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車在某種意義上,做純越野是極其危險的 ” 。
魏總你是真敢說啊。
5 月 11 日,也就是上周六,長城汽車罕見的舉行了一場直播的股東大會。當時董事長魏建軍的這番發(fā)言,直接就是往蒸蒸日上的方盒子車市頭上澆冷水。
總結下來,就是電機低速沒扭矩,力大磚飛不安全。
可是,像那個網紅成佛坡,道路坑洼,非鋪裝的黃泥地,兩個接近 180 °的發(fā)卡彎連著 24 度( 45% 坡度 )的陡坡,但凡車主技術差一點,即使開著三菱的帕拉丁,豐田霸道這些有口皆碑的老牌越野車,都一樣上不去。
反觀新能源,動力充沛,都不需要車輛有什么專門的越野調教,不少小白車主也能輕松登頂。
新能源還有精密的電控,這么一看,新能源簡直就是先天越野圣體,怎么就危險了?
一時間,支持新能源支持者們和越野玩家吵得難解難分,誰也說服不了誰。
那脖子哥我也寫過好幾次 “ 方盒子車 ” 了,這個問題,魏總說的對也不對,大部分的純電車確實不太適合 “ 硬核 ” 越野。
首先,我們先說如何判斷一輛車能不能越野?
我們常說, “ 哇,這越野車動力好強 ” ,而當把動力這么抽象的概念拆開看,最核心的無非就是——扭矩、轉速和馬力三者。
他們之間的關系咱們打個比方,扭矩就好比攻擊力,轉速就是攻速,馬力就是一定的時間內,打出了多少傷害。
而越野車,攻速不重要,最看重的就是攻擊力——扭矩。
傳統(tǒng)的燃油越野車,由于發(fā)動機的效率過于低下,所以需要依賴變速箱、分動箱等等一大堆機械結構。就像變速自行車一樣,依靠小齒輪帶動大齒輪的杠桿原理,幫助它去放大扭矩。
然后還需要差速鎖等等復雜的傳動機構,讓發(fā)動機在越野的時候合理的分配扭矩,獲得抓地力,避免打滑。
可新能源就不同了。。。
看這電機工作曲線,開始的那一瞬間扭矩直接拉滿,功率也是一條直線往上升,跟羸弱的發(fā)動機完全不同。在外面看,那就是動力一踩電門就有,蹭得一下就往前去。
而且新能源的電控還可以實現毫秒級的扭矩分配,實在分配不過來,反正電機體積小,前后都擺一臺就好了,甚至仰望搞了 4 臺,這可是燃油車羨慕到流口水的優(yōu)勢。
這么一看,新能源車果真是 “ 先天越野圣體 ” 。
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電機也有個致命的缺點,散熱難度大。
電機在低轉速大扭矩輸出的時候,由于電流的大量增加,溫度會急劇升高。
即使電機效率高達 95 % ,剩下 5 % 產生的熱量,對于跟西瓜一樣大的電機來說,都是不可忍受的。
欸,不對啊,發(fā)動機里面汽油還不停 “ 爆炸 ” 呢,熱效率才 40% 多,怎么不見燃油車天天開鍋?
首先,發(fā)動機體積大,散熱效率高,發(fā)動機自身也爭氣,鑄鐵材質能耐住幾百度的高溫。
其次,什么進氣隔柵( 風冷 )、冷卻液( 水冷 )等等散熱手段,工程師們能用的都給發(fā)動機用上了,散熱效果當然好。
反觀電機,目前大部分電機都是外殼水冷,連浸入電機內部的油冷方式都仍未普及,效率不高。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電機和發(fā)動機的散熱效率就像手機和電腦,我水冷電腦直接灌水,這不比你那小手機慢慢導熱來的有用?
散熱效率低,電機就容易過熱消磁,失去動力。
設想一下,越著野,翻著坡,車子一失去動力,滾下來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所以,電機很難長時間滿足越野的大扭矩需求。
除了大扭矩之外,越野常常是需要慢下來爬坡或者觀察的,但新能源車也確實很難 “ 慢 ” 下來。
由于電機初期能夠提供澎湃的動力,新能源車得以可以舍掉很多以前燃油車的機械結構,什么變速箱呀、傳動軸呀,在新能源車上統(tǒng)統(tǒng)木有,只保留了一個擋位。
但是只有一個擋位,又要兼顧狂暴的加速,又要兼顧高速的能力,這可太難了。
燃油車可以肆無忌憚的二檔 7200 干他,也可以六檔 1500 巡航,但電機想跑得快,只能不停的拉高轉。
所以,很多新能源廠商都選擇了一個適中的擋位,類比過來,就像一臺油車只有二檔或是三檔,犧牲一點高速能力,換來大部分消費者體感更強烈的 “ 零百加速 ” 。
這么一來,新能源可能扭矩剛剛變大,車速立馬就上去了,很難同時滿足越野要的 “ 低時速、大扭矩 ” 。
所以才有魏建軍說的 “ 電車那都是撓上去的 ” 。
上去是能上去,但是新能源車瞬間爆發(fā)的動力,飛沙走石不說,巨大的沖擊力還容易使車輛斷軸、漏液,產生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車損。
畢竟越野的時候,只有慢,才能摸清車子和自己的能力邊界。
那新能源車想慢下來玩越野,方法也不是沒有。
得加錢。。。
無論是方程豹豹 5 ,還是奔馳 EQG ,都用上了傳統(tǒng)越野車的結構——變速器。
在變速器的加持下,早已上市的方程豹豹 5 那小視頻是一個接一個啊。
甚至還有開著蠕行模式,把腿放窗外玩傻瓜式越野的。。。
有用啊,很有用。
根據上汽通用五菱陳文、韋流權的研究,無論是能耗,還是爬坡能力,用了變速器都能全面提升。
就沒有花錢的不是。。。
畢竟多花了一倍的錢吶!
原來的單擋變速器成本一般在 1000-2000 元左右,而新能源的兩檔變速器,由于需要對電機初段大扭矩作出特定優(yōu)化,導致成本得提升 1000-3000 元。
寶馬 i8 、保時捷 Taycan 、電動 EQG 這種成本不敏感的豪華車型還好,像豹 5 這樣相對經濟適用的車型,車企的心在嘩啦啦流血。。。
所以,如果不是車型剛需,車企們一般是不會加上變速器的。
奔馳 EQG 甚至每個輪子配一臺變速器,壕無人性。
而這成本,也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
上個月剛出的坦克 300 Hi4-T ,比起近似配置的 300 穿越版貴了 4 萬多。
方程豹豹 5 , 28.98 萬的起售價,即使越野能力有目共睹,但是銷量比起剛上市已經跌了一半.
消費者用腳投的票,是實打實的。
哦,土豪的仰望除外。
所以這么來看,新能源能不能做越野車?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繞不開結構和成本這個經典的工業(yè)邊際問題。。。
起碼在這個硬派越野的需求沒有真正起來的階段。
眾多車企,是沒有動力去把這個成本降下來的。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5-88978-0.html長城CEO說電車越野很危險 但他說的確實有道理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