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意,你眼熟嘛?
“ 啵 ” ,捏爆一顆,手指和耳朵同時獲得愉悅,隨后,一路捏爆,一連串 “ 啵、啵、啵 ” ,讓人沉醉,極易獲取的屬性,讓它成為了無數人解壓玩具初啟蒙。
類似的玩具,還有卷膠帶、切橡皮。
這些物件自有本職工作,卻因為 “ 解壓 ” 這一副業大行其道,這也讓市場領悟到了解壓玩具的魅力,蛋黃哥、葡萄球和指尖陀螺們應運而生,持續風靡。
不過,如果你對解壓玩具的印象停留于此,那真 OUT 了。
現在的解壓玩具,你可能會覺得特陌生,甚至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可能會覺得驚訝,這啥啊?解壓玩具?咋跟之前的完全不一樣?
不信?有圖為證。
你就說,你能聯想到這些是解壓玩具不?我第一次看,還以為自己進了甜品店。
這玩意學名叫捏捏,一種慢回彈玩具,主要材料為硅膠,暴力揉捏后會逐漸恢復原狀。
還有下面這種也是啊,乍一看,完全搞不懂是在干嘛,咋,盤子也能蛻皮嘛?
其實,盤子上的皮是 up 主涂上去的,用膠水和閃粉,風干后就會形成這樣一層薄薄的皮,用鑷子等工具可以完整的撕下來。
有些解壓玩具會讓你感覺自己是進了浴室,不把手洗蛻皮不能出門。
全是肥皂,感覺能洗一輩子
目前市場解壓玩具種類繁多,但主流主要是五類,除了上述的刮肥皂、捏捏、撕蠟皮外,還有史萊姆跟升級版的膠帶球。
史萊姆,一種可以任意變形的黏土、軟泥,可以任意戳動拉拽。
升級版的膠帶球,就更簡單了,跟我們小時候玩得本質上沒區別,就是更大、更花哨、更有創意。
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制作成節目,包括玩玩具。
于是,許多人把刮肥皂、玩捏捏的過程加以剪輯上傳。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內容過載的互聯網上,這些內容簡單的視頻卻成功殺出一條通路,百萬播放,只道尋常:
解壓玩具為啥如此受歡迎?
如果翻閱相關評論區,會發現每個人喜歡這些玩具的緣由不同,但核心要義有三:手感、視覺、聽覺。
手感獨特,能讓人隨意發泄,很多玩具被使用、切割時更會發出或絲滑或酥脆的聲音,聽著這咔擦咔擦的就像煩心事也一起碎了一樣的得勁。
但如果繼續深挖,會發現年輕人之所以買單,關鍵詞還是情緒價值。
卷出一個 10 厘米的膠帶大球,是在簡單的重復中放空,割開一個 10 厘米的大球,是把美好的東西破壞;
用力蹂躪一個捏捏,重拾掌控感,而看著捏捏慢慢恢復,則頗為治愈。
不同于如今的很多消費品,叫好不叫座,解壓玩具不僅流量巨大,背后還有更為龐大的經濟市場。
為啥這么說呢?
現階段在一眾解壓玩具中,捏捏屬于出眾的那一支。
作為一種慢回彈玩具,捏捏所使用的原材料是硅膠等軟性材質。
你能刷到的漂亮捏捏絕大多數屬于手工制品,在不同模具的幫助下可以做出非常多樣、美觀且逼真的效果。
不僅是從圖片上看著逼真,現實中看著更像,以致于制造出了不少段子:
在采訪了身邊多位圈內人士后,我發現她們的入坑原因非常相似。
首先是價格, “ 價格合適,捏著很爽,就當成年人的小玩具 ” 。
其次是美觀度, “ 好看,當桌面擺件也不錯 ” ; “ 好看而且特別啊,市面上量產商品比較千篇一律,手工產品大都具有新意,也很精致 ” 。
以及被提及多的,解壓, “ 每天工作增壓,賺窩囊費用來買解壓玩具,這叫生態閉環 ” , “ 解壓啊,現在學校里研究生,考研的,捏捏很火熱,很多人都是左手捏捏右手習題 ” 。
如今的年輕一代是物質極度富足的一代,他們掏錢消費時,對實用屬性的要求往往沒有那么大,甚至有時候會為了消費而消費。
人們在精神上的追求顯得更為突出,希望商家能掏點新穎、有趣、個性的產品出來,會更積極地為情緒釋放以及情緒表達消費,寺廟經濟、解壓經濟、奶茶聯名經濟的火爆都是與這類需求暗合。
這些具有情緒價值的消費品,往往自帶上癮屬性。
今年有個詞一度火熱: “ 阿貝貝 ” 。
什么是阿貝貝?其實指的是很多人童年為了排解焦慮,總是依賴的那個熟悉物件,可能是半根鉛筆,或者是一塊破布。
很多人甚至到了二三十歲,還保留著兒時的阿貝貝。這是一種戀物情結。
做玩具生意的高境界,正是做阿貝貝經濟,玩具壽命苦短,難逃被玩膩拋棄的命運,如果誰能有幸成為除了手機之外,還能讓人睡前都愛不釋手的物件,就已經跑贏市面上大多產品。
我瀏覽了多位捏圈網友的小紅書主頁,很多人開始是覺得價格合適,或多或少買了一兩個隨手玩玩,就這樣入坑。
但一買就停不下來,一曬一整地板的帖子在網上不算稀有。
但真正想要入坑,又沒有那么容易,因為所有手工制品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貴、品控不穩定。
很多新入行的經驗不夠,他們做出來的捏捏會出現氣味過大、色澤不佳、手感不佳等問題,所以盡管現在有足夠多的捏捏小作坊,但大家還是會涌向頭部作坊。
一位深陷捏圈的同事告訴我, “ 大店的品質更有保障,而且交易也方便,很多玩捏捏的購買時會買復數,一個留著自己用,其他就掛交易平臺上出掉 ” 。
她還補充說, “ 很多大店是定期開團,開團前店主會一點點放款出來,并且預告開放購買的時間。但是因為大店的買家非常多,所以每次購買要靠搶,手快有,手慢無 ”
。至于有多激烈嘛。。。 “ 人生常態就是又買不到 ” 。
通常來說,一個捏捏價格幾十到小幾百不等,但隨著消費需求越來越旺盛,生產商的頭部效應也越來越嚴重,二手市場一度出現了哄搶抬價的情況。
早在今年 5 月,微博就有過這樣一個熱搜:年輕人為啥愿意花幾千買一個捏捏?
捏圈的朋友解釋到,很多大店出貨有限,這批沒了未必會再做,那么出貨少的款就容易在二級市場上溢價。
另外她還補充到, “ 捏捏制作過程中還會產生甲醛,對人體有害,所以很多店主不一定會一直做下去,可能會關店 ” 。
小店品控不穩定,大店預售難搶,此外,由于個別店鋪的用料問題,消費者在使用玩耍過程中也有可能面臨健康風險。
如此種種,讓如今捏捏的市場風潮已有冷卻之風。
誠然,夾雜在學業壓力,經濟放緩,狗屁工作之中,人們不想時刻緊繃,懷念幾塊錢就能度過愉快一天的時光,對于現在的年輕一代來說,解壓玩具是消費品,更是情緒出口。
所以,解壓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模式一直在變化。
如今的解壓玩具也只是時代的一個版本而已,也許四五年后,解壓玩具可能又完全是另一波形態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7-117559-0.html年輕人為啥愿意花幾千買一個捏捏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