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境 》死了。
有些差友可能懵了,忘記了這是啥玩意,給你點提示。
2023 年上線,柳葉刀工作室,太空題材 FPS 游戲,開服前飽受期待的國產之光,上線后開始直播修 bug ,游戲在線玩家比現實世界空間站里的人類數量還少。。。
怎么說,現在是不是想起來,自己 steam 庫里還有這么一款放到發霉的游戲。
可能有些差友已經發現了,就在前幾天,《 邊境 》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停服公告。
小作文不算長,但也有幾百字,小發簡單概括一下:游戲開發商柳葉刀工作室稱自己臨時收到發行商 SkyStone 發來的單方通知,說《 邊境 》要在 7 月份正式停運。
雙方交涉失敗后,柳葉刀工作室打算要回運營相關權利和賬戶數據,打算有朝一日重啟《 邊境 》。
另外公告里還說,發行商還欠著錢沒給。
憤怒的玩家還沒來得及沖塔,塔自來也。
就在柳葉刀工作室發布聲明的第二天,游戲發行商 SkyStone 在 steam 發布了一則英語書寫的公告。
公告大意是,游戲要在 6 月底停服,停服原因是柳葉刀工作室游戲內容更新又少又慢。從 6 月底開始,柳葉刀工作室將恢復《 Boundary 》的出版權,并停止為游戲提供所有服務。
兩條公告看下來,《 邊境 》玩家直撓頭:俺尋思自己也不是黑澤明,你們倆咋擱這上演羅生門了。
怎么說呢,就連小發這個吃瓜網友,都感覺挺莫名其妙的,總感覺自己的臺詞被搶了。
最冤枉的,不應該是買了游戲的苦逼玩家們嗎?
開發商和發行商罵的興高采烈,但就是不來點實質性補償,玩家們也沒啥辦法,只能口嗨幾句 rnm 退錢。
當時豪氣的敞開錢包,支持國產游戲的時候,大家是真的沒想到,這游戲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會以這樣一地雞毛的形式收場。
在《 邊境 》上線前,它是真正意義上的國產之光, buff 層數拉滿的那種。
首先,游戲工作室的三位創始人就很對玩家胃口。在柳葉刀工作室的官網,三位創始人自稱是射擊狂熱愛好者。
其中 Frank 李鳴渤是英國海歸,有資深 3A 游戲開發經驗。CT 崔永亮和 Colt 鄒聰則是從騰訊出來的人,這兩個可就有點說法了。
CT 在創辦柳葉刀之前,曾在騰訊琳瑯天上經手過《 逆戰 》項目,當時他策劃了個在零重力宇宙環境中對戰的新玩法模式,但最終沒有被采用。
他的好朋友 Colt 對這個想法很感興趣,兩個人甚至搞出了世界觀和概念設定雛形,卻也止步于此。直到 2015 年,柳葉刀工作室正式成立。
對玩家們來說,這種離開大廠巨頭逐夢的行為,十分拉好感。
如果說柳葉刀工作室的創立,給人一種 “ 反資本 ” 的爽感,那么索尼的認可,就是給《 邊境 》國產之光的名頭蓋了個戳。
2016 年 PlayStation 發布會上,索尼公布了第一批中國之星計劃,其中就有柳葉刀工作室的《 邊境計劃 》,這是《 邊境 》的前身。
主機游戲巨頭索尼和中國之星計劃,相當于一塊投石問路的敲門磚。
此后幾年,不少游戲媒體持續關注這款游戲,為《 邊境 》帶來了持續的熱度,也讓柳葉刀初窺游戲市場的一角。
說完離開大廠單干的創始人以及被索尼青睞的好運氣,接下來聊聊它被譽為國產之光的第三個原因——游戲本身。
《 邊境計劃 》時期,游戲還只有一個比較模糊的雛形,它由虛幻 4 開發,預定不僅要在 PS4 上發售,還要支持 PS VR 。
不過大概玩法從始至終都沒有改變,游戲被設定在偏向寫實風格的近未來空間戰術環境里,扮演一名武裝宇航員,身穿自行搭配的宇航服,手持自行組裝的武器自由行動。
這個概念十分精彩,預告片也不錯,但問題是,游戲光是一個預告片可不行。
在玩家們 “ 畫餅 ” 的質疑聲中,直到 2023 年,《 邊境 》才被端上來,以搶先體驗的形式發售。
《 邊境 》本身立足于 FPS ,同時太空戰斗這種形式,也讓游戲擁有一個有趣的特點。
傳統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游戲,人物行動維度基本上是前后左右再加一個上方,而《 邊境 》則把探索空間拓展到了你的腳下,變成了上下前后左右的行動模式。
用更直白的方式來說,在《 邊境 》里沒有地面的限制,玩家也需要向下探索。
這放到 CS 這種傳統 FPS 里,有人把槍口筆直朝下,你估計只會懷疑這家伙是不是開了掛要開轉了。
對于大多數玩家來說,這毫無疑問是一種全新的游玩體驗。也因此,《 邊境 》才飽受人們期待。
在游戲剛發售那會,好評數量遠勝于差評數。
柳葉刀也深知外掛對于 PVP 環境的破壞,發了條反外掛聲明,開服不到一禮拜,封了上百個賬號。
同時,他們還搞起了直播修 bug 、趕進度。
在 B 站直播間里,一塊寫著未來規劃的白板占了大半個屏幕,左邊則拉來了老二次元都熟知的涼宮春日當看板娘監督營業,顯得十分親和。
從《 邊境 》這個概念誕生,截止到游戲剛發售這段時間,柳葉刀工作室和《 邊境 》就像是裝逼打臉流網文里的歪嘴龍王。
七年之期已到,多年的隱忍和爆發,必須要讓否定這個玩法的《 逆戰 》和騰訊知道知道,什么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但有句古話說的好,莫裝逼,裝逼遭雷劈。
在度過發售日的狂熱之后,越來越多的玩家冷靜下來,他們發現,這個搶先體驗的游戲,好像,似乎,大概,沒那么好玩?
這游戲有哪些缺點,過去的一年里,人們該講的都講差不多了。
簡單來說就一句話,玩家得到的,和他們七年的期待,實在是不匹配。
具體哪方面不匹配,這就海了去了。在 steam 評論區兩千多條差評里,玩家們換著花樣表示不滿。
優化爛、有 bug 、冗余玩法太多、干員設計失敗、平衡性一般、玩法太單薄、匹配系統失衡、網絡延遲。。。
似乎這些 3A 游戲大廠看了都腿軟的致命問題,在《 邊境 》里開始搞團建了。
從這一刻起,《 邊境 》失敗的苗頭就開始出現了,如果你打開《 邊境 》的 steam 評測圖標,就能看出來。
發售日帶來的熱度,維持了大概一周左右,到了 4 月 20 日,評測數量直接大跳水。
一款游戲,最恐怖的不是做得差,而是做得差的同時,人們連罵都懶得罵。
不信你瞧隔壁三國殺,人們有事沒事去刷差評,現在好評率只有 9% ,但小日子過得十分滋潤,錢沒少賺。
《 邊境 》的崩潰,一發不可收拾。
此后,柳葉刀還做過一些努力,可游戲的多次更新,基本是 bug 修復和維護,并沒有推出可以拯救游戲口碑的革命性更新。
6 月 19 日,好久不見的柳葉刀在 B 站、微博發力,親自下場和發行商撕逼——此前他們發的最后一條游戲更新動態,還是在去年 12 月 27 日。
《 邊境 》為啥會變成今天這樣呢?更關注柳葉刀工作室業內動態的人,可能聽過一些故事。
從游戲立項到搶先體驗版本發售,《 邊境 》經歷了數次大改,每次改動都消磨人們的耐心。
工作室的人們發現,自己的工作似乎永無止境,每當窺探到游戲發售的節點,就會有一個新的需求下來,讓游戲延期上線。
有網友專門梳理過《 邊境 》的跳票史,從 2019 年開始,不斷有游戲發售的消息傳出,但結果你也知道,我們被放了很多次鴿子。
面對跳票,柳葉刀的員工,比玩家還坐不住。似乎他們在做的,是一款永遠在畫餅的游戲。
很快,從三個人擴展開來的工作室,出現了離職潮。最開始的時候,柳葉刀還會給離職員工開歡送會,后來離職人多了,歡送會就取消了。
至于為什么離職,前員工們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薪資問題,因為游戲遲遲不上線,分紅遙遙無期。由于工作室體量不大,工資在業內普遍較低。
2020 年底,柳葉刀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普漲,但距離員工們想要得到的回報并不匹配。
還有人認為是管理層的問題,認為和一線對接的是 “ 美術主導 ” 制作人,往往站在美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經常會下達模糊的指令。
柳葉刀的想法是,《 邊境 》不是把傳統 FPS 搬到太空,所以前期就要用美術包裝好,要從技術上實現在自己的系統里自洽。
這種決策者和執行者的矛盾,最后的解決方式是, CT 會做一個自己的版本,即便有很多東西最后成了無用功。
此外,還有一些犀利的問題,例如柳葉刀的財力,也在漫長的拖延中逐漸吃緊,有些時候,員工的工資還是管理層借錢才發下去的。
同時柳葉刀樂于參加展會,并為展會提供定制版本,離職員工則認為展會版本消耗了大量精力,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不會被正式版使用。
當然,站在現在這個情況去討論,有種先射箭再畫靶的嫌疑,假如《 邊境 》賣爆了,可能一切說法就反過來了。
只是現在,是非對錯已經無關緊要,除非《 邊境 》能死而復生,不然它唯一的價值就只有能讓別人復盤避坑了。
有一說一,當年從 CT 腦袋里迸發出來的太空 FPS 這個想法,即便現在去看,依舊熱烈且浪漫。
但是世界上不缺好點子,缺的是把好點子變成游戲的人。
對于一款游戲來說,即便擁有一個牛逼轟轟到能拿年度游戲的想法,可要是沒法兼顧整體的游戲性以及前后期的設計和運維,那最終得到的也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
好點子再厲害,不能平穩落地說服玩家,它也只能變成一個笑話,就像是陶德和他的《 星空 》。
而現在,不知道是不是自媒體高度發達,很多好點子在提出的時候,就會被炒起來,變成一股流量風暴。
投資人揮舞著鈔票,推動著興奮的廠商把點子做成游戲,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游戲做到一半就感覺不太對勁,也無法抽身了。
無論是內部的壓力,還是外界的期望,都推動著廠商硬著頭皮把游戲做完,于是到最后,成品只能做成一個四不像。
《 邊境 》的結果很壞,可初衷是好的, CT 、 Colt 、 Frank 起碼比大多數人更具有勇氣,敢于為了一個想法,去組建柳葉刀,并為之努力。
遺憾的是,光靠一根筋的努力沒什么用,不然世界上最成功的,應該是村里那頭拉磨的驢。
撰文:張大東
編輯:莽山烙鐵頭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游戲對外公開資料、柳葉刀工作室官網
https://gwb.tencent.com/community/detail/133761
https://www.chuapp.com/article/288191.html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66803187220617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5-97044-0.html銷量30多萬的“國產之光”《邊境》:在六月底悄悄死去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