection) { if (e instanceof Collection) { Collection collectionE = (Collection) e; clonedCollection.add(clone(collectionE)); } else if (e instanceof Map) { Map mapE = (Map) e; clonedCollection.add(clone(mapE)); } else { clonedCollection.add(e); } } return clonedCollection; } }
然后,又是一波Junit操作,嘎嘎綠燈,收拾完事。
貌似,到這我們就可以下班了。
但是,等等,這篇文章貌似,好像,的確,應該缺點啥吧?
這尼瑪不是講的是Guava嗎,到這為止,貌似跟Guava毛關系沒有啊!!!
那我們繼續,容你再思考一下,到現在為止,我們的深度clone方案有什么問題。
好的,我懂的。咱看到這,圖的就是一個樂,你讓我思考,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思考,思考是不可能存在的。
那咱們就直接看問題:就是啥都好,問題就是性能比較差!!!」
如果你是一個老司機,你可能看到上面的代碼就已經感覺到了,性能是相對比較低的。
基本上,Map層級越深,字段越多,內嵌的集合對象元素越多,性能越差!!!
至于差到什么程度,其實是可以通過 微基準測試框架「JMH」來實際測試一下就知道了。這里我就不測試了。
那我們還有什么辦法來解決這個性能問題嗎?
如果我們還是集中于深度clone對象上做文章,去找尋性能更高的深度clone框架或者是類庫的話,那么其實這個問題就已經走偏」了。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我們之前的問題:
我們需要對Map對象按照key來脫敏,所以我們選擇了深度clone Map,然后對Map遍歷按照key脫敏后序列化。
那其實我們最終要解決的問題是:Map對象序列化后的字符串得是按照key的脫敏規則脫敏后的字符串。
所以,其實我們除了深度clone這一條路外,還有另外兩條路:
對于第一種方式,要看你使用的Json框架是否支持(一般Map類型用的都是內置的Map序列化器,不一定可以自定義)。
那第二種方式,到底應該如何玩呢. 如下:
// 脫敏轉換函數public interface MaskFunction<K, V, E> { /** * @param k key * @param v value * @return 根據key和value得到脫敏(如果有需要的話)后的值 */ E mask(K k, V v);}// 自定義MaskMap對象,經過MaskFunction函數,將普通Map轉換為脫敏后的Mappublic class MaskMap extends HashMap { private MaskFunction maskFunction; public MaskMap(MaskFunction maskFunction) { this.maskFunction = maskFunction;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get(Object key) { Object value = super.get(key); if (value == null) { return null; } return maskFunction.mask(key, value); } // other function to override ...}
如上,Map不再是「clone」的玩法,而是轉換」的玩法,所以,這種操作是非常輕量級」的。
但是這種玩法也有缺點:比較麻煩,需要override好多方法(不然就需要熟讀Map序列化器來找到最小化需要override的方法,并且不太靠譜),并且全部都要是轉換」的玩法。
終于,終于,終于,這個時候該輪到我們「Guava」登場了。
輪到我了
用過Guava的人都知道,Guava中很多好用的方法,但是我們平常用的多的也就是那幾個。所以這個時候你說需要轉換Map,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去Guava中看看有沒有現成的方案,沒準有驚喜!!!
一看就是驚喜:
Maps#transformEntries(Map<K,V1>, Maps.EntryTransformer<? super K,? super V1,V2>)
Returns a view of a map whose values are derived from the original map's entries. In contrast to transformValues, this method's entry-transformation logic may depend on the key as well as the value. All other properties of the transformed map, such as iteration order, are left intact.
返回一個Map的試圖,其中它的值是從原來map中entry派生出來的。相較于transformValues方法,這個基于entry的轉換邏輯是既依賴于key又依賴于value。變換后的映射的所有其他屬性(例如迭代順序)均保持不變
這不正是我們上面需要實現的 MaskMap嗎!!!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支持,對集合類型的脫敏轉換」,再去看一下呢,又是驚喜!!!
圖片
到這,基本上,我們已經在Gauva中找到了我們所需要的全部元素了。下面就是簡單集合脫敏規則使用下就好了
public class MaskEntryTransformer implements Maps.EntryTransformer<Object, Object, Object> { private static final Maps.EntryTransformer<Object, Object, Object> MASK_ENTRY_TRANSFORMER = new MaskEntryTransformer(); private MaskEntryTransformer() { } public static Maps.EntryTransformer<Object, Object, Object> getInstance() { return MASK_ENTRY_TRANSFORMER;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transformEntry(Object objectKey, Object value) { if (value == null) { return null; } if (value instanceof Map) { Map valueMap = (Map) value; return Maps.transformEntries(valueMap, this); } final Maps.EntryTransformer<Object, Object, Object> thisFinalMaskEntryTransformer = this; if (value instanceof Collection) { Collection valueCollection = (Collection) value; if (valueCollection.isEmpty()) { return valueCollection; } return Collections2.transform(valueCollection, new Function<Object, Object>()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apply(Object input) { if (input == null) { return null; } if (input instanceof Map) { Map inputValueMap = (Map) input; return Maps.transformEntries(inputValueMap, thisFinalMaskEntryTransformer); } if (input instanceof Collection) { Collection inputValueCollection = (Collection) input; return Collections2.transform(inputValueCollection, this); } if (!(objectKey instanceof String)) { return input; } final String key = (String) objectKey; return transformPrimitiveType(key, input); } }); } if (!(objectKey instanceof String)) { return value; } final String key = (String) objectKey; return transformPrimitiveType(key, value); } /** * 按照脫敏規則脫敏基本數據類型 * * @param key * @param value * @return */ private Object transformPrimitiveType(final String key, final Object value) { // ... }}
那脫敏的地方只要轉換一下Map就可以了,如下:
public class DataMask { /** * 將需要脫敏的字段先進行脫敏操作,最后轉成json格式 * @param object 需要序列化的對象 * @return 脫敏后的json格式 */ public static String toJSONString(Object object) { if (object == null) { return null; } try { if (object instanceof Map) { Map maskMap = Maps.transformEntries((Map) object, MaskEntryTransformer.getInstance()); return JsonUtil.toJSONString(maskMap); } return JsonUtil.toJSONString(object, jsonFilter); } catch (Exception e) { return object.toString(); } }}
我們調用了transformEntries方法,是可以根據key(可以找到脫敏規則)和value(可以判斷類型)來轉換的。但是Map中的有些API實際上可能只有value(比如values())或者只有key(比如get()方法)的,那這種EntryTransformer是如何生效的?
你是不是有那么一點好奇呢?
我們就不去想了,直接看代碼:
但是比較容易通過key拿到對應的value,然后把key和value傳給轉換函數就可以了
public V2 get(Object key) { V1 value = fromMap.get(key); return (value != null || fromMap.containsKey(key)) ? transformer.transformEntry((K) key, value) : null; }
這里的實現其實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
就是這一個判斷:(value != null || fromMap.containsKey(key)) ,我們上面實現的時候直接沒有考慮到值為null的情況(但value為null,但是有對應的key的時候還是應該要調用轉換函數的)
public Collection<V2> values() { return new Values<K, V2>(this); }
也是一樣,返回一個轉換后的 Collection,其中Collection中的值也是經過 transformer轉換的。
而對于迭代器也是一樣的,都有對應的實現類把轉換邏輯放進去了。
其實上面的這種 Veiw的基本思想,在Guava中有非常多的場景應用的,如
這種 Veiw的基本思想,其實就是懶加載」的思想:在調用的時候不實際做轉換,而是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會做轉換」
比如:com.google.common.base.Splitter#split在調用的時候實際上并不是立刻馬上去分隔字符串,而是返回一個Iterable的View對象。只是在實際迭代這個Iterable的View對象時才會實際去切分字符串。
在比如com.google.common.collect.Sets#difference在調用的時候并不會立刻馬上去做兩個集合的差操作,而是返回一個 SetView的View對象,只有在實際使用這個View對象的API的時候才會真正做差操作。
注意點:這種思想大部分場景下,會是性能友好型的,但是也有例外。我們要分清楚場景。
比如,分割字符串的方法com.google.common.base.Splitter#split,如果調用完之后不做任何操作,或者只會遍歷一次(大部分場景都是只遍歷一次),那么這其實就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如果調用完之后,還需要遍歷很多次,那么這種場景下,性能可能不是最好的。
所以,對于我們來講,如果Guava工具包中沒有我們需要的View的方法,那么我們可以自己按照這個思想來造一個。如果已經有了,要區分場景使用.
升級過Guava版本的同學可能深有體會,升級Guava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因為「Gauva API的兼容性是做得很差」的。(當然這里主要還是因為大部分同學沒有認真閱讀官方的文檔導致的)
因為,官網首頁就直接提醒了Guava API的兼容性原則:
圖片
具體請參考:Guava官網https://guava.dev/。
這對于我們做基礎組件的同學來講,是一件尤其需要注意的事情。因為一旦使用了前后不兼容的API,那么使用組件的應用很可能因為API不兼容,導致無法運行的問題。
所以對于做組件的同學,對于Guava的使用一定要慎重:能不用就不用,必須要用的話一定不能使用以@Beta注解標注的方法或者類。
Gauva確實是一個保藏庫,當你要造輪子的時候不妨先看看Gauva中有沒有現成的輪子。每看一次,也許就多一次驚喜。
這一次是Map對象脫敏場景遇上了Guava的 Maps#transformEntries(Map<K,V1>, .Maps.EntryTransformer<? super K,? super V1,V2>) ,那么你又有什么場景偶遇了Guava呢?,可以在評論區聊一下。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6-44388-0.htmlGuava騷操作,十分鐘搞定日志脫敏需求!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SpringBoot全局異常處理知多少?詳細介紹處理方法,附相關源代碼
下一篇: 探索Taro:跨平臺開發的實踐與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