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前沒去成 MWC 巴塞羅那大會的朋友們別著急,MWC 上海開幕了!
這場開在家門口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吸引了全球三千多個廠商參加,其中國產大廠占了多數,前來圍觀最新科技的媒體和客戶們也是蜂擁而至,我們都給堵半道了。
有這么個情況也非常合理 —— 國內這兩年在通信技術方面突破了太多東西了,導致這場原本作為 “ MWC 分會場 ” 的展會也非常非常有看頭。
而且每一項都能和大家接下來的生活扯上關系,MWC 展會主辦方說話比較有水平,他們想了三個詞,分別叫:超越5G、人工智能經濟、數智制造。
但要我說,用大白講就是:
1、5.5G 我們能用上了,6G 也開始在討論該怎么做了!
2、廠商們怎么做 AI 才能得到用戶的認可?
3、上面這倆玩意,制造業也可以想辦法消化吸收,合理使用,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
接下來我們今天這篇文章,就圍繞著這三條線好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逛 MWC Shanghai 2024 展會的心得。
>/ 五年過去,5.5G 來了
先來說說 5.5G。
5.5G 的大名叫做 5G-Advanced ,也就是 5G 增強版的意思,每一代通信技術推出之后,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迎來技術上的版本更新,今年 5G 剛好發展到了后半階段,所以自然就叫它 5.5G 了。
而且就像我們熟悉的電腦和手機操作系統一樣,通信技術每一次的版本更新,都會帶來一些新功能。
5.5G 最明顯的提升就是基站接入能力,它能夠讓單臺設備達到下行萬兆( 10Gbps )、上行千兆( 1Gbps ),相比 5G 最高 1Gbps 的下行速率和 100Mbps 的上行速率,快了整整 10 倍,堪稱鳥槍換大炮。
當然了,就跟當時宣傳 5G 一樣,這個速度是理論數值,而且還是通過毫米波實現的,以后能不能落地還是個未知數。
在 MWC 現場,我問了下中國移動,它們說已經在上海很多地方都部署了 5.5G 基站。
杭州當然也有,目前 5.5G 推廣最快的城市就是上海和杭州,至于具體分布在哪里得問杭州的營業廳。。。
現場我也是找了臺支持 5G-A 的手機測了下網速,這個網速只能說害行,比原先的 5G 確實更快,但是也沒快多少,各位可以在手機上下一個 “ 泰爾網測 ”,看看自己手機的 5G 網速跟它比到底相差多少:
后面我又特意跑去中國移動線下營業廳,重新找了臺手機測了速,2186Mbps,換算一下就是 273.25 MB/s,下一部 3 個 G 大小的電影只需要 11 秒左右,這下舒服了。
這么說吧,升級成 5.5G 后,以后如果你到月底還有 100 個 G 的流量沒用完,問題不大,只需要 6 分鐘就能把它霍霍完。。。
不過就像某個 B 站 UP 說的 —— “ 速度,其實是 5G 最無聊的應用 ”,5.5G 同樣也是如此。
5.5G 不單單只是 5G 的增強版,未來將要推出的 6G,其實也是在 5.5G 的基礎上進一步演進而來,所以我們還能通過 5.5G,提前窺探到一部分 6G 的輪廓,比如說 “ 通感一體 ”。
簡單來說, 5.5G 在原來通信能力的基礎上,集成了類似雷達的功能,可以捕捉和測算出目標對象的距離、速度、運動軌跡以及狀態,這就讓它有了更多發揮空間,比如在車上實現更高階的智能駕駛。
可能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5G 的網速已經夠快,5.5G 沒啥太大的必要。
但是 5.5G 的技術價值就擺在這里。
為什么我們一直在研究更快、更高效的通訊技術?是因為真的有面向未來的場景需要它們,而且以后我們每個人,都能體驗到這些技術帶來的一部分魅力,何樂而不為呢?
說起來 5G 手機從昂貴到親民,在短短五年內就實現了快速普及,而接下來產業鏈的任務就是把 5G 下放到更多設備。
在 MWC 上,“ RedCap ” 絕對算得上是除 5.5G 之外,出鏡率極高的詞匯,幾乎每走幾步就能看到,RedCap 是 Reduced Capability 的縮寫,也就是 “ 輕量化 ” 的意思,5G RedCap 顧名思義就是輕量化 5G。
相比 5G 它功能更少、但成本更低(低于 10 美元)。
借助 5G RedCap,很多原本不支持 5G 的設備,諸如智能手表、監控攝像頭還有車機,也能夠用上 5G,未來 5.5G RedCap 出來后,它們甚至還能支持上 5.5G。
現如今 5.5G 已經具備了千億級的連接能力,搭配接下來即將涌現的一大批輕量化 5G 設備,5G 剛出來那會兒喊出的 “ 萬物互聯 ” 口號,或許很快就快要實現了。
當然了,既然 5.5G 都已經來了,6G 還會遠嗎?
你敢信有些廠商,已經開始在今年的 MWC 上展示跟 6G 相關的技術了,比如 Starwin 放在展臺門口的這輛衛星通訊車,就把 6G 基站解決方案直接搬到了車上:
還有這臺筆記本,它背面自帶相控陣列 6G 天線:
相比起 5G 和 5.5G,6G 有個顯著特征是,它可以把基站和衛星連接在一起,從而實現網絡全球無死角覆蓋。
換句話說,如果你能堅持到 6G 手機出來以后再換機,OK,那到時候也不用考慮另外加錢上衛星通訊版了,因為到了那個時候,基本上是臺 6G 手機,都自帶衛星通訊的能力~
當然 6G 也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現階段很多技術其實還處在探索階段,就比如中國電信就做了一個名為 “ 無蜂窩網絡 ” 的東西。
眾所周知之前手機網絡都叫蜂窩移動網絡,意思是整個通訊系統是仿照豐巢的邏輯設計的,每個基站之間互相獨立。
而無蜂窩網絡,它可以打通每一個基站,讓附近好幾個基站共用一套大的基礎機房。
這么一來就不用擔心某個基站連接的手機太多,信號被塞爆,沒準可以徹底解決手機掉網問題。
>/ 人人都在說 AI
除了 5.5G 這個大熱點,整個大會彌漫著的最濃厚的氛圍,就是 AI 和 AI 制造業應用了。
夸張到什么地步,所有場館里各個大小展臺,一眼望過去幾乎全是說自家 All in AI 的,就像下面這幾張照片,依次是中興、新華三、聯想的展臺:
而具體大家都是怎么 All in 的,廠商們卻達成高度一致,除了早已不新鮮的各類辦公大模型,翻譯大模型,更顯眼的是全場到處都是的數字人。。。
比如華為推出的這個 AI 助理,小藝 plus 屬于是。聯想負責人說,他家之前宣傳的數字人都用寫實場景,這次換了個游戲場景;
中興則是掏出了游戲助手,能幫你查游戲攻略,記對面閃現時間啥的,還能記錄高光時刻,這下一個人打游戲方便了,賽博陪玩。
而聯通這個就是純粹的數字人了,根據不同價位能拿來拍大頭貼,當主播,干直播帶貨,當導游,但是這個建模質量嘛。。。有點歡樂谷。
中國移動的靈犀數字人則像賽博大堂經理,看著比較呆,被集成到了移動 APP 里用來查業務跑腿。
除了這幾家大廠,小廠們也都在自家展臺擺數字人,但無一例外都暴露了懂的都懂的建模水平。只能說,就目前這個形象設計,要么干脆別搞人類形象,要么還不如搞點二次元。。。
而在各個廠專營的業務上,每個廠商又根據自己廠情不同,搞出了不同的 AI 應用。
比如華為這種涉及通信行業和汽車業務的,就給出了他們的通信和造車領域的大模型。
這倆一個是給通信運維工程師的,用專屬大模型來提升工作效率;另一個是面向車企的,從外觀設計到氣動仿真,甚至車間都能AI助力,加快研發速度。
有一說一,可惜沒問到新款問界有沒有用上這個大模型。
而像聯想這種從消費數碼到網絡硬件都做的廠家,則用大模型把這套東西整合了起來,主打 AI 生態,號稱全棧 AI。不過這些好像都沒他家機器狗吸引觀眾,果然大家都喜歡看機器人哈,六條腿,賊拉風。
此外他們還展示了一個還挺有意思的應縣木塔文旅項目,利用AI和XR等技術數字化生成了千年古建的每一個細節,戴上頭顯就能身臨其境的體驗,效果確實不錯。
而要說把AI跟自家傳統業務結合最緊密的,還得數中國移動。
比如 AI 彩鈴業務,你可以用文生視頻,文生音樂,視頻換臉這些AI應用來自定義自己的彩鈴。咱就是說,這下打電話的時候可能整活了。。。
移動地盤肯定也少不了咪咕,這回展示的咪咕AI解說,能實時分析比賽現場做文字解說,還能把解說換成明星的聲音。
不過我問過工作人員了,里面現在主要是面向歐洲杯的明星,其他體育項目還沒哈。
此外,一些小廠也帶來了許多頗具看點的AI應用,比如來自清華大學的致訊科技。
他們宣稱要讓 AI 理解人類,為此他們和腦科學團隊合作,用 minicpm 大模型(被斯坦福抄那個)來學習人類的腦電波數據,根據不同場景下的腦電波,反過來調整優化游戲和音樂,還能應用在汽車領域,讓自動駕駛開的更像人。
悄悄問了工作人員,他們說游戲場景是用王者榮耀訓練的,誰坑誰在腦電波上都能看出來。
完蛋,這下混上王者的事要瞞不住了。
>/ 其他有意思的還挺多
說了這么多的 AI 和工業,其實 MWC 上還有許多消費級的有趣硬件展示,比如小米的展臺放了一輛 SU7 用來展示小米的人車家生態,吸引了不少外國友人。
不過對于咱們來說都是些早就發布過的玩意,我就不展開說了。
同樣的,聯想帶著高通驍龍 ARM 處理器的筆記本真機來到了現場。
我現場幫大家掂量了一下,重量控制的還可以 —— 假如再配合高通 ARM 芯片實現高續航,說不定還真能在高端辦公本領域占領一定的市場。
搭載高通處理器的 Windows 筆記本是今年下半年硬件方面比較有趣的一類,等到產品開售之后,我們也會盡快給大家搞一臺回來做做測評。
在看了一圈之后,我終于是遇到了點兒新東西,比如榮耀在 MWC 開了場發布會,宣布了一項榮耀基于 AI 制作出來的新護眼功能。
眾所周知,榮耀這兩年一個很響亮的招牌就是護眼,比如 1920Hz、3840Hz 的超高頻 PWM 屏幕調光,都是榮耀先發布的。
而這次他們整出來的技術,叫 AI 離焦護眼。大概意思是利用 AI 檢測屏幕和眼鏡的距離,再調整屏幕的參數來達到類似離焦眼鏡的效果,從而起到緩解近視的功效。
聽起來很厲害,但是畢竟沒給實際上手,咱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個護眼法,只有等它正式發布以后才能知道了。
哦,對了,在 MWC 上我還看到了星閃。
星閃這玩意之前咱們就聊過,它是一種新型的無線短距通信技術,集合了藍牙和 Wi-Fi 的優勢,之前市面上已經有搭載星閃技術的 TWS 耳機、鼠標等消費級產品問世,現如今搭載星閃的工業級產品也來了。
星閃攝像頭、星閃車鑰匙、星閃網關。。。你別看這技術才出來沒多久,其實 “ 就業前景 ” 還挺廣泛。
>/ 終
OK,花了這么多篇幅,總算把 MWC 給大家大概逛完了。
其實除了我們提到的這些之外,還有很多沒有面向個人消費者的供應鏈產品。
比如移遠、利爾達展示的各種通信芯片、星閃通信解決方案,ABTEC 的音頻測試系統。
以及美國廠商 Frore Systems 的壓電薄膜超聲波散熱系統等等。
這家的風扇真的很離譜,只有兩個手指節大小,風壓相當于右圖里面那個大個頭的風扇。
只不過因為結構是用光刻機刻出來的,所以除了貴沒別的毛病。
其實說到底,像MWC這種展會更多的是面向行業的,很多展位都是封起來的,只有受邀請的參觀者才能夠進入。
他們這么做的目的,其實就是只邀請那些掏得起錢買產品的大客戶進去,把最好的參觀體驗留給他們。
“ 促成理解、達成交易 ”,才是MWC、CES這類展會舉辦的最根本的意義 —— 雖然 MWC 主辦方不公布展會成交額,但是去年 MWC展會閉幕之后,不少通訊相關的產業機構股價都迎來了一波上漲。
同時,我們也作為旁觀者,見證了今年展會上的人流涌動,握手言歡。
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我們翻了翻手機里的相冊,發現 2019 年的時候,上海 MWC 的口號是 “ 5G is ON ”,各家推廣著自己的 5G 解決方案。
五年過去了,5G 已經從一項領先科技,變成了一種百元機都支持的通信規格 —— 而這一切都是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發生的。
雖然聽著有點兒俗,但我也確實很期待,五年之后參觀 MWC 的時候,世界又會變成什么樣子。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5-97340-0.html我們去了趟上海MWC 發現5G已經過時了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