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圖蟲創意
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至今剛滿一年,產品費率水平整體下降。
2023年7月8日,證監會發布《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標志著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正式啟動。2024年4月19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下稱“《規定》”),《規定》已經于7月1日正式實施,本月即為規定實施首月。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分“三步走”,按照“管理費用-交易費用-銷售費用”的實施路徑分階段推進。《方案》和《規定》的發布分別是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落地的標志。
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對行業進一步規范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一位公募渠道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公募行業費率改革過程中,壓降了投資者的持有成本,對投資者的利好較為明顯。
公募費率改革“三步走”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措施已先后于去年7月以及今年7月正式實施,第一階段取得不俗成績,第二階段穩步推進中。公募行業費率第三階段的改革有望于年內落地。
管理費、托管費是公募費率改革第一階段的核心。第一階段主要降低了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產品的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優化完善公募基金交易結算模式。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產品的管理費率、托管費率統一下調至1.2%、0.2%以下。
公募傭金改革是第二階段的核心。第二階段調降基金股票交易傭金費率,降低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明確基金管理人層面交易傭金信息披露內容和要求。被動股票型基金產品交易傭金費率不得超過萬分之2.62,其他類型則不得超過萬分之5.24,交易傭金分配比例的上限從30%調降至15%。
新規出臺后,華南某大型公募曾表示,《規定》的出臺,將有效降低投資者基金投資成本,維護投資者權益,推動公募行業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業務本源,引導證券公司踐行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助力財富管理轉型,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
華夏基金認為,新“國九條”指出,要“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證監會發布的《規定》標志著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第二階段舉措全部落地,行業綜合費率水平繼續穩步下降。
據了解,基金銷售環節降費及推動其他配套落地是第三階段改革的重點,將進一步規范認申購費率等銷售環節費用,推動基金后臺運營服務外包試點轉常規,進一步降低中小基金公司運營成本。
當前改革效果顯著
公募行業費率第一階段改革的效果立竿見影。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6日,較2023年6月30日已有超5200只(各類份額分別計算,下同)公募基金降低管理費、超5000只公募基金降低托管費。
根據天相投顧數據統計,2023年,基金管理費、托管費、交易傭金、銷售服務費分別為1333.46億元、284.96億元、164.66億元、244.55億元,較2022年的變化分別為-108.97億元、-19.60億元、-17.75億元、27.51億元。
第二階段改革也非常有針對性。除了對交易傭金費率、交易傭金分配比例的上限有要求,《規定》對業務隔離、交易傭金轉移支付費用等也有明確的限制。
根據《規定》,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交易、投研、銷售等業務隔離機制,基金銷售業務人員不得參與證券公司選擇、協議簽訂、服務評價、交易傭金分配等業務環節。
這意味著,以交易傭金支付產品銷售費用的模式將終結,代銷機構的基金銷量與基金公司的交易量將分離。一位券商財富管理條線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其所在的公司近段時間對首發基金銷售的重視程度遠不及之前幾年。
《規定》中還明確,基金管理人不得使用交易傭金向第三方轉移支付費用,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外部專家咨詢、金融終端、研報平臺、數據庫等產生的費用。基金管理人管理的采用券商交易模式的基金,使用交易傭金向第三方證券公司支付研究服務費用的除外。
此前,有多位業內人士曾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部分基金公司購買的專家咨詢服務、萬得金融終端以及其他類型的數據庫也是由賣方研究部門提供,而基金公司支付這些費用的方式也是通過交易傭金來支付。《規定》出臺可以有效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
富國基金認為,隨著近年來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的不斷上升,資產規模效應為公募基金綜合費率下調提供了一定空間。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各項措施有效推進。《規定》明確了公募基金股票交易傭金費率的上限,將交易傭金費率與市場平均股票交易傭金費率掛鉤,將有效降低基金資產的交易成本,對基民而言是實實在在的利好政策。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99530-0.html公募費率改革1周年:超5000只基金降費,銷售環節或是未來改革重點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