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是傳統的消費旺季,茅臺等高端白酒價格理應顯著上漲。2024年則不然——9月12日,飛天茅臺(53度飛天、500ml,下同)原箱批發價格為2550元/瓶,散瓶2380元/瓶,與2023年同期相比分別下跌450元、375元。
今年6月端午節前,茅臺酒價已經出現旺季價格疲軟,散裝飛天甚至跌破2300元/瓶。
茅臺酒價“旺季不旺”動搖了資本市場對茅臺的“信仰”。9月12日、13日,18日(三個連續的交易日)茅臺股價連續下跌,擊穿1300元。截至9月20日,茅臺市值在13個交易日跌去2250億,平均每天流失173億!
9月21日,茅臺公告斥資30億~60億、在12個月內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并注銷股份、價格不高于1795.78元(對應市值2.2555萬億)。#杯水車薪#
9月22日,茅臺酒價(2024年產散瓶)跌到2270元。
“茅人”的小心思
2024年4月30日,貴州茅臺(SH:600519)發布公告稱:根據相關文件,推薦張德芹為董事長,建議丁雄軍不再擔任董事長。
公告對丁雄軍任職期間(自2021年9月24日)的表現給予了肯定:勤勉敬業、恪盡職守、銳意進取,作出了重要貢獻。
8月15日,貴州茅臺又公告調整了兩位副總經理(均出身于茅臺酒廠)。
貴州茅臺結束了“空降司令治茅”,回到“茅人治茅”。
丁雄軍上任后,公開表示要“讓茅臺酒回到合理的市場價格”、“讓茅臺酒回歸商品屬性”,主要手段是營銷渠道和價格體系改革。
換個角度看,茅臺終端價格疲軟正是向“合理市場價格”的回歸。眼看離自己立的Flag越來越近,丁雄軍卻抱憾離任。
2024年前六個月中,僅五月、六月由新領導班子操盤,但從《2024年中報》已能看出一些端倪——試圖阻止茅臺酒回到合理市場價格。
如果他們成功,丁雄軍將功虧一簣。
何為“合理的市場價格”?
先說結論:終用戶購買茅臺酒的合理價格就是建議零售價——1499元!
建議零售價(MSRP)是廠商綜合生產成本、預期利潤和市場調查數據計算出來,提供給零售商的指導性價格。換言之,就是廠家心目中的“合理市場價格”。
從2018年1月1日起,茅臺酒(55度飛天、500ml)出廠價上調至969元,建議零售價1499元。
具體到茅臺酒廠,“建議零售價”不是建議是“鐵律”。
首先,茅臺酒的經銷渠道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直接督導;
其次,茅臺酒廠通過市場檢查、巡查和第三方調查,對終端售價嚴密監控,絲毫不敢懈怠;
后,經銷商要進行誠信宣誓,承諾不加價、不囤積,不虛構銷售……
很難找到另一家消費品生產公司,對建議零售價如此執著。
假如茅臺酒廠覺得1499元這個價格不合理。認為偏高,可以下調。認為偏低,可以提價。比如把出廠價提高到2169元、建議零售價2499元,多賺1000億凈利潤(飛天年銷量約1億瓶)。
誰說國企產品毛利潤率不能高,煙草公司都是國營的。茅臺酒廠為什么不能為國家、為貴州省、為股民分憂?
一邊“建議”并且“嚴密監控”,一邊默認黃牛把市場價炒到2500多元,讓建議零售價形同虛設,茅臺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建議零售價形同虛設
盡管茅臺決心很大,花了無數的人力、物力,2018年提出的建議零售價還是淪為一個笑話。茅臺酒市場價常年在2000元~3000元間波動,高達到3500元。
原因是茅臺炒家(黃牛)的介入。黃牛主要從三個渠道獲得茅臺酒:
一是向買到平價茅臺的個人收購。這些人數量眾多,不以消費為目的,憑運氣好、手速快,以1499元買到茅臺酒,1800元~2200元賣給黃牛,從中漁利;
二是所謂的“禮品回收”;
三是與經銷商勾結。盡管受到嚴格監管并且發“毒誓”不加價、不虛構銷售,但在巨額利潤誘惑下某些經銷商還是會鋌而走險。
茅臺酒的真實消費者,在線下、線上搶不過“職業買手”,只好向黃牛低頭,以高于建議零售價上千元的價格購買。
“提直降代”一舉多得
茅臺有兩種銷售模式:批發代理、直銷。
“提直降代”就是提高直銷比重,讓更多消費者直接買到1499元的“平價茅臺”。目前,茅臺與70多家簽署了直銷協議,包括全國性綜合商超、電商平臺等。
為什么提高直銷比重能平抑市場價格?
盡管許多人買到平價茅臺,會加價賣給黃牛。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真實需求被滿足,黃牛的市場及利潤空間被壓縮,給出的收購價降低;
“偽消費者”搶購茅臺的熱情隨之低落,真實消費者買到平價茅臺的機率走高,對黃牛的需求下降……
所以,“提直降代”是促使茅臺酒回到合理市場價格的有效措施。
除此之外,“提直降代”能顯著提高酒廠效益。財報顯示,直銷模式毛利潤率顯著高于批發代理模式(例如2023年,直銷、代理毛利潤率分別為95.46%、89.29%)。
“提直降代”還能讓酒廠減輕對經銷商的依賴;直面終用戶,感知市場需求的變化,可以有的放矢地優化產品結構。#一舉多得#
黃牛消失,普通消費者能以1499元購買,對茅臺酒廠毛利潤率沒有任何影響。反而有助于提高銷量,改善業績。
回顧“提直降代”進程
“提直降代”一舉多得,推進卻非常緩慢。
2017年,直銷、批發代理渠道收入分別為6.2億、51.9億,直銷占比僅10.7%;2018年回落到5.9%、2019年為8.5%,均不及2017年。“提直降代”停滯不前。
2020年3月,高衛東就任茅臺集團董事長。Q2直銷收入占比直接從Q1的7.9%提高到16%,Q3回落、Q4再度拔高,反復“拉鋸”,全年直銷收入占比還是達到14%。
2021年9月,丁雄軍走馬上任,Q3批發代理收入直降79億,同比減少39.6%,而直銷收入同比增長58.1%至52億。2022年Q2,直銷占比突破40%,2022年Q4達到48%。
2023年各季,直銷占比高位震蕩,Q1、Q4分別為46%、47%。看來直銷占比略低于50%是丁雄軍現階段想要維持的格局。
參照2019年,2023年直銷渠道收入增長827.5%,批發代理渠道收入增長也長了2.4%。
說明高衛東/丁雄軍推進提直降代時,都沒有壓縮代理商的蛋糕,只是把增量盡可能分配給直銷渠道。盡管如此,還是觸動了代理商的利益(沒賺到便宜=損失)。
高衛東、丁雄軍“提直降代”的步子邁得開,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們都是“空降司令”,與茅臺集團內外的“瓜葛”相對少一些。
高端消費疲軟,茅臺酒的總需求下降,越來越多的需求有機會從直銷渠道得到滿足,黃牛價下跌。這既是茅臺酒向“合理價格”回歸的契機,也是高衛江、丁雄軍幾年來大力“提直降代”即將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信號(雖然他們已經離任)。
新任董事長張德芹(1995年入茅,仁懷人)、副總經理向平(2000年4月入茅,安順人)、副總經理張旭(1994年入茅,仁懷人),或許缺少前任的決絕甚或會吸取前任的“教訓”。
2024年Q1、Q2,直銷占比已然回落,如果Q3進一步下降,高衛東/丁雄軍兩任掌門的努力有可能前功盡棄。
茅臺不應靠“金融屬性”支撐
茅臺酒黃牛價下跌引發資本市場恐慌,原因是擔憂失去“金融屬性”后“泯然眾人”。
世人提到茅臺的金融屬性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將茅臺酒當作短期炒作的標的。
黃牛1800元-2200元收酒,炒到2500元到3500元的行徑,與票販子、號販子有什么區別?黃牛算哪門子金融家?這種似是而非的“金融屬性”,茅臺酒越少越好。
二是與高檔醬酒本身具有的特點相關,與高檔機械表有幾分相似。
一般來講,茅臺酒佳適飲期在10~30年左右,在這個期限內,酒質會隨年份提高。收藏茅臺酒,即使不能在5年、10年后賣出更高的價格,但至少自飲更美味,送人更顯貴重。
茅臺酒要求在適當溫度、濕度下存放,還要避光、通風,還要防火、防盜,如此專業的庫房,租5年、10年存茅臺酒,未必能賺回租金。
假如放在家中,在房價動輒上萬的城市,價值數十萬的茅臺酒要占一間價值數百萬的房子,而同樣價值的黃金只是“半塊磚”。
總之,茅臺酒本身確有一定保值、增值的特性,但由于體積過大,對儲藏環境及安全性有較高要求,不可能成為主流投資品。
茅臺股東不應過度關心茅臺酒所謂的“金融屬性”。
十年前,“八項規定”將高檔煙酒逐出公務市場,部分投資者如喪考妣,認為“除了公款消費,沒人喝茅臺”。十年后(2023年),茅臺酒銷量為2013年的2.8倍,營收、凈利潤約為2013年的4.7倍。
正如當年茅臺酒廠領導人所說“健康的市場并不需要靠公款消費支撐”,健康市場也不依賴所謂的“金融屬性”。
希望茅臺酒早日回到合理價格——1499元。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7-116225-0.html還我1499元平價茅臺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