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 Inclusion·外灘大會,銀行業數字化見解論壇上,網商銀行行長馮亮分享了從小微經濟看到的修復與新生,以及網商銀行將AI應用于小微金融的創新探索。
馮亮表示,第一,中國小微經濟復蘇呈現分化趨勢,新興行業與成熟行業差異明顯;
第二,網商銀行已經將大模型在內的AI技術應用于小微金融。沒有一個網點,也沒有一個信貸員,但能夠服務數超5000萬的小微經營者;
第三,人工智能的應用將讓曾經稀缺的服務惠及每一個普通人,也將讓更好的金融服務惠及更多普通的小微企業。
以下為馮亮在外灘大會上的分享內容:
網商銀行行長馮亮在外灘大會分享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小微經濟修復因行業而異
2023年,中國小微經濟正在經歷一場修復與新生。
修復因規模和行業而存在差異。網商銀行數據顯示,規模相對更大的小微企業在今年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
與此同時,新興行業仍然保持著快速增長的狀態,國產替代、新能源、新材料增速較高。
在修復中,也醞釀著新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聯合螞蟻研究院、網商銀行發起的《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第二季度報告顯示,小微企業的數字化程度達到三年來的最高點,近6成已經開始利用互聯網做生意。
網商銀行的客戶中,就有不少小微經營者逆襲的案例,
他們不是個案,穿越疫情的中國小微依然充滿韌性,他們是中國經濟活力的來源。
AI應用讓1600名員工可以服務5000萬客戶
網商銀行成立八年以來,已累計服務小微客戶超過5000萬。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網商銀行沒有一個網點,也沒有一個信貸員。員工近1600名,一大半是科技人員。
最近三年,網商銀行已開始探索將AI應用于風控,先后發布了大山雀衛星遙感風控系統、大雁系統和百靈交互式風控系統。
大山雀,應用于農村金融,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金融服務的空白地帶。農村金融面臨三大痛點:第一,農民的“資產”常常就是長在地理的莊稼和養殖的家畜,數字化程度低。第二,農村地域廣闊,產業高度分散,客戶服務難度大。第三,農戶資產以農作物、養殖為主,難以追蹤,且收成受自然因素影響大,貸后管理難。
2019年,網商銀行“異想天開”地嘗試用衛星遙感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在農民上傳地塊信息并授權的前提下,通過AI圖像技術對公開的遙感衛星圖片進行分析,識別地塊上種什么、種多少、種得好不好等信息,從而更加準確充分地評估農戶的經營狀況,為他們提供授信服務。
大山雀已經可以精準識別水稻、玉米、小麥、蘋果、柑橘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截至2022年末,已經幫助超過120萬種植農戶獲得了普惠的信貸支持。
大雁系統應用于供應鏈金融。依靠大規模圖計算、知識圖譜等技術,刻畫海量的網絡交易關系,還原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的經營情況。從而可以在不依賴核心企業信用背書的情況下,有效服務供應鏈第二層、第三層甚至末端的小微企業。
大雁已經飛入包括海爾、娃哈哈在內的1000家品牌的供應鏈,下游的小微經營者的授信可得率從30%提升到80%。
百靈智能交互式風控系統,解決的問題是小微企業多店、多渠道、多賬戶經營成常態,單一平臺數據難以完整呈現其真實經營情況,因而存在授信不精準。
百靈運用計算機視覺,多模態識別,人機交互等人工智能技術。就像一個AI信貸審批員,和用戶進行對話,引導卡車司機拍汽車照片,小店上傳門頭照,小微經營者上傳經營執照等。并對這些內容進行識別、解析,還原小微經營者的經營情況,為其提供精準的額度。
目前,百靈已累計服務超800萬小微客戶。
三只科技之鳥背后,都是AI的應用。網商銀行正在將包括大模型在內的AI技術應用于小微金融。
人工智能的應用最終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人
人工智能成為外灘大會熱議的議題。一個共識正在形成:AI正在改造千行百業,甚至可以說,未來整個產業將會因為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而發生范式變革。在那些潛在需求大、人工經驗稀缺的領域,AI的發揮空間越大。
網商銀行的實踐已經證明,用智能化的方法,提供了以往只有信貸專家才能提供的服務。網商銀行5000萬客戶,遍布中國的城市和鄉村,大量難以被覆蓋的小微經營者都因科技而獲得更便捷的資金支持。
在金融服務之外,非常多稀缺的領域和行業,同樣能被人工智能改造。比如說,當大模型在醫學診斷方面比肩經驗豐富的醫生,在教學上媲美優秀的教師,以往高端的醫療、教育等服務將更加普惠,從而極大改善民生。
人工智能不是要證明比人更智能,而是要通過人工智能,通過這樣的一些技術手段,去解放人,去發展人,讓稀缺的服務惠及普通人。
金融的本質是服務實體經濟,未來,網商銀行將持續探索AI應用,讓更好的金融服務惠及更多普通小微。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8501-0.html外灘大會熱議AI,網商銀行馮亮:AI將讓金融服務惠及更多普通小微企業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如新連續五屆亮相綠創展 獲綠色創新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