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pixabay
1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就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能源汽車、云計算、大數據、5G、新三樣……成為當年的關鍵詞。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已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從產業規模來看,預計2023年核心產業規模達1.35萬億元。從覆蓋范圍來看,工業互聯網融入49個國民經濟大類,覆蓋全部工業大類。綜合來看,主要有穩、新、強、融、優五個特點。
其中,十大重點行業平均增速超過5%,電氣機械器材、汽車等行業生產實現兩位數高速增長;鋼鐵、有色、石化等傳統行業復蘇加快;電子行業全年實現3.4%增長,工業經濟在波動中實現穩步恢復。
汽車產業跑出加速度,產銷量創新高
作為我國重要的支柱性產業,汽車行業在過去一年表現亮眼,也推出了許多驚艷全球的創新產品。
2023年,汽車產銷分別實現了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增長11.6%和12%,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全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部汽車銷售量比重達31.6%。
此外,外貿出口進一步邁上新臺階。去年全年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有望首次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消費選擇。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有關行業協會預計,2024年汽車產業產銷可以達到3100萬輛,同比小幅增長3%左右。新能源汽車產銷也將達到1150萬輛左右的規模,增長約20%。
辛國斌說,從目前看,行業協會給出的研究結果比較樂觀。行業協會認為,2024年我國汽車產業產銷能夠實現穩定增長,新能源汽車也將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我覺得這個判斷是靠譜的。”辛國斌說。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單體能量密度每公斤360瓦時的半固態電池實現裝車應用,車規級大算力芯片性能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組合輔助駕駛技術搭載率超過50%。
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行業管理,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括落實落細車購稅減免等優惠政策,開展好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和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保持產業穩定運行;支持企業開展聯合創新,加大車用芯片、全固態電池、高級別自動駕駛等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組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加快路側感知、網聯云控等基礎設施建設。
5G基站超過337萬個,基礎設施助力科技創新
2023年,大模型成為開啟下一個信息時代的新動能,頭部互聯網公司、新型獨角獸企業紛紛卷進大模型的風潮中,而算力則是科技大廠通往新一輪競爭的船票。
5G無線通信技術可以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服務化部署,使得模型可以在遠程服務器上進行訓練和部署,從而實現更高效、更便捷的人工智能服務。
“AI大模型可能是為5G而生的,是5G時代一個最重要的殺手級應用。”去年8月中旬,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表示。
在網絡建設方面,我國有著長期穩健的布局。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截至去年底,5G移動電話用戶達8.05億戶,5G網絡接入流量占比達47%,根據研究機構測算,預計2023年5G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86萬億元,比2022年增長29%。
2023年,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2%,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6.8%。網絡基礎設施日益完備,累計建成5G基站337.7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端口達到2302萬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占移動網絡終端連接數的比重達到57.5%。
技術產業創新發展,5G定制化基站、5G輕量化技術實現商用部署,推出全球首款衛星通話智能手機,6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辛國斌還透露,網絡服務能力持續升級,算力總規模全球第二,超每秒 2 萬億億次浮點運算,融合應用全面深化,工業互聯網實現 41 個工業大類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90%以上的基站實現共建共享,5G基站能耗持續下降,5G基站單站址能耗相較于商用初期降低超20%。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68860-0.html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最新成績單:十大重點行業平均增速超5%,5G基站已超337萬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