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年前,王思聰公開在朋友圈騙吃騙喝,直接說,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直接吃翔。
這幾年來,各種吃瓜群眾,在線討債。
咱也不好說,這共享充電寶到底算不算成了。
反正充電寶上市第一股的怪獸充電,去年就已經扭虧為盈了,而王思聰的熊貓 TV ,墳頭草已經兩米高了。
但話又說回來,這幾年共享充電寶的名聲,卻也越來越臭了。從漲價到 4 塊錢,坐實刺客名號,再到被吐槽跑 50 里地也還不上。
其實這些都是代理在背后操作,比如你前腳借完,代理雇的幫手后腳就來塞充電寶了;代理還有定價權,是 925 一小時,還是 4 塊錢一小時,全由他們說了算。
本來以為代理們的騷操作這么多,日子一定過得美滋滋兒了。
直到前兩天,一個搞共享充電寶的朋友跟我聊天,痛批我說: “ 賺毛線,賺蠢人費而已。 ”
他和我說,之所以沒有大范圍倒閉,是因為這個行業里很多人都在 “ 慢性死亡 ” 。
聊了幾毛錢后,發現這里面的水是真的深。
# 一單 4 元的收益,被玩成了數字游戲
他隨便來一個操作,就刷新了我的認知。
按照他的說法,行業里,有一個幾乎是默認的潛規則,那就是——偷單。顧名思義,就是偷走一筆訂單里的金額。
而且平臺、代理商和商家,這三個成員,很可能組成了一條逐級而下的生態鏈。你偷我,我偷他,平臺偷代理,代理偷商家。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從差電借走了一個充電寶,歸還時支付了 30 大洋。
這時,平臺和代理拉鉤約定說咱們 9 :1 分成,我拿 3 元,你拿 27 元。
可是,實際上代理在后臺一看,發現只有 18 塊,而這不翼而飛的 10 塊錢,神不知鬼不覺地就公司 “ 偷 ” 走了。
一家廠商和我坦言,幾乎所有公司,都有權限可以修改代理商后臺。
動動手指,就能讓一部分訂單或者時長,從后臺憑空消失。
平臺可以把 30 元的訂單修改成 20 元,甚至更少。如此一來,代理的九成收益就縮水到了 18 元,而平臺拿 2 元分成,外加 10 元的 “ 小費 ” 。
除非代理們整天啥事不干,就蹲點算每個顧客借寶和還寶的時間,不然很難發現貓膩。
業內人和我說,各家可能多少都會偷點,不偷的一定分成不高。 “ 分成 99% 的是一定要偷的 ” 、 “ 分成 95% 的我都估計它得操作一點的。 ”
根據奧一新聞的采訪,有些極其聰明的公司,還整出了個 “ 白名單 ” 功能。代理商只要花 6000 元,就可以進入不被偷單的白名單內。
為了多方求證,這種把合同法當廁紙的離譜行為是否屬實,我也假裝成了加盟代理商,向各家充電寶招商經理周旋套話。
雖然各家都和我說絕對不可能,但他們和我透露的另一個行業秘密,卻反而讓我感覺偷單的可能性上升了幾分。
一般來說,代理商為了說服商家放自己的機器,最起碼都得給商家五成收益。有些為了搶點位,甚至會給到 70%-80% 。
正當我說肉疼的時候,招商經理非常大方地就和我分享了一招秘籍:你可以隱藏真實收入。
在某家代理商官方后臺,有一個【 成本經營 】的入口,專門用來偷商家訂單。邏輯和平臺偷單代理商很像,可以在后臺設置虛擬分成和訂單金額。
雖然商家那里依然顯示五五分成,但其實分成的錢,早被薅過一遍了。有的商家端連分成比例都看不到,代理商給多少,就是多少。
商家端界面沒有訂單明細很多連分成比例都不顯示
而且,代理商承擔了整條鏈路里的主要成本,像購機、運維,所以他們偷商家,可能比公司偷他們狠得多。。
甚至,我在網上找到了專門給代理商開發的偷單系統,還有教學視頻,教代理商們如何在后臺設置偷多少單、偷單概率、什么時候偷。
總共十幾塊錢的單子,很可能就這么一環偷一環,一層套一層。
說到這里,我的三觀已經被震裂了。
但朋友拍了拍我,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多代理商們整這些東西,其實也是有苦說不出。
比如有的平臺,會賣翻新機給代理,從直營淘汰下來的機器,返修后換個新殼子,就被甩給代理商了。個別機子拎起來,甚至還往下滴水。
而且大部分平臺的機器,保修時長只有 1 年,之后再出現機子維修問題,就得代理自己掏錢了。
所以很多代理商的最終結局,要么是找下一個 “ 冤大頭 ” 接盤,要么是 “ 慢性死亡 ” ,慢慢等機器一臺臺壞死,充電寶一個個掉完,商鋪一家家倒閉。
朋友說能半死不活地結束,已經是幸運的了。有的人別說賺錢,可能還得往里倒貼。
因為還有各種罰款等著你,像某家充電寶平臺上,有一個類似信用分的東西,犯了平臺禁止的行為,就會扣分( 而買機器可以得分 )。
扣分的條目有很多,比如搶其他代理商的點位,要扣 0.5 到 2 分,還要扣流水。
但朋友和我說,好的坑早就被早入場的人占牢了。尤其現在市場飽和成這樣,一個炒粉夜宵攤旁邊,都擺了四五臺充電柜。
如果不能搶好點位,他們一天可能一個點的流水就一兩塊錢。
如果你鋌而走險搶肉吃,一旦分數扣完,就會面臨1000 到 5000 不等的罰款。
# 賠本硬剛的價格戰,飆到百萬的買斷費
聽到這,我真想一拍桌子,說,坑,太坑了,老子不干了。
所以,大公司的各種小操作,逼得很多代理商干脆走上另一條路,也就是自己做貼牌。找充電寶源頭工廠供貨,創個新品牌。這也是為啥我們總能找到各種各樣、見都沒見過的野雞牌子。
受訪者自己,包括周圍很多朋友,最后都是走上貼牌這條路。
但干了一段時間,他就發現在大品牌面前,他們很難有競爭力,每年都要倒下一大批貼牌小老板。
你甚至都找不到統計他們死亡數量的報告,這個市占率只有個位數的存在們,就這么悄無聲息地倒了。
為了活得久一點,小廠商們不得不想各種招。
有人整花活自救,比如借充電寶能抽茅臺;有人直接價格戰硬剛,大品牌 4 塊錢一小時,他們就只要 1 塊錢。
但更多的人,只能給商家付一筆錢,讓店鋪只放自己的充電柜。這筆錢在業內被叫做買斷費。
為了搶奪好的資源,買斷費的價格可以飆到上百萬。
朋友之前接觸的南寧火車站獨家,他是 280 萬流標的,最后成交在了三百多萬。
當然了,也有的人干脆打不過,就退出。放棄了整個國內市場,轉頭去掏老外兜里的鋼镚。
想想也很合理,畢竟老外也得用手機,肯定也有電量焦慮。像東南亞、新加坡,甚至歐洲都已經有人在做了。
但光是朋友接觸的出海 “ 淘金者們 ” ,就早已經 “ 死 ” 過一輪了。
廠商即使出去了,也只能割割華人 “ 韭菜 ” 。海外丟寶率還高,到東南亞這些地方,當地人直接零元購, “ 一言不合,連你整個柜子都搬走。 ”
所以出海這條路子,目前看來也走不太順。只是從來不缺下場的人,死了一批,馬上又來一批。
從上述種種操作來看,似乎思聰說得可能還真沒錯。除了招商經理和充電寶工廠之外,沒人唱好這行,消費者罵刺客,代理商罵水深,小貼牌廠在等倒閉。
# “ 我覺得以后大家都要被美團吃掉的 ”
甚至整個行業局勢,在美團下場之后,也變得更加焦灼。
2022 年這個超級巨頭正式下場,并在頭部們位置都坐穩了的情況下,強勢撕開了一個口子,一屁股坐了進來。
之所以美團能擴張這么快,是因為它提了一個商家們不能拒絕的條件。
朋友說: “ 美團的 BD 來到商鋪里,直接開口就說,你用我美團的充電寶,我可以給你推流。 ”
所謂的推流,是指放了充電寶的商鋪,可以增加在美團上的曝光度和銷量,酒店可以增加 hos 評分( 酒店運營能力評估 )。
這對商家來說,這是一記絕殺。既能賺點小錢,又能白賺美團的流量,幾乎沒人會不同意。
所以,在我羞澀開口,說自己想當代理,但沒有商鋪資源時,美團工作人員一拍胸脯,淡定回復:我們承包你一半的點位,肯定是沒問題的。
并且和我炫耀,都是商家自己找上門來的。
反觀其他幾家品牌,要么鼓勵我說,賺錢還得靠自己,要么說可以帶團隊來幫我鋪,但我得包他們吃住。
從這里,你就能感受到美團的存在,到底有多 BUG 了。
在這樣的大廠面前,朋友很悲觀地說: “ 我覺得以后大家都要被美團吃掉的。 ”
當然,依然有廠商可以做到上市盈利,也有代理商從中大賺一筆。
朋友說雖然買斷費高,但搶到一個景區、車站之類的好點位,可能就從此財富自由了。他身邊就有人靠著景區的獨家點位,一年內從負債干到了買車、買房。
但充電寶行業就像地球一極的冰山,咱們能看見的成功案例,往往只是海面上的一角。
有些人成功地爬上了山頂,賺得盆滿缽滿。
可更多的人,則是耗盡力氣也無法游回海平面,最終成了冰山下的大多數。而他們倒下之后,下一批馬上又會進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5-101038-0.html為了賺你4塊錢 共享充電寶變成“小偷”:手段相當奇葩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