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向印度流失的手機代工訂單有多少?中媒第一財經日前披露,印度幾乎已經不再需要從國內進口手機整機,而是在印度本地生產制造。這個業界心知肚明的事實,如今被中媒揭露國內制造的現況。
數據顯示,近10年前,2014年之際,國內每年向印度出口的手機數量可達1.8億支,但到了2022年時,該數字急劇下降至219萬支手機,這也意味著國內境內的手機代工廠,流失每年1.8億支手機訂單。
從10年前的1.8億支到如今僅剩約200萬支左右,該數據背后,反映出印度手機制造業的巨變,至少在手機整機制造部分,印度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
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在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的印度制造計劃推動下,2014年至2022年,印度制造的手機產量,累計突破20億支;另根據印度ICEA數據顯示,2014年時,印度制造的手機僅占全球3%,然到了2015年起,印度手機制造的比重已經突破11%,超過越南。
無論是從前述累計手機產量來看,還是從手機制造全球占比來看,印度已然成為僅次于國內的第二大手機生產國,尤其不僅僅是蘋果(Apple)、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cis),國內手機業者小米、OPPO、vivo都已經實現在印度的本土化整機生產。
事實上,側面從小米赴印度的發展與投資建立生產線,也可一窺,何以印度已經不再需要從國內進口手機整機。
2014年后,小米開始進軍印度,雷軍與Modi會面,后者鼓勵小米赴印度制造,小米在進入印度市場后的第二年,開始投資與富士康共建生產線。隨后,小米又陸續與偉創力合作,在印度各地建廠,截至2022年底,小米在印度銷售的手機,幾乎99%都由印度工廠生產。
由于印度市場的龐大動能,吸引全球知名品牌手機爭相進入,隨著印度手機產業生態的日益完善,國內手機業者也落實印度本土的在地制造后,連帶地,手機整機進口印度市場的需求,也有所降低。
事實上,印度政府透過提高手機整機進口關稅,打造消費性電子上下游產業,培育印度本土完整供應鏈,也不遺余力。
從2018年開始,印度手機的基本關稅提高至20%,其他零組件的平均關稅為15%,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18年時,印度手機市場中有一半是以SKD(半散裝件組裝)形式進口,至于CKD(全散裝件組裝)比重為34%;但到了2019年,CKD已經占了3分之2以上比重,顯見為了取得更低的綜合成本,也鼓勵國內手機業者落地印度制造。
然而,中媒也直指,現階段印度本土還沒有包括零組件、模塊等生產配套能力,自詡印度制造目前尚無法與國內制造匹敵。
只不過,印度政府對此也加快在芯片設計、芯片制造等相關環節的布局;尤其觀察小米等國內業者在印度布局屢遭打擊,仍不退反進的積極態度來看,也可反映出業者眼中這塊不可不爭的印度大餅。
責任編輯:張興民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2-6017-0.html中媒:印度不再從國內進口手機 國內代工廠流失1.8億支訂單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