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車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終于塵埃落定。
10月24日晚間,廣汽集團發布公告,正式對廣汽三菱、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實施股權調整等重組事項,同時三菱汽車在中國的生產也將終止。
三菱汽車也成為繼謳歌和鈴木之后,又一退出中國市場的日系品牌。
股權1元轉讓,廣汽三菱正式重組
根據廣汽集團公告,經股東各方協商一致,擬對廣汽三菱、廣汽三菱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實施股權調整等重組事項,主要包括三方股東共同向廣汽三菱及廣三銷售公司增加投入用于清償債務,其中廣汽集團投入不超過15.77億元,另外兩方股東合計投入不少于廣汽集團所增加投入金額。
同時,廣汽集團分別以1元對價受讓三菱汽車、三菱商事株式會社持有的廣汽三菱30%、20%股權。重組完成后,廣汽三菱將成為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
據了解,廣汽三菱的生產工廠位于湖南長沙,于2012年投入使用,但今年3月就已暫停了生產工作。根據公告,廣汽埃安未來將利用廣汽三菱工廠實現增產擴能,計劃2024年6月實現量產。建成后,廣汽埃安將形成基本產能60萬/年,為埃安實現2025年產銷100萬的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對于廣大車主關心的售后服務、維修保養等問題,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將由廣汽集團與三菱汽車、三菱商事共同持股,持續為廣汽三菱車主提供備件和售后服務,讓客戶用車無憂。
事實上,從今年年初以來,就一直有三菱汽車要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今年3月,廣汽三菱官方曾回應稱,“廣汽三菱正常經營,三菱沒有退出,工廠也在正常運轉。”
但隨后在7月份,一封《致廣汽三菱全體員工的一封信》被曝光,信中表示,廣汽三菱目前的產品受市場轉型影響,銷售遠未達預期,公司經營陷入困境。在行業變革的大環境下,廣汽三菱經營層和股東方經過慎重討論,公司于6月份正式進入臨時停產階段。與此同時,廣汽三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人員結構的優化。
而在今年9月,就有日本當地媒體報道,三菱決定將停止在中國生產汽車,該公司已開始與廣汽集團就此進行最終協商。報道還稱,廣汽三菱合資公司將保留,但預計三菱汽車將撤回投資。
而此公告一經發出,也標志著流傳已久的三菱汽車退出中國市場傳聞有了正式結果。
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落后,三菱汽車已無存在感
三菱汽車是最早進入國內的日系品牌之一,早在1973年就在國內銷售中型卡車,這樣一算也有50年歷史了。隨后在80年代,三菱與與中國企業合作,開始在國內生產輕卡等商用車型。
而到了90年代,三菱在國內建立了兩個合資發動機工廠,向部分國內車企提供汽車發動機,當時不少品牌都以搭載三菱發動機作為主要賣點之一。
到了2006年,三菱汽車也參與到了乘用車制造領域,投資了東南汽車,并憑借當時先進的發動機技術,打造了多款當時的熱銷車型。
而我們現在熟知的廣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5月,由廣汽集團、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三方合資經營,三方分別占50%、30%和20%股權,合作年限30年,注冊資本19.47億元。
廣汽三菱也曾有過高光時刻,其在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年銷量均超過了十萬輛,其中最輝煌的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更是曾高達14.4萬輛,而最熱銷的車型當屬歐藍德,貢獻了10.5萬輛,占比高達72.9%。
而歐藍德成功的秘訣就是錯位競爭,20萬的售價就可以提供一個相比同級別更大的車身,以及四驅系統,而同期其他車型的四驅版本售價往往要在25萬元以上。歐藍德的成功,也讓廣汽三菱在SUV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
不過好景不長,由于產品過于單一,以及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落后,廣汽三菱的銷量從2020年開始急轉直下。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廣汽三菱銷量分別為7.5萬輛、6.6萬輛、3.36萬輛,同比分別下滑43.62%、11.99%和49.13%。
進入到2023年,廣汽三菱在國內市場更是已無存在感,1-8月累計銷量已跌至不足萬輛。并且從4月份開始,廣汽集團的產銷快報更是將廣汽三菱從單獨披露轉為歸至“其他”類目,原因正是銷量太低。
除了銷量快速下跌,廣汽三菱的財務狀況也令人堪憂。根據廣汽集團的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廣汽三菱經審計總資產為41.98億元、總負債為56.13億元、凈資產為-14.14億元,已是資不抵債。
最近幾年,隨著國內新能源轉型加速,以及自主品牌崛起,除了廣汽三菱以外,已經有包括廣汽謳歌、鈴木、東風雷諾、廣汽菲克等合資品牌退出中國市場,這些轉型緩慢的合資品牌已逐漸不再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1-15179-0.html三菱汽車黯淡退場,合資品牌已“玩不轉”中國市場?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